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告我呀,你不告沒人知道我的優秀

去告我呀,你不告沒人知道我的

優秀

(01)

廣西玉林,有個家長群。

群裡很有煙火氣。幾位家長討論喝酒。

一位媽媽怒了,斥責討論喝酒的家長:喝死你們!!!

喝死……討論喝酒的家長,顯然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隔了一天還在解釋:喝酒這種事,是家長聯絡感情用的。

憤怒媽媽斥責:倒你媽個頭!

去告我呀,你不告沒人知道我的優秀

這位憤怒媽媽,不喜歡看到別的家長討論喝酒。

去告我呀,你不告沒人知道我的優秀

憤怒媽媽越說越激烈,媒體稱時間長達4小時,發展到事態有點失控,老師不得不出來維持秩序:各位家長乖啦,不要吵,再吵叫你家娃來。

老師的管理被無視,黯然退群。

老師退了,家長群就變成了吵架群。這時候憤怒媽媽才開始披露自己的身份:

她說:我跟我女兒,從來都是學自己的,讀自己的書,從來不張揚,從來不樹敵!因為我們太優秀,惹到你們了?

她說:有人想告師院領導是吧?來,成全你。

她說:本人,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

她說:(孩子的父親)清華大學土木工程本科畢業。

她最後說:告去吧,我們這麼低調,你不告,沒人知道我們這麼優秀。

(02)

看了群中的爭吵,老師肯定會淚目,說:我太難了。

引導孩子,就夠累人的了,還得調解家長的爭吵衝突,真是不省心。

這屆家長,比孩子還坑爹。

那麼這場爭吵,誰是誰非呢?

(03)

這場家長爭吵,其實無所謂是非。

但是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開放的社會下,你會遭遇到各種形式的冒犯。

人是一系列習慣的總和,生活在固化的圈層中。一成不變的生活方式,構成了我的視野和認知。通常情況下,人會把自己所關注的碎片視為整個世界。但家長群,這個橫空出世的怪東西,把遙遠兩極的陌生人拉到了一起。

對於群中的那幾個酒友來說,座上酒龍,膝前人驥。磊塊堪澆,箕裘可寄。玉如意,指揮倜儻,一座皆驚。金叵羅,傾倒淋漓,千杯未醉。群裡竟然遇到同好,真是人生快事,走一個。

這幾個貨,不是不知道家長群中,並非每個人都跟他們有同樣的偏好。但人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他們不覺得自己有什麼不妥當。

巧了,群裡冒出來個博士媽。

媒體稱,這位博士媽媽,是玉林某高校的教師,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2018年作為人才引進來到該學院任職。

這位博士媽媽不想看到家長群淪為酒友群,站出來主持正義,想要改變群的議事風格。

但是她失敗了。

失敗的原因,是她的學術能力,不足以掌控一個群。

她太情緒化,太誇張,太缺乏對他人的尊重,比那幾個討論喝酒的二貨還不知分寸。她似乎感覺到自己的尊嚴受到了傷害,並試圖讓大家尊重她,她努力的結果是,讓自己淪為輿論的中心,承受著網友們的各種驚詫與攻擊。

她可能學了很多很重要的東西,但偏偏沒學到如何與人打交道。

去告我呀,你不告沒人知道我的優秀

她的人際能力,跌破多數人的認知底線。

(04)

曾有一個前輩,教給我兩條做人的準則:

第一條:千萬別拿自己當回事。

千萬別拿自己當回事,是說我們在做人方面,不可以冀求遠高於我們自身價值的尊重。

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人的價值,有一個客觀衡量標準的,但又不是衡定不變的。

比如你是個博士,學富五車那種。但這個學富五車,是在講臺或實驗室中才能夠體現出來。但如果你去逛商場,到了洗手間發現要排隊,你不可以說:諸位,請你們把學歷本拿粗來,學歷比我低的,站到我後面去。我是博士,擁有自由拉尿權,你們學歷太低,都給我老實憋著……你要敢這麼說,多半就會被人家打到住院。

你進入家長群,別說你只是博士,就是壯士、勇士或烈士,你也只是個家長。在這個群裡,你和貪戀杯中之物的二貨是平等的。你們共同的任務是關注孩子的成長,二貨一壺濁酒喜相逢不對,你也不應該罵他。要終止他們把家長群變成酒友群,只需要溫柔的問一句:二貨哥哥,你家孩子學習成績咋樣?分享一下你引導孩子學習的方法好咯?只知道喝酒的二貨,輔導孩子學習與成長是他的軟肋,你偏要哪壺不開提哪壺,專往他心窩子上捅刀子,勾起他滿腹辛酸的回憶,就會讓他借酒澆愁大醉酩酊半個月醒不過神來,這個群豈不就是你的了?

萬不可要求於高出已身價值的尊重。你只是個家長,卻要求大家拿你當博士,這就越位了。越位已經錯了,還不知收斂反省,那更是錯上加錯。

第二條人生準則:千萬別拿自己不當回事兒。

千萬別拿自己不當回事兒,是說我們在做事方面,不可以有低於我們自身價值的言行舉止。

比如你是個博士,博士博士,有兩個關鍵詞,一個是博,一個是士。博是指我們的見識與思想,別人沒見過的你見過,別人沒吃過的你吃過,別人想不到的你能想到。你能解決別人解決不了的難題,當然你也不會遇到別人遭遇的煩惱與麻煩。

士,古時代的貴族稱為士,所以有士農工商之說。貴族這個東西,是講究格調的。尤其是博士,那更是有學問的格調者。只有學問沒有格調,那叫書呆。只有格調沒有學問,那叫賣呆。非唯學問與格調齊備,才稱得上博士的美譽。一個人被稱為博士,那一定有植根於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一定是引領人心,走上至善的。

一個博士出現在家長群裡,一定是起到定海神針的作用。她會引導家長們科學的教育孩子,還能夠成為老師的主心骨,幫助老師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如若不然,弄到小學老師耳提面命的來教一個博士,博士還哭鬧不依,一定是什麼地方弄錯了。

為人處世這點事,不算什麼學問,只是最基本的社會常識吧?

學博而士,智成終慧。要讓別人尊重自己,自己先要尊重自己。尊重自己,不過是學會從別人的視角來看自己,少些自命不凡,多點平易樸質,少些高高在上,多點謙和溫潤。少些咄咄逼人,多點心胸度量。少些頤指氣使,多點對他人的尊重。一個人如果做到這一步,哪怕他沒讀過多少書,大家也會說他有學問。相反,做不到這一點,縱有博士之稱,我們還是感覺他的文憑,高過了他的內在價值。

- 明天見 -

每天回覆“

早安

”,悅讀君送你一天好心情

本文來源:公眾號霧滿攔江(ID:lwwuwuwu),如要轉載,請聯絡原作者。

(注:本文圖片均來自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