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需要信仰(深度好文)

人活著,總要相信一些東西,堅持一些東西。

一個好的信仰,能讓人懂得珍惜生命,活得明白,活得通透。

它能在黑暗中為人們指引前行的方向,在迷茫中撫慰孤獨的靈魂,在俗世中堅守人性的底線。

信仰,是人內心的一盞明燈。

生命需要信仰(深度好文)

信仰,是活得明白

喜劇家卓別林曾說:“信仰是我們一切思想的先行官。”

作家毛姆寫的《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中的主角查爾斯·斯特里克蘭的原型

是生極落魄、死備哀榮的後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

縱然事業穩定、家庭圓滿,特斯里克蘭卻“受夠了”這種生活,

在一個夜黑風高的夜晚,提起提箱就一個人遠走他鄉,並且終生不再與家人聯絡。

他的前半生都給了家人,後半生卻全部給了畫。

即使生活極其落魄冷清,他也毫不後悔,每天握著手中的畫筆瘋狂地作畫,進入到了一種極致的狀態。

很難想象如果不是因為信仰的支撐,他是如何熬過那些艱難的歲月,並且在後來流芳百世的。

革命先烈李大釗、孫中山、陳獨秀大義凜然,視死如歸;

文化鬥士魯迅,為了信仰“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民族英雄文天祥,一樣發出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感嘆。

其實,人活著歸根結底就兩個問題,“怎麼活”,“怎麼死”。

明白了這兩個問題,才更能活得有意義、有檔次,作為人生向上力量的支撐。

生命需要信仰(深度好文)

信仰,是直面自己

堅持一份喜愛,充實人生,也是生命的另一種信仰。

西方現實主義文學的先驅卡夫卡說:

“人要生活,就一定要有信仰。信仰是什麼?相信一切事和一切時刻的合理的內在聯絡,相信生活作為整體將永遠繼續下去,相信最近的東西和最遠的東西。”

人生在世,沒有信仰的渾渾噩噩、無所顧忌是可怕的,

而有信仰的人生和沒有信仰的人生,可能活出的狀態就是完全不同。

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堅信自己的付出會有回報,堅信自己在做正確的、好的事情,

堅信自己能活出自己的價值,並且朝著這些方向一直走下去,每個人都會活出最好的姿態。

詩人泰戈爾曾說:信仰是鳥兒,當黎明黝黑時,就觸著曙光謳歌了。

鄭板橋更是將蘭竹,視為自己畢生的精神支柱。

他常以蘭竹為知己,在字畫中訴衷腸,開闢出一個屬於自己的精神樂園。

生活的趣味不在於別處,而在內心的充實和滿足。

有人說:給時間以生命,而不是給生命以時間。

生命需要信仰(深度好文)

信仰,是一種狀態

雨果曾說:信仰,是人們所必須的,什麼也不信的人不會有幸福。

文學名著《簡愛》中,海倫·彭斯身患肺病,不斷地咳嗽,渾身都很難受,

但一個十幾歲的小女孩,對於未知的“死亡”卻毫不害怕,並且非常坦然地等待它的到來。

因為她堅定地相信,上帝會安頓好她。

因為這種信仰,她小小的年紀卻變得格外強大,

也因為心裡有信仰,平常時候一些別人看不慣的事情,她也能“見怪不怪”,非常坦然。

《老人與海》中的一個八十多歲的老頭,卻能憑藉一己之力,

和幾根魚線、一個魚叉,戰勝一條比小船還大的魚,並且幾乎三天三夜沒有閤眼。

這種對身體極限的挑戰,如果沒有自己“信仰”的支撐,又如何能夠堅持下來?

無非就是,知道自己是一個漁夫,知道自己的使命就是打魚。

無非就是堅信自己的運氣一定會好轉,總有一天會打到魚,並且打到一條大魚……

因為心中有所信仰,便不怕一時的失意失敗,更

不會因為一時的失意失敗就放棄,就永遠會有重新出發的勇氣,和戰勝困難的決心。

內心的信念,信仰的力量,很多時候是超出我們預料的,是非常強大的。

因為,人怎樣信仰,就怎樣生活。

生命需要信仰(深度好文)

人民有信仰,

民族才有希望,

國家才有力量!

願你熱愛生活,

如同飛鳥熱愛天空!

願你心懷信仰,

如同葵花永遠向陽!

生命需要信仰(深度好文)

“縱橫華媒國際”

現已推出

縱橫華媒·《在身邊》欄目

,講述身邊平凡人的不凡故事。

如果大家對我們的欄目:

縱橫華媒·《在身邊》

感興趣的話,歡迎給我們評論或私信投稿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