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身份證更重要的,是身份認同

比身份證更重要的,是身份認同

圖片來自網路

我挺喜歡跟你聊天的,因為你開得起玩笑!

幾個月後,當我再次想起這句話時,才恍然大悟,這並不是一句普通的陳述,而是他對我多次調侃後充滿歉意的解釋啊!

他是我們單位一部門長,入職時間不長,我們略熟稔之後,他每次見我都喜歡調侃幾句:

“老師(我綽號),今天精神煥發,是不是昨晚出去瀟灑去了?”

“老師,今天比較萎靡啊,昨晚出去瀟灑去了?注意身體啊!”

……

調侃多了,後來他部門的人看到我都面帶微笑,這種微笑,含蓄內斂而又略帶邪魅,彷彿我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被大家所知曉,搞得我很是鬱悶。

直到有一天,部長同志調侃幾句後說:老師,玩夠了,就早點結婚啊。我當時就處於懵圈狀態了。

“玩毛線啊,我都有兩個小孩了!”。

當然此時更懵的是他了,我話音剛落,就瞬間看到他黑黑的坎坷圓臉上長年細眯的雙眼陡然睜大。

“你有兩個小孩了?!”

他的樣子讓我想到了張飛,我忍不住笑了起來。他遞過來一根菸,沉默良久之後,說道:我挺喜歡跟你聊天的,因為你開得起玩笑。

比身份證更重要的,是身份認同

圖片來自網路

當時沒有什麼感覺,但自那天后,再見面就沒有調侃了,反而是聊起家庭的情況,聊聊彼此的孩子。回頭再想想那句話,我才知道,那是部長同志委婉而歉意的解釋。

這個事情讓我想到了身份認同。

儘管我並不反感部長同志的調侃,但從他態度的變化中,我發現了身份認同的重要性,因為他也是一名父親,在知道我作為父親的身份時,兩人之間有了一種共同的特質或者是設身處地的感受。他意識到如此調侃一個成為父親的人,可能會間接影響他的家庭與孩子。於是,部長同志在之後的言語上有了斟酌。

身份認同在很多地方被稱為同一性,這個概念包含的意義很複雜。個人認為,身份認同包括了自我身份認同與他人對自己的身份認同。

比身份證更重要的,是身份認同

圖片來自網路

自我身份認同

自我身份認同可以給“我是誰”提供一個相對明確的答案。

我們在生活中都有很多的身份,在家有丈夫(妻子)的身份,父親(母親)的身份,兒子(女兒)的身份,在公司可能是職員的身份,可能是領導的身份,在社會上,可能是快遞員、廚師、理髮師等等身份。

每個人在社會上都同時擁有著多重身份,自我身份認同要求我們必須對它認可,進而知道在這樣的身份下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

但遺憾的是,我們常常對自己的身份認知不清,甚至是根本不認同,又或者無法及時轉換身份,這也是很多痛苦與矛盾的來源。

頭條上有個案例:丈夫是釣魚愛好者,一天釣魚時家中廚房起火,妻子打電話給他,他硬是捱到第二天早晨才回。妻子一個人在家滅火,安撫小孩,清理廚房搞了大半夜。丈夫回來時看到已經清潔得差不多了的廚房,說了句:燒得不是很嚴重啊!

妻子瞬間心如死灰。

比身份證更重要的,是身份認同

圖片來自網路

阿馬蒂亞.森說:我們必須用相互競爭的多元身份挑戰單一的、好戰的身份認同觀。

丈夫只在乎自己釣魚愛好者的身份,而對作為丈夫、父親的身份置之不理。明顯是用單一的身份認同替代了多元化的身份。

身份認識不夠,界定不清,往往帶來痛苦,這種痛苦一方面是自己內心的焦灼,一方面是帶給親人的無奈。工作時想著自己的愛好,回家又放不下工作,作為丈夫,不明白擔當與責任,作為妻子,不理解包容與體諒,最後帶來不盡的煩惱與痛苦。

他人對自己的身份認同

我在此事中,感受最深,是他人對自己身份認同的重要性。這種認同,不僅僅是他人對自己的主觀或客觀的關於人品的評價,更是他人對我們所處身份的認可程度。

人到中年,雖然對別人的評價已不再如少年時上心,但不可否認的是,他人的正面評價遠比負面評價對自己有利,也可以更好的讓自己在企業、社會立足。

比身份證更重要的,是身份認同

圖片來自網路

說迴文初的例子,部長同志的調侃並無惡意,於我自己而言自然也沒有什麼損失,但後來其部門內部對我不甚瞭解的人微妙的態度說明了一些問題。試想,如果我未婚並且企圖追求其部門內的某位美女,難度係數可想而知會有增加。

也正因為身份認同的重要性,我們在衣著方面的講究,在細節方面的考量,在言語方面的斟酌,在人格方面的塑造就顯得尤為重要。

我單位一外聘老師曾說過一句話,讓我尤其印象深刻並深以為然:基層管理者,也應當非常注意自己的著裝,如果允許穿白襯衫,就穿白襯衫上班,如果不允許,工裝也必須要儘可能新,無褶皺,衣領摺好,釦子全部扣起來,腰背挺直。這樣走出去,才是管理者的樣子,讓員工透過外在就能認可你的身份,對你肅然起敬。

比身份證更重要的,是身份認同

圖片來自網路

如此,我們也能夠理解很多人在穿著方面非常講究,能夠理解很多商人寧願貸款也要買一部豪車作為自己外出談判的座駕,種種都是在向外證明著自己的身份。

獲得他人對自己的身份認同,首先需要的是自己對身份的認同,之後才能在言談舉止之間給他人以認同。

孫武斬吳王寵姬的例子,就很好的說明了自我身份認同與他人身份認同的關係。

孫武見吳王闔閭,吳王請他試練兵,並且為了考驗他,請他用一百八十個婦人進行練兵。孫武將婦人分為兩隊,隊長為吳王闔閭的兩個寵姬,三令五申之下,婦人們仍嘻嘻哈哈,散不成軍。最後孫武置吳王請求於之不顧,下令處斬了作為隊長的吳王的兩名寵姬。

孫子曰:“臣既已受命為將,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 ”遂斬隊長二人以徇。

再次練兵,令行禁止,眾人莫敢不從。

孫武之所以能夠讓後宮婦人令行禁止,讓眾人認可其為將者的身份,首先在於他在練兵之時,就已經明確了自己為將的身份,之後的三令五申,處斬寵妃,君命不受的行為,是對自己為將者身份的補充。

比身份證更重要的,是身份認同

圖片來自網路

青春期時期的身份認同尤其重要

青春期時期是一個強烈尋找並需要身份認同的時期。這個時期下,青少年會尤其在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從這些評價中尋找身份認同感。

此時期的青少年,會認為自己處於聚光燈下,所有人的目光都在自己身上,從而對他人的評價尤其敏感,即便是他人無意識的對自己的忽略,都會引起強烈的情緒波動。

這種心理出現的原因在於青少年正處於生理、心理的過渡時期。渴望有一個明確的讓他人認可的社會身份,但因自身能力、閱歷等原因,又無法擁有,所以只能純粹透過外在的形象、他人的評價來樹立自己的身份認同。

在這個時期,容易出現叛逆,焦躁,對他人和社會不滿等負面情緒,也容易形成完全按照他人評價去生活的思維模式。

比身份證更重要的,是身份認同

圖片來自網路

總的來說,這個時期的青少年,很難脫離開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模式,他們雖然在意別人的評價,但並不關注他人真正的想法,他們關注的中心點,還是自己。說到底,他們希望得到的身份認同,就是自己本身。

所以身份認同的建立就顯得尤為重要。

培養青少年的身份認同感,需要家長和老師的鼓勵與認同,同時還要積極的引導。此時的青少年都逐漸擁有了自己的想法與對某方面的興趣,適當的鼓勵與引導可以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建立起更好的身份認知。

比身份證更重要的,是身份認同

圖片來自網路

結語

當一個人完全建立起自己的身份認同後,他會在履行自己所代表的身份下的責任外,還能夠以包容的心態去對待他人。

很多人以做自己為藉口,對自己應該履行的責任與義務置之不理,說到底,還是沒有脫離開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模式。

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現在的社會與家庭也越來越強調合作,在此過程中,知道自己所代表的身份並做好該身份下應該做好的事情,如此,或許會少一些迷茫。

以上為個人的一些思考,尚不成熟,歡迎各位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