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卓越,從遠離這5種職場謊言開始

職場如戰場。

很多人說,不懂點職場潛規則,怎麼摔的都不知道。

只是,並非所有看似中肯合理的“潛規則”都要參考,那些被瘋狂轉發、傳揚的人際定律,也未必全都值得借鑑。

真正聰明的職場人,都懂得一入江湖,謹言慎行,遠離職場謊言。

走向卓越,從遠離這5種職場謊言開始

1、謊言1:“任務儘量卡點提交”

上週,剛工作沒多久的堂妹在微信上問我,定時郵件怎麼設定。

我教完,順口問為什麼要發?她得意地答,這是帶她的師父教的。

“截止時間是明早9點上班前。師父教我,不必提前完成。若真的做完了,也要設定成凌晨三點,定時發出。”

我聽得皺眉,問為什麼要這樣做?

“師父說,一來顯得我敬業,奮鬥到大半夜;二來,也體現安排給我的工作量足夠,領導不會再給我派額外的活了。”

“你這個師父在公司混得怎樣?”

堂妹想了想回復,不太好。他人不錯,但來公司四五年了,好像一直不怎麼受重用。

我嘆氣,阻止了堂妹的行為。

“如果你不想成為另一個不受重用的他,任務既然完成,就別拖到截止時間。現在就發。”

截止時間,在英文裡叫deadline,字面直譯非常清晰:死亡線。公司設定deadline,不是表達默許,是

表達可容忍的最後期限

Deadline過了,在職場上是絕對不接受的。而每次都卡著deadline提交的,在上級心裡最多也只是“及格”,不是“優秀”。

既然做了工作,又想著漲薪、升職、希望更受重用,你只達及格線就可以?

2、謊言2:“給多少錢,做多少事”

最近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尤其出自剛畢業的職場新人,“才給3000塊,還想讓我做這做那,想多了吧!”

話沒錯,也符合平等原則,只是,可能弄反了。

舉個例子。顧客到超市買東西,發現裡面什麼都沒有。店家振振有詞,你有多少錢,我才決定上什麼貨。

這時顧客會怎麼想?真搞笑,我都不知道你有什麼、質量怎樣,我怎麼知道值得花多少錢?

對還不夠了解的雙方來說,公司和老闆就是顧客,你就是超市店家。

所以,這事其實很好理解:

你先充分展示自己有什麼,公司再評估付出多少錢。

誠然,也一定會存在這種情況:某些壞公司和渣老闆,一味壓榨你幹活,錢沒給多少。

若真是不幸碰上,那趕緊抽身、另投明主才是正道。

羅胖曾經講過他一個朋友的故事。這個朋友在雜誌社做編輯,不管編任何文章,都只用三個組合鍵,複製、全選、剪下。

“多一個,我都不用。” 朋友還挺得意。

羅胖問:“那,你這樣編出來的文章好嗎?”

當然不好,朋友也承認。他知道自己的水平下降得厲害,但是老闆給的錢少,他情願就這麼湊合。

越湊合,老闆越討厭他。終於有一天,被忍無可忍的老闆掃地出門。

“給多少錢,做多少事”這種邏輯的真正可怕之處,是它會造成一種自我麻痺和故步自封。

表面看,你好像是不吃虧,因為3000塊的月薪,真的不值得為這破公司考慮更多。

可你為自己考慮過麼?破公司哪天不要你,或者倒閉了呢?找個下家繼續混嗎?

每一步,都算數。你不是在敷衍工作,是在敷衍自己。

以當前薪資來衡量付出,看似很合理,實則是畫地為牢,封死了自己成長的可能性。

我的前人事總監曾說,一個聰明的員工,會嘗試做到三方面的內容:

崗位要求(Job Description)、公司規範(Company Specification)、老闆要求(Boss Requirement)。

做到前兩點沒人會表揚你,因為本是你應該做的。真正有附加值,並大機率決定你晉升可能的,是最後一點。

3、謊言3:“功高震主,要保持謙卑”

無數歷史故事告訴我們,那些功高震主的權臣沒一個有好下場,我們要習慣謙卑。

於是職場謊言應運而生:你絕不能表現得比自己的上級更聰明、搶了他的風頭,否則也就混到頭了。

就我數十年的職場經驗來看,純粹瞎扯。

從做事角度,我們分兩種情況分析一下。

1.小公司,你的上級就是老闆

你工作能力強,表現欲強,怎麼就震主了?難不成還能把公司翻個天,將法人換成你名字?

碰到能幹的員工,老闆估計喜歡還來不及,甚至會考慮把你吸收為股東或合夥人,為什麼要壓抑你的才華?

2.大公司,你的上級是管理人員

你的上級和你一樣,也是打工的。你負責某項具體工作,他負責管理。

你說,不想表現得太突出,以免讓他感受到威脅,給你小鞋穿?

Excuse me?你倆分工都不一樣好嗎。拿著高你幾倍的工資,卻和你一樣,來盯著細節,最後還擔心你拿這個去搶功?

不存在的。

若和上級一起向更高層領導彙報工作,自然是上級主說,你最多補充細節。你補充得再多再好,高層領導心裡也是會有桿秤。

若和上級一起出去見客戶,你非要視上級於無物,一再搶著說……

這也不能叫“功高震主”,就是單純缺心眼吧。

分工越來越細緻的時代,很少會有因為“功高震主”被幹掉的員工了,反倒是中層們都在積極培養合適的接班人。

只有有人能接下他的工作,他才可以順利獲得晉升。

好好幹活,別太多被迫害妄想症。多跨出一步,多處在上級角度考慮問題。相信我,他們只會覺得,有這樣能幹的下屬,是自己賺了。

當有一天,你的本事真“震”到他,那離升職也不遠了。

4、謊言4:“我是來學習的”

在前公司時,我曾帶過一個新人小宋。那段時間經常要接待一些外地過來的客戶,忙不過來時,我就安排他負責其中幾條線。

小宋人有些木訥,我特地做了行程表給他,並詳細告知對接時的基本話術和注意事項。

沒過幾天,小宋來找我訴苦,說他幹不了這事,申請換個活。

我問為什麼,小宋答,他不擅長跟人打交道,感覺同事小X挺開朗,應該更合適。

我表示理解,調他回部門做技術工作。

過段時間他又說,自己現在做的事很重要,怕出錯,同事小Y經驗豐富,看看能否改為小Y主負責。

其後幾次部門會議,我每回安排任務,小宋都說,我覺得某某同事剛才說得特別棒,可能他更適合吧。

我私下找他談,他委屈地說,我怕做錯事,就想再多學學……

那一刻我心裡只有一個疑問:這位同學,你到底是怎麼透過面試的?

之後的轉正考核,小宋是唯一被淘汰的實習員工。

身在職場,學生思維特別緻命。

我不懂,所以你要教我。

我不會,所以退縮或犯錯可以原諒。

我想學,所以公司應該提供培訓機會。

……

對不起孩子,這是職場,沒有誰有義務必須要教你。

真正想學的人,不會停留在一句“我想再多學學”,一定是在具體的工作任務中,為達成目標想盡辦法,尋找差距。

這過程中,上級和同事都可以是你的資源,前期是,你得自己先真正有所行動,並勇於擔責。

5、謊言5:“職場不可能交到真朋友”

為什麼同窗之誼比較深厚? 因為單純、純粹、沒有利益糾葛。

所以,就出現了這樣的言論:職場上,不可能交到真朋友。

畢竟,“我是來工作的,不是來交朋友的。”

《職來職往》的嘉賓嶽屾山說:

“在職場中,需要理性的競爭,但我並不欣賞職場中勾心鬥角的存在,因為人畢竟是感情動物。

懂得珍惜職場中人與人之間的真情,是值得鼓勵的。

不可否認,即便你為人善良,也難免會遇到在背後捅刀子的人,但同窗間互相捅刀的例子,就沒有麼?

如今我已離職三年多,還經常與前同事聚會,彼此像兄弟,與當初一起工作時無區別。

我想,這或許是“關注點”決定的。

當你的關注點,更多放在做事上,一心只想著如何達到工作目標,

那些和你共事過的同事,就是並肩作戰的戰友。

一起加班、一起扛事、喝多了互送回家,就像華為那句讓我一直銘心的話——

“勝則舉杯相慶,敗則拼死相救。”

有過這種經歷的人,如何能不是真朋友?

6、謊言6:成長本身就是價值

《歡樂頌》裡說:職場如同江湖,江湖有江湖的規矩,職場有職場的原則,如果不懂規矩,只會被淘汰。

我想說,真正有用的規矩,從不是投機取巧、拉幫站隊、勾心鬥角、審時度勢……

不,遠沒有那麼複雜。

出色完成本職工作,力所能及地保持清醒,與人為善;避免平庸,持續學習;守住自己,不吝付出,就是最好的規矩。

哪有什麼必獲價值的成長,成長本身就是價值。

持續成長的你,一定不會被時代淘汰,不會變成自己討厭的模樣。

這樣的你,無論走到哪裡,都只是為自己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