愛是乍見之歡還是久處不厭?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元稹

常常聽到周圍人說,年輕人談戀愛時間不宜過長,時間一長兩人心思都被對方摸得透透的,反而不容易成功。

兩年左右進入婚姻是最合適的,新鮮感過去後有婚姻的保障,感情才能穩固,但是婚姻真的可以給愛情保障嗎,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愛情究竟是乍見之歡還是久處不厭呢?

愛是乍見之歡還是久處不厭?

一、乍見之歡是荷爾蒙的吸引

曉看天色暮看雲,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愛情的萌芽,最開始便是源於對方對自己的吸引力。或是外貌,或是才華,或是性格,總歸是有你所喜歡的特質,才會產生想要了解對方的衝動。

乍見之歡是兩個人在一起的基礎。比如圖書館偷偷留下的紙條,又或是告白牆上一封封怦然心動的信件,無不在表明她吸引了我,我想與她進一步發展。

如果足夠好運的話,接下來便是甜甜蜜蜜的戀愛,傍晚操場上一對對手拉手的戀人,宿舍樓下深情相擁的身影,足夠單身狗飽餐一頓。

相信這是很多人的青春記憶,但是故事的結局不總是美好的,兩個人可能勞燕分飛,可能永結同心。

我經常聽到畢業幾年後的表姐對我說,談戀愛別太久了,像我就是從大學談到工作,兩個人都沒了激情,越相處矛盾越多,發現對方好像不是剛開始那麼好了。

我認為這是相愛的兩人必然要經歷的過程。一開始因為喜歡,都想表現出自己最想展現的一面給對方看,女生打扮的漂漂亮亮,溫柔可人,男生也是才華橫溢,體貼周到,如不是這樣,兩人怎麼走到一起呢?

但是沒有人是完美的,時間一長,隨著瞭解的加深,漸漸的不再梳妝打扮,溫柔體貼了,甚至可能展現出一些小缺點。比如你會發現出門光鮮亮麗的戀人只是樂於捯飭自己,但家裡一片凌亂;以前溫柔體貼的男友也不見了,直男屬性漸漸顯現。

我記得男友在第一次看見我素顏時震驚的表情“原來你這麼黑,我一直以為你沒化妝呢!”

這其實是新鮮感退去後真實自我的展現,只是很多人不願接受對方完美形象的崩塌。

愛是乍見之歡還是久處不厭?

二、久處不厭是調和後的淡淡真情

我在網上曾看過一個問題“你與戀人是如何跨過屎尿屁這個階段的?”,評論區的回覆可謂是感慨萬千,那說明對於大多數情侶而言,生活中的一些尷尬或者摩擦也是令人苦惱的。

有人說結婚後,在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浸泡下,愛情已經變味了。越看旁邊的人越不順眼,感慨自己當初瞎了眼。

雖說乍見之歡令人心嚮往之,但是久處不厭才是真感情。在你們一起生活後,360度不死角的展現後,會爆發很多矛盾。

週末躺家時我不想打掃衛生,你不想洗碗諸如種種摩擦便騰空而出,漸漸地相看兩生厭。這樣的情況是不可避免的,但正是在這樣的矛盾中彼此磨合,你才能知道你想要什麼樣的伴侶,對方是否又適合自己。

兩人在生活中互相體諒,互相理解,才能進入久處不厭的階段。這也說明彼此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相處模式,經過了磨合期,矛盾點又開始漸漸變少,並且會試著在平淡的相處中感受愛,找到積極生活的動力,這便是愛情的魔力。

愛是乍見之歡還是久處不厭?

三、乍見之歡是故事的開始,久處不厭才是故事的結局

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古人早已在詩句中為我們點明瞭道理,願得一心人,然後是白首不相離,最好的愛情莫過於此。

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聽過“麵包比愛情重要”“談合適了趕緊結婚,遲則生變”等過來人的感悟。但是一紙結婚證明真的能捆綁住兩人的感情嗎?

近些年,年輕人離婚率越來越高,已經足以說明婚姻並不能為愛情保駕護航。

一方面現在的90後更多的要求獨立人格與思想,我們更尊重的是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別人眼中按規矩辦事的生活,如果結婚後的兩個人並沒有發揮1+1>2的效應,那麼離婚在所難免。

另一方面,也正是婚前在瞭解不充分的情況前,憑著乍見之歡的餘溫,婚後才開始磨合,磨合不過自然逃脫不了分離。

戀愛長跑也不會導致感情結束,究其根本原因是磨合失敗。

無論婚前還是婚後,兩個人要在一起生活都是需要磨合的,磨合的好錦上添花,磨合不好分道揚鑣。

楊絳與錢鍾書的愛情在《我們仨》中體現的淋漓盡致。幾十年的生活,沒有摩擦是不可能,但是相愛相守的兩人在閒暇時研磨寫作,在苦難時相互安慰,尊重對方的原則並且包容才造就了一段佳話。

愛情最好的保鮮劑是互相進步,互相包容,而不是一紙婚約。

喜歡一個人可能是乍見之歡;愛一個人一定是怦然心動,久處不厭。

人生是一段註定終點的旅程,一路吵吵鬧鬧陪伴你走下去的人更值得珍惜。一段戀情要想開花結果,乍見之歡是遠遠不夠的,歷經千帆後的久處不厭才是真情。

愛是乍見之歡還是久處不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