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親密關係中痛苦的秘密。為什麼明明愛著或被愛,卻苦不堪言?

世界上的所有關係中,你覺得哪一種最容易讓你受傷且傷得最深?

父母?夫妻?子女?朋友?同事?同學?

答案也許有不同,但標準‬不外乎說是‬:

越‬在乎的人才越‬有可能傷我們最深‬。

一場隱秘於黑夜下的情感暴力也許就藏在那些刻骨銘心的至親至愛關係中,導致我們明明愛著或被愛,卻仍覺心中壓抑,沒有自我,靈魂被囚,無所適從……

甚至常感到心頭沉重、氣息急促、鬱鬱寡歡,更甚的寢食難安、厭惡自己、厭世避世。

如果你有以上類似情緒與感覺,那也許,今天便合適與我走入《情感暴力》一探究竟,試試找找那“扼住喉嚨”的源頭。

揭開親密關係中痛苦的秘密。為什麼明明愛著或被愛,卻苦不堪言?

01善意的操控

“我都是為你好”,一句幾乎人人都接受過的話。

平淡無奇的幾個字,卻似有魔力的種子,以善意的名義,不知不覺在對方的內心孕養道德枷鎖。

以至於就算明明是在強迫對方做一些違心的事情或決定,卻總讓對方無法拒絕

乖乖就範。

這就是“善意的操控”的禁錮能力,用看似綿軟其實尖銳的“善意”包裝起來,支起道德高點束縛對方的內心,並淪為‬控制對方的武器。

人本主義哲學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學家弗洛姆稱這樣的人為“善意的施虐者”,德裔美國心理學家和精神病學家卡倫·霍妮稱這種行為為“虐愛”。

在我們的親近關係中,這種現象時有發生,親子關係、夫妻關係中‬更甚‬。

而被操控的受害者對這種操控是討厭的,但多數時候這份‬“討厭”卻‬是無意識的,甚至在淺層意識中還產生

喜歡對方的錯覺

長此以往,就變成了

無法理解自己真實感受的人

對照一下,這種現象其實很普遍,只是大多人都沒發現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卻又不得與那些隱隱肆虐的壞感覺博弈、共生。

揭開親密關係中痛苦的秘密。為什麼明明愛著或被愛,卻苦不堪言?

反之,一些外露的攻擊其實並不可怕,因為你大可直接回以同等的情緒。

最可怕的是面對“我都是為你好,只是希望你能幸福”的“聲討‬”,在這種場景裡,你根本無法直接給予“我討厭你這樣”的‬反應‬來表達內心感受到因被強迫的不悅感。

因為那樣你會強烈受到自己良心的指責,我們的倫理綱常根本不允許有這麼“大逆不道”的思想。

於是只能忍著點頭說句“知道了”。而這樣的強忍會慢慢讓你失去表達自我的能力,而你與人交往的人際關係也將變得複雜、極累。

以至於步入職場、新交朋友都是畏手畏腳,遷就對方的多,儘管有試著偽裝自己融入他們,其實內心只有諸多不適。

更當表達自己內心感受時,也總會首先考慮對方是否喜歡,會如何看待自己這樣,等等。

如果你遇到很會察言觀色,做事卻又畏手畏腳,或者待人無私到沒有底線的人,請你多給予善意,這樣的善意,可能在某些關鍵的時候能讓他們對生活抱有絲絲希望。——不易

揭開親密關係中痛苦的秘密。為什麼明明愛著或被愛,卻苦不堪言?

02催生自卑的原因

以愛之名、以善意為外衣的叫“隱形虐待”。

這種“虐待”極難被發現。特別是在家庭中掌權者對弱勢者的操控。

而等到被操控的人在其他人際關係也經常發生不適應時(無法自信與人平等大方相處或經常與人發生衝突),這時就已經是“虐待”造成了不可逆的影響。

《情感暴力》的作者加藤諦三,是日本知名心理學專家、早稻田大學客座教授、哈佛大學賴肖爾研究所研究員、日本精神衛生學會顧問,他說:“在沒有愛的家庭長大,誰都會變得異常自卑。”

因掌權的施虐者認為自己是好心的、善意的,所以根本無意識到這一種強迫性質的“付出”其實只是一種自己內心的慾望,甚至有一些其實還是出於厭惡(詫異‬嗎‬?)。

這樣‬的‬情感‬若‬都以‬“愛‬”為‬說辭‬,那‬“愛‬”可就‬太讓人‬痛苦‬和‬恐懼‬了‬。

是的‬,長期以往的發生“善意操控”,除了讓孩子不斷懷疑自己、攻擊自己、失去自我‬,根本沒有創造到任何“被‬愛”的感受‬滋養到ta。

所以這樣教育方式出來的孩子,一定是敏感自卑的。

就像不被陽光看到的向日葵,終究無法茁壯長成燦爛的模樣

揭開親密關係中痛苦的秘密。為什麼明明愛著或被愛,卻苦不堪言?

03代用感情的病態

用不愉快的感情束縛他人,在心理療法中被稱作為代用感情。

像是操控男人的女人的眼淚,男生要分開,女生一次次用悽慘泣泣來挽留‬,讓男生愧疚、博取同情,以‬達到控制對方的目的。這樣就屬於代用感情。

為什麼‬有些‬女生‬總是‬遇到‬“錯付‬”的人‬?也許便是‬那‬即‬卑微‬又‬卑鄙‬的‬“情緒‬綁架‬”嚇退了‬對方‬。

而‬很多時候,人的情緒氾濫都是帶著目的性的,有些時候為了達到目的大腦‬還會‬下意識‬地‬放大情緒。

就像‬家長在考試成績不理想的孩子面前嘆氣、沉默,嚴重的是言語侮辱或動手打人,其實都是帶著‬目的‬在實施威脅。

也許這樣說過於直白,但靜下心想想,做這些情緒傳遞的時候,家長真的不是想著藉此讓孩子愧疚,進而達到“‬你‬希望‬他‬取得‬好成績‬”的目的‬嗎‬?

無可厚非,逆耳但是忠言。

也許為了促使孩子奮進的心‬是沒錯的,但用這種方式就已屬於親密威脅和道德綁架了。

而所追求的的成效也根本不可能實現,所有用恐懼感、虧欠感驅使的動力,都只會發展成孩子‬想逃避的噩夢。

虎媽虎爸,每每還不都是家長操碎了心,孩子傷透了心。

既是吃力不討好的委屈,就別繼續了吧。孩子自有孩子自己的人生課題,誰也操辦不了。

揭開親密關係中痛苦的秘密。為什麼明明愛著或被愛,卻苦不堪言?

04發現問題是解決的契機

作者說,會施加隱性威脅的人,其實是對自身沒有什麼自信的人。能很直接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別人的人,不會沉浸在這種慢性的的不愉快感中。

自我們被賦予生命來到人世,我們最開始接觸和依賴的都是父母。父母身上的擔子實在太重了,初來乍到首當父母屬實不易,隨著孩子的成長,思想溝通上又更是一場風雪一場暴雨。

作為子女我們也要理解接納,只有理解了,才是到了真正觸碰彼此間存在問題的層面,也才具備解決的可能性。

我總覺得,暴露問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問題或者知而不改,那樣子就會不斷惡化和惡迴圈,那才是釀成悲劇的主因。

僅此提醒各位家長和已經成年的孩子,請警惕不要讓互虐的方式發生在親子關係裡,或者兩性關係中。

明明可以擁抱,何必刀鋒相向。

“愛是一生的修煉,願你終成正果。”

揭開親密關係中痛苦的秘密。為什麼明明愛著或被愛,卻苦不堪言?

最後馨語:

解讀本書的目的,是希望依然相信愛和渴望被愛的我們,透過調整情感狀態,重獲心與心的距離,擁抱幸福。

人生無常,素來不易;

有你有我,不離不棄。

我是不易,歡迎點贊、關注、收藏,評論、分享,一起成長,一起找到更好的自己。

揭開親密關係中痛苦的秘密。為什麼明明愛著或被愛,卻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