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富:績效指標、定義和權重

在績效管理中,組織體系之後,就是計劃體系了。在計劃體系中,需要明確績效指標、指標定義、指標權重和計分標準,分別表示:考核什麼內容、考核者與被考核者在考核內容上達成共識、指標的重要程度以及如何來計算考核得分。下面我們一起了解相關內容。

李兆富:績效指標、定義和權重

1。 績效指標,考核什麼內容

績效指標,就是考核什麼內容,大家對此的理解一般沒有偏差。但是,在工作中不少人經常糾結於量化問題。這個問題,實際上是很多績效管理書籍中提出了績效指標的SMART原則引發的。

李兆富:績效指標、定義和權重

圖表 10‑1 績效指標的SMART原則

實際上,我們衡量一個指標,或者說“做的如何”,主要從時間、質量、數量、成本或收益幾個維度出發。我們就從這幾個維度,並結合SMART原則進行理解:

首先,從時間維度,非常容易理解,就是要有特定期限,沒有期限的指標或任務,完全可以無限期向後拖;其次,從成本或收益維度,也容易理解,就是可度量的,畢竟成本或收益,無論是付現的還是非付現的,都是可以度量才容易計分;第三,從質量和數量維度,同樣也是可度量的。

這樣就結束了?是的。

SMART原則中還有三個原則,就是具體的、可實現的和相關的。先看看“可實現的”,這是一個典型的目標值問題,而不是指標問題。我們將在“計分標準”部分進行詳解。

李兆富:績效指標、定義和權重

至於“具體的”和“相關的”,從實踐經驗來看,前者的答案是“並不一定”,而後者則是一句正確的廢話。先從前者看起,“具體的”本身就很難衡量“何為具體的”,一句“不能籠統”就表明了描述性語言的缺憾。從一個具體的崗位來看,如秘書,其工作任務是“擬定領導講話稿”,如何具體?

同樣從這個崗位上,我們還可以考慮“可度量的”,是“講話稿”的數量?是“錯別字的個數”?還是“用了多長時間”?這些都是具體的可度量,但是,能否反映秘書這項工作“做的如何”呢?

再看看“相關的”,之所以說“是一句正確的廢話”,因為沒有必要去說,沒有人會把美國的GDP作為企業內部某崗位的考核指標。

2。 指標定義,考核者與被考核者達成共識

大家應該還記得前面在工作分析的時候提到過的“松鼠問題”。不僅在工作分析中需要強呼叫詞的準確性,在績效考核中也要非常重視指標的準確性,這就是指標的定義。

“他們即是地獄”。曾經在某企業中實施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在員工資訊的欄位中有一項是“員工性別”,大家都知道,預製上“男或女”即可,但是該企業卻一定增加一個“其他”,箇中微妙,大家自行體會。

這種情況,在企業中是常見的。比如銷售收入這個指標,是以“發貨”為標準,還是以“收貨”為標準,抑或是以“收款”為標準?比如工資總額這個指標,春節前發放的年終獎,計入當年工資總額還是計入上一年度工資總額?這些內容,沒有唯一正確答案,如果有,那也是財務定義,在績效管理中直接應用財務定義,通常也是非常有問題的。

指標的定義,核心是將“指標”表述清楚,在考核者與被考核者之間表述清楚,達成共識。否則,等到打分的時候,大家再分別找到基於不同“定義”的資料,來衡量指標並打分,可以預見糾紛必然會出現。

3。 指標權重,反映指標的重要性程度

指標權重,就是如果一個員工在一個考核週期內,績效標準分為百分,那麼不同的指標占據多大的權重。

李兆富:績效指標、定義和權重

權重反映的是指標的重要性程度。雖然,我們在績效管理中,不斷強調“抓大放小”、“指標儘量不要超過5個”,但都是“大”,不也有個相對重要性問題。薩蒂(Saaty)的層次分析法(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無疑是最科學的,也是最準確的,本質上是一個矩陣的特徵值,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了解。

在管理實踐中,層析分析法極少用到,大部分是用經驗來估計,也就是根據指標的重要性程度確定。也有管理者,為了充分地發揮績效管理的“指導”作用,估量到被考核者可能哪項做不好,而用權重去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