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雞湯 話說生命

心靈雞湯 話說生命

這是一條不知道歸路的旅程,每個人從哇哇落地的那一刻,都意味著不平凡的故事,而終點尚未可知。生命的起源——你從哪裡來,將去何處

我們來自何處,《聖經》講到亞當和夏娃因被蛇教唆偷吃禁果被趕出伊甸園,從此成了人類的始祖。中國神話有盤古開天闢地,女媧造人,自此有了人類。達爾文《物種起源》提及物競天擇,自然選擇理論。佛家說人乃至世間萬物皆出自其心。道家說,道是萬物起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據說世界先有大海,所有的生物都在海底,後海洋縮小,陸地擴大,而最初的陸地,海洋生物開始遷移到陸地,陸地環境不斷改變,各類生物遷徙,有的選擇飛向天空,有的選擇留在陸地,有的在夜間生活,有的在白日活動,有的變得巨大無比,有的變得小巧玲瓏,各類生物為適應環境,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功能和形態,選擇了不同的生存方式,適應環境的同時也改變著環境。

人類的產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據說最早是魚,魚上了岸,兩翼變成腿,隨著水的減少,很多海底的植物留在大陸,因為缺水,部分植物倖存下來,而部分植物枯萎,再後來溫度升高,植被稀少,很多動物便從樹上開始走向草原等,從猿猴變逐步的變成人。

雖然不知人類從哪裡來,但是人卻來自母體。數千萬的精子被注入卵巢內,極少數被卵子接納,然後不斷生長髮育,最後脫離母體,成為獨立的人。在嬰兒階段,雖然弱小,可他有獨特的生長方式——來自父母的保護。嬰兒最重要的時刻,7天以內,肚臍需完全形成;1個月內,從母體到周邊環境的過渡階段;100日,能夠適應人的生活,知曉黑夜和白天。在中國古代,有傳說,人在死後100日尚未真正離去,而新生兒在100日內尚未真正進入世界。我們都知道,新生兒肉體的修復能力和癒合能力極強,不是致命或者特別重大的傷口能夠極其快速的癒合。這大概就是古裝電視劇常提及的,妖怪們吸食新生兒以求療傷、快速增加功力或者延長壽命的原因之一,只是玩笑。

死生之間,舊的生命隕落,新的生命開始,日夜週轉,萬物得以延續。但生非生,死非死。生命的始終並不取決肉體的離去或靈魂的消亡,雖然我們來自母體,但是讓我們能夠繼續生存下去的卻是各種能量,人類的能量大部分來源於食物,而食物來源於食物的母體,我們母體的最初母體與食物母體的最初母體都與這個地球一樣經歷了成千上萬年的進化,他們不斷選擇、適應、協商,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經歷了那些變化後的結果,而我們個人的變化又在不斷的適應和改變中繼續那種傳承,目前能夠最多記錄這種變化的就是基因。

所以我們每一個個體從物質上都是所有物質的繼承和發展,不管組成人體的碳、水、或者是其他元素,他們在這個世界都已經存在了很長的時間,不管是人類從各種食物中吸取的能量或者其他有用之物,也都已經在這個世界存在了很久,他們不斷的轉化,進行類似週而復始的動作。就像每一種花有花的週期,果有果的運程,他們有些相似卻又有所不同,正如那句,雖然是同一條河流,但你不可能同時踏入一條河流兩次。人生亦是如此,每個人都在經歷著生、老、病、死,但每個人的泰山或鴻毛之命卻有所不同。大部分人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裡,不管你今日是何等職位或者如何受人愛戴,不管你今日收入多麼豐厚或者如何卑微,大部分的存在大部分都只是歷史長河中的一小段。

孔夫子應是迄今影響力最為廣泛的人,從古今到中外,他的光輝和貢獻受後人敬仰,至今,他的廟宇還受人膜拜,被人參觀,他的思想為人傳送。當年的孔廟和孔祠也歷經多少興衰繁華,明日不知是否還在。而故宮應是世界上保留較為長久的建築,多少朝代興衰在此,多少豐功偉績在此,多少宏圖偉志在此,多少香消玉魂在此。有始必有興,有興必有衰,有衰必有滅,有滅必有始。只是當時在此生活的人,是否會想到多少年之後,一代繁華改為參觀之地,那些在各種需求下的雕刻被展覽在承臺之上,靜靜述說的當年的故事,只是故事還在嗎?故事的主人還在嗎?述說的故事完整嗎?它能為今人所懂嗎?所以,迄今為止,那能傳世的歌篇是有的,只是傳頌之物伴隨的悠悠歷史長河有所改變。

多數人一世為僅為周邊親朋好友所知,年紀大者為四五代人所知,年紀小者為一二代人所知,但僅僅是能夠被追憶的片段或者某個事蹟,很難考究能憶起的片段的真假,多數依賴於口頭相傳,當一代或者幾代人消失的時候,便不得而知,恐怕連你自己也不能說出自己一生的所有時刻。名氣大者雖有名字,雖有故事,也終究難以完全考察其真實性,也許真如那句“逝者不可追”,所追的也只是當時對存在的理解,即使同一個人在不同的階段,對待同一事物的觀念也是不斷變化的。此情只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就是經歷變化過程中對同一事物的理解發生了改變。許多短暫看似重要的東西,一旦環境或者心境發生變化之後,便可能不再重要;一些看似不重要的東西,卻可能成為最後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