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審-從0到1制定審計計劃

一、制定時間

在當年年底至次年年初,確定下一年審計計劃

二、審計計劃需審批

1、增加權威性

審批級次越高,後續工作開展越方便。

2、管理領導預期

管理領導對工作的預期,驗證是否與領導所期望達成的目的一致。避免費力不討好,做了工作領導不買賬。

三、審計計劃內容:

1。審計物件:

(1)明確完整的潛在審計物件有哪些

(2)篩選的標準

-財務指標:判斷重要性,財務比重越大,可能存在的風險導致的後果就越嚴重。

-離集團的距離:越遠,風險可能越高。一方面因為“天高皇帝遠”,另一方面越遠總部傳遞的資訊更有可能失效。

-一把手任期:任期越長,風險可能越高。更可能形成利益團體,形成領導人絕對權威。

-歷年審計發現:有前科比沒有前科的風險可能更高。一方面很可能再犯,另一方面因為存在問題整改難度更大。

-被審計的頻率:時間間隔越長,風險可能越高。

-基本面跟蹤:透過查詢公司管理報表、工作總結、重要會議紀要,建立對審計物件經營、管理、重大事項等方面的基本面,形成對被審計單的一個清晰認知。

-中高層管理人員關注的方面:必審。他們對行業、戰略、經營情況更熟悉;他們的資訊來源更多,更有利於明確重點發現盲區。

(3)設定規則量化評估

為了避免拍腦袋的行為,透過設定規則較為科學地評估專案。將(2)項中的篩選標準設定為評價指標,根據實際情況為每一項評價指標打分,分數相加之和為該潛在審計物件的得分,然後把每個潛在審計物件的得分按高低排序,選擇得分高的潛在審計物件進行審計。

2。審計範圍

可用於參考的資料:主營業務、財務資料分析、管理層意見、上級特別指示、以前發現的問題

(1)資源充足的情況下:全面審查

(2)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主要審計公司的主要業務+對管理層關心、前期發現的問題的特殊關注

(3)對被審計單位業務流程、經營情況熟悉的情況下:從業務流程入手,對業務模組細分,對每個部分進行量化評估,從而確定審計範圍。

3。審計覆蓋時間:

(1)最好為一個營業週期。

-太短,無法真實反應企業狀況。比如,淡旺季業務量、經營情況、財務狀況會有很大差別,管理的側重點不同,審計的風險重點也會很不同。

-太長,缺乏時效性。存在的問題無法及時得到解決。

4。審計重點:確定大致的方向,在審計方案中具體。

5。時間分配:

-儘量避開被審計單位忙的時候,如,結賬、稅務檢查、生產趕工的時間。

-時間長短要與工作量適配。

-審計專案之間需要有間隔。用於對上一個專案底稿、報告的整理,人員的修整。

6。人力分配:

-人員數量和工作量適配。

-工作分配要合理。

-領隊人專業與審計內容適配。如,不要讓擅長財務的人去審採購。

7。審計預算

包括,交通、住宿、餐飲補貼等差旅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