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哲學家費爾巴哈:人活著的第一要務就是要使自己幸福

人人都在追求幸福,但幸福到底是什麼呢?

一個有雨有肉的夜晚,和你沒頭沒尾分一瓶酒。這是馮唐式的幸福。

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站著不說話,就十分美好。這是顧城式的幸福。

關於幸福的定義,估計一千個人就有一千種答案。然而,在四十年前就開始研究積極心理學的馬丁·塞利格曼,卻在《真實的幸福》這本書裡,對幸福的本質給出了讓人耳目一新的解答,並給出了提升幸福感的具體方法。

德國哲學家費爾巴哈:人活著的第一要務就是要使自己幸福

什麼才是真正的幸福?

通常,如果一個人身體健康,還有錢有顏,那我們就會認為這個人很幸福。要是他敢跳出來說自己不幸福,大家就會覺得他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要勸他no zuo no die。

但事實上,這個人很可能真的沒有幸福感,而我們之所以非要認為他幸福,其實是誤把感官愉悅當成了幸福。

對一個身體健康又有錢的人來說,想要滿足感官愉悅,是非常容易的:他可以想吃什麼都買得起;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也沒問題;他住著豪宅開著豪車,看起來要多拉風有多拉風……

德國哲學家費爾巴哈:人活著的第一要務就是要使自己幸福

但是,建立在感官上的愉悅,其實是非常短暫的,一旦外在的刺激消失,美好的感覺就會跟著消減。

比如你餓了,在吃到美味的食物那一刻,你會感到很滿足很幸福,而一旦吃飽,幸福的感覺立馬就消失了。

再比如你勞累了一天,在泡熱澡的時候會感覺非常舒服,一旦水變冷了你要起身,滿足感也會消失。而且想要得到感官上的愉悅,並不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所以很多人會不斷追求這種舒服的感覺,甚至加大刺激的力度來獲得快感,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會對煙、酒甚至毒品上癮。

德國哲學家費爾巴哈:人活著的第一要務就是要使自己幸福

然而,建立在感官愉悅上的物質激勵會有邊際遞減效應,簡單來說,就是如果反覆給人同樣的刺激,人的滿足感和興奮度就會逐漸下降,最後趨近於零甚至是負數。

因此,諸如加薪升職,住大房子開豪車等等給人帶來的幸福感就會越來越少,人會不由自主地陷入對更好東西的追逐上面,可一旦擁有了它們,很快又會厭倦。而且在物質上擁有得越多,越害怕失去,於是只好一邊疲於奔命,一邊鬱鬱寡歡。

正如叔本華所言:生命是一團慾望,慾望不能滿足便痛苦,滿足了便無聊,人生就在痛苦和無聊之間不停搖擺。

德國哲學家費爾巴哈:人活著的第一要務就是要使自己幸福

那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幸福呢?塞利格曼告訴我們:真實的幸福源於發現自己的優勢和美德,並在生活中充分發揮它們。

現在社會提供了太多可以獲取感官愉悅的捷徑,比如看電視,打遊戲,吃方便食物等等。但做這些事根本不用發揮個人的優勢和美德,於是在短暫的歡娛過後,就會陷入長時間的空虛,從而與幸福背道而馳。

做一時感官愉悅的事,像和朋友閒聊、看電影或吃美食,與做好事或挑戰新工作的感覺相比,會黯然失色。

德國哲學家費爾巴哈:人活著的第一要務就是要使自己幸福

做好事或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幹所產生的幸福感,絕對不同於一般的感官愉悅,這種幸福感不僅僅是一種暫時的積極情緒體驗,還會帶來真實持久的美好感覺。

這就是那些有名的成功人士,諸如比爾蓋茨,扎克伯格等,能夠不斷挑戰自我獲得事業上巨大成就的原因,並且,他們也都非常熱衷於慈善事業。

怎樣才能得到幸福。

知道了什麼才是真正的幸福,現在,我們就來學習怎樣才能得到幸福。

塞利格曼在本書中為我們提供了兩個獲得幸福的法則,只要照做,幸福的感覺就會一直圍繞著你。

德國哲學家費爾巴哈:人活著的第一要務就是要使自己幸福

法則一:過去的就讓它過去。

你相信你的過去會主導你的未來嗎?很多人都相信,所以很多父母才會看重起跑線的理論:認為孩子沒進入一所重點小學就上不了重點中學,上不了重點中學就考不上名牌大學,考不上好大學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就會成為社會底層人員,一生窮困。

而這種過去會主導未來的理論,居然還是由19世紀兩位偉大的思想家達爾文和弗洛伊德所奠定。

達爾文的看法是:我們的祖先之所以能夠成為祖先,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打贏了生存和交配這兩場最主要的戰爭。我們是所有祖先能適應環境的特質集合體,這些特質使我們繁衍到現在,並讓我們透過生育把成功的優良基因遺傳下去,這就使我們相信未來要做的事已由祖先所決定。

德國哲學家費爾巴哈:人活著的第一要務就是要使自己幸福

就這樣,達爾文無意中成為“把自己監禁在過去”的始作俑者,而弗洛伊德卻是有意地推動了這個觀點。

弗洛伊德認為:我們一生中每一個心理事件,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是由我們的過去所決定的。童年不只是一個形式,它還決定了我們成年後的人格。童年的創傷是我們長大成人後諸事不順的原因,只有找到童年的創傷,才能從麻煩的狀態中恢復過來。

但塞利格曼認為,沒有任何實驗證據支援童年事件會影響成人的人格,也沒有任何證據指出過去能決定未來。

雖然許多研究者都熱衷於找出童年決定成人發展的證據,比如父母身故、離婚、童年得重病等都會造成成年後的行為失常,但經過大規模調查成人心理健康水平和童年不幸的關係後發現,結果並不如研究者所預期的那樣。

德國哲學家費爾巴哈:人活著的第一要務就是要使自己幸福

最明顯的就是一奶同胎的兄弟姐妹,他們的童年基本上都在差不多的環境中成長,但在長大後卻很可能過著迥異的生活——有的幸福,有的不幸。

當然,童年時的大災難可能對成年後的性格有一些影響,但也僅是少數,簡單來說,童年的不幸不能決定長大後會出現什麼樣的問題,你沒有任何理由將自己的抑鬱、婚姻不幸、失業、酗酒等等,都怪罪到童年的事件上去。

打個比方,常常去檢視傷口並不利於癒合,如果你總是沉溺在童年的不幸之中,就很容易自暴自棄,反正是童年的不幸導致了現在的失敗,人生已經這樣了,那就認命吧。如果是這樣,那幸福當然也會離你遠去。

對待過去,塞利格曼告訴我們,應該用感恩和寬恕的心態去面對,心中就會充滿幸福感。

德國哲學家費爾巴哈:人活著的第一要務就是要使自己幸福

法則二:不要焦慮未來,只管抓住現在。

對未來的焦慮,會極大的降低我們的幸福感。本來你升職了正開心,可一想到升職後會面臨更大的壓力和工作量,估計立馬就開始鬱悶了。所以古今中外的智者都在向人們強調,要學會活在當下。

學會活在當下,就不得不引出一個“心流”的概念。希斯贊特米哈伊是社會科學的著名教授,他提出了代表滿意的一個境界——“心流”,指的就是我們全心投入地做事情時的感覺。

我們都有過那種完全忘我,感覺非常享受的體驗:比如打一場勢均力敵的網球賽;閱讀一本點亮心靈的好書;完成艱鉅的商業談判或把工作做好等等。這些都會讓你有心流的體驗,並在事後感到滿意,產生真實的幸福感。

德國哲學家費爾巴哈:人活著的第一要務就是要使自己幸福

所以想要得到幸福,就應該多去做一些能產生心流體驗的事情,這種心流體驗,也能很大程度上幫助你學會活在當下。

總結

感官上的愉悅並不是幸福,真正的幸福源於發現自己的優勢和美德,並在生活中充分發揮它們。

想要得到持久的幸福,你就不能沉溺在過去,也不能過多的焦慮未來,你要學會享受當下,去多做一些能帶給你產生心流體驗的事情。

德國的哲學家費爾巴哈說過:人活著的第一要務就是要使自己幸福。幸福看似難以獲得,其實一旦瞭解了幸福的本質,並學會了正確追求幸福的方法,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