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怎麼縮短職稱論文的審稿時間嗎?

職稱晉升需要職稱論文,但是過晚發表的職稱論文都對晉升而言是毫無意義的。

即便我們在預估的時間內完成了職稱論文並投遞出去,但是審稿的過程中不斷耽誤的時間也可能使最終發表的職稱論文趕不及晉升所需。故而,縮短審稿時間是勢在必行的。

如何縮短職稱論文的審稿時間?那麼就需要我們做好以下幾點的內容:

1、所投稿件符合期刊辦刊原則,滿足期刊的要求。

核心期刊論文的標準格式為:文章標題、作者姓名、作者單位:(包括單位全稱、郵政編碼)、摘要(以摘錄或縮編方式複述文章的主要內容)50—300字、關鍵詞(選用可表達文章主要內容的詞或片語)3—8個關鍵詞(一般期刊還要求英文摘要和英文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1] [2] [3]……、作者簡介與作者聯絡方式。

2、論文的內容要具備足夠的創新意義。

在各個專業領域內,都有一些本來未被研究,但卻長期被人們所忽視了的問題;也有一些過去沒有必要或沒有條件進行研究、而現在有了研究的必要和條件的問題;還有一些在社會生活的發展中不斷產生出來的新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而進行的科學研究,就是開創性研究,這些問題也就是開創性研究的課題。從事開創性研究,一般沒有太多的資料可以利用,也沒有現成的方法可供借鑑,因而困難較大。

但同時,這類研究的意義又是十分重大的。科學研究是創造性活動,探索未知世界,是科研的使命,看到並提出別人沒有看到的問題,這本身就是一個科學發現。研究這樣的問題,最容易有所創造,而且研究成果往往具有填補科學空白,或者及時指導社會實踐的作用。

3、快速根據期刊編輯修改意見完成修改。

通常編輯來信的結果包含:拒稿、接受、修改三種,又可細分為小修後接受、大修後接受、直接接受、修改後重投和拒稿五種。

1)小修後接受:這個決定也稱作有條件接受,表示論文需要進行一些細微的修改後就能被期刊接受,小修後接受的論文可能不需要再次經歷審稿,一般期刊編輯會自己檢查後做出裁決,不過,作者還是要記得“小修後發表”不保證一定會接受,還是要讓編輯對你的修改滿意才行。

2)大修後接受:當編輯認為論文需要大幅度的修改就會做出這個決定,作者在返還修改稿的時候需要附上給審稿意見的逐點回復,修稿後的論文也可能再送外審,通常會交給第一輪的審稿人,但,當然,編輯也有權選擇不同的審稿人,第二輪的審稿,有些期刊稱作“再審稿”,結果如何是根據作者針對評審和編輯意見進行的修改還有回覆來決定,如果作者沒有完整回覆所有的意見,那就有可能再有修改,甚至有可能會拒稿。

3)直接接受:不需進行任何修改,接受發表原始論文,但很少有論文可以收到這個決定。

4)修改後重投:有時候編輯拒稿,但是願意在作者進行修改的前提下接受重新投稿,這時候重投算是新的投稿,如果作者接受的話,必須先根據評審和編輯意見修改論文,然後在再投稿的時候附上含有前次投稿稿件編號以及修改說明的信函,編輯在檢查修改後的論文還有相關資訊之後,決定是否要將論文送交同行評審。

5)拒稿:直接拒絕,大部分的情況下,就算論文進行大幅度的修改,期刊編輯也不會考慮發表論文。

你知道怎麼縮短職稱論文的審稿時間嗎?

對於投稿的結果,需要我們對文章進行修改,但是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文章的修改呢?

第一步是關於文章的結構,我們要調整文章的結構,結構的條理要清楚,但是要尊重文章的原有結構,否則可能越改越亂。

第二步是關於文章的資料,要保證資料的準確性和真實性,對那些表述模糊的資料和案例要進行適當的刪減,如果資料不充分的話,需要尋找相關的資料進行補充。

第三步是對論文的材料進行再次的整合與修改。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對引用的材料進行整合,使其能夠簡練準確地支援論文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