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說網上關於母親保護的三大社會性話題

關愛母親,母親的心情是一個家庭的氣候。

中國的母親負擔是比較重的,矛盾也比較多。因此,網上母親們對婆婆、對丈夫在家庭中的作為屢有吐槽。這就說明這是一種社會現象。

如果不解決好,可能會導致女青年恐婚、厭婚情緒蔓延。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不穩定,社會就會出現種種問題。

我認為問題的關鍵並不在於婆媳關係。當今社會,婆媳分開住完全可以解決婆媳矛盾。況且,婆婆對媳婦再怎麼不好,也阻止不了媳婦在職場上的升遷。婆婆對媳婦再好,也不能保媳婦大富大貴。

所以,決定媳婦人生命運的其實是媳婦的上級領導和同事,如果認清了這一事實,對婆婆的怨恨多少會減少一點。

母親節前夕,我特地搜尋了關於母親保護方面的社會性話題。

概括如下:

一,全職母親的家務勞動包括帶孩子等等,是否應該定量評估,並寫進立法,從國家立法層面確定全職母親家務勞動的價值,並在婚姻法中明確夫妻雙方離婚時,丈夫一方給與女方全職母親家務勞動定量評估後的經濟補償。

二,延長女性首次參與招聘的年齡限制,延長到35歲。延長女性退休年齡到55歲甚至60歲,增加女性在崗收入,提高女性經濟保障。

三,國家立法規定夫妻雙方有共同做家務的義務。不能存在女方很忙而男方翹腿打遊戲的情形。這個習慣很不好。

順便說說,丈夫參與家務,參與照顧孩子其實對男方來說是一件好事。子女對父親的依賴和感情會加深。

2010年,人大代表張曉梅就提出了家務勞動工資化的議案,但似乎沒有引起全社會的重視,因而也沒有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