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我評—奔波勞碌的你每月能拿出工資中的百分之多少還房貸?

相信這個提設一定是不少人關注和討論的焦點。當前,職場那麼累,房價那麼高,為何拿著同等薪酬的人,有人背水一戰,頂著層層壓力,貸款買了夢寐以求的房子,而有人卻坐等觀望,遲遲定不下決心?這其中的原因就在於,每個人對吃苦的心理準備不同,決定著能承受用來還房貸的月薪扣除額度不同。

你說我評—奔波勞碌的你每月能拿出工資中的百分之多少還房貸?

有的人從小生活艱辛,能夠頂得住生活壓力,只要還能滿足溫飽,只要還能吃窩頭鹹菜,其餘的錢都用於還房貸也無所畏懼。有的人則截然相反,從小養尊處優,什麼事都不用自己考慮和解決,過慣了衣食無憂的生活,時不時還以生活儀式感為名,不惜花費金錢來改善生活,這類人生怕工資都還房貸了,生活質量下降了。

你說我評—奔波勞碌的你每月能拿出工資中的百分之多少還房貸?

所以,不同的成長經歷、生活觀念、家境情況影響著一個人用於月薪的多少來還房貸。其實,購房對於富裕的人而言,可能是生財的一種途徑,而對於某些人來說,可能是安身立命、改善命運的剛需條件。為了能在大城市立足,給父母和子女創造更加優越的生活條件,很多人忙碌奔波,幾乎拿出全部月薪用來還房貸,只給自己剩下為數不多僅夠吃飯的錢。他們不敢生病,不敢旅遊,不敢購物,甚至連每頓飯怎麼省錢、上下班怎樣節約交通開銷都要精打細算。

你說我評—奔波勞碌的你每月能拿出工資中的百分之多少還房貸?

這一點是不願過苦日子的人所無法感觸和理解的。那些不願承受生活重壓的人,連月薪中的百分之三十都不願拿出來還房貸,她們害怕沒錢改善伙食、害怕沒錢買衣服買化妝品、害怕擠公交車和地鐵、害怕過沒有儀式感的苦日子,寧可向父母索要支援,也不肯自己吃苦。結果,同層級的人們都透過買房獲得財產增值,她們還在原地踏步。

你說我評—奔波勞碌的你每月能拿出工資中的百分之多少還房貸?

因此,置之死地而後生,能拿出的月薪越多用來還貸,只要日後挺過去,將來的人生越輕鬆、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