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想要真正快樂,需要有4次放棄

你感到快樂嗎?

放棄執念

看一個故事:

在東南亞,有這樣一種用來捕捉猴子的陷阱。獵人把椰子挖空以後, 在裡面放上猴子喜愛的食物。然後在椰子上面開一個小洞,把椰子綁在樹上。

猴子聞到香味,就會爬到樹上去,到椰子裡面去掏食物。

等到獵人到來的時候,猴子因為不甘心放下手中的食物,所以不肯鬆開爪子。結果反而困在椰子邊上,被獵人抓捕。

然而,抓住猴子的,並不是獵人的陷阱,而是猴子不願放棄的執念。

我們人也一樣,改變自己併成就自己,需要有為之奮鬥一生的信念,然而又需要隨著事情的發展而不斷的調整和變化,否則就成了執念,不僅不會對自己有利,反而自己被這種執念所束縛。

一個人想要真正快樂,需要有4次放棄

就像上面的猴子一樣,獵人之所以能夠設計出這樣的陷阱來捕捉猴子,就是因為了解到猴子的這種弱點,即執念。獲取食物是很重要,但是面對危險與自由,獲取食物就應該放在其次,而猴子正是擁有這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執念,才屢次被捕捉到。

很多人一心想改變自己,要麼是一味的只看重結果,要麼是期待自己自動的有所變化,這都可能會成為你改變的一種執念。反而你越是雲淡風輕,反而越是開闊天空。

放棄“指望”

心理學上有一個調整心態的方法,叫作“合理情緒療法”。大多數人的痛苦,並不是來自於事件本身,而是因為其心態不夠好,心態過於消極悲觀的人,就容易產生負面情緒。

比如很多人的 情緒都是來自對別人的失望。而失望的源頭,又是指望,指望的本質,是對別人的要求與控制。 指望別人對你好、指望別人溫暖你、指望別人幫助你……在很多情況下,都會給你帶來失望。因為最後你會發現,你很少能夠指望得了別人。

一個人想要快樂,首先需要自信,而在這方面所謂的自信,最應該失去的,就是停止對別人的指望。這是一種積極的自我警醒。

你可以對別人寬容與友好,但不要指望別人對你慷慨和仁慈。

對於別人給你的一切,都是奢侈品,一要珍惜,二要感恩。基礎,是靠自己。

放棄計較

早年,李光弼與郭子儀都是朔方節度使安思順的門將。

雖同為中級軍官一起共事,但倆人關係並不好,就算同桌吃飯,倆人是冷眼相對,互不搭理。

後來“安史之亂”爆發,唐肅宗派郭子儀去鎮壓叛亂。

同時,郭子儀被提拔為朔方節度使,而李光弼順其自然成了郭子儀的手下。

然後李光弼卻十分憂心,怕郭子儀假公濟私,給自己穿小鞋,便主動向郭子儀賠罪。

但郭子儀卻極為誠懇尊敬地說:“李將軍,現在國家戰亂,哪能計較私人恩怨,兵馬分成兩支,你我各領一支。您看怎麼樣?”

最終在倆人的齊心合力下,共同平定了“安史之亂”。

人如果太過苛責,太過計較,不能容人,便沒朋友。對別人不計較,留餘地,就是給自己營造舒服的關係。

能放下計較的人,自然相處舒適,同時也具備了豁達的人生智慧。放棄“你應該”,換個角度思考問題

要評價一個人、一件事,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看到別人做的一些事,不合自己的心意,腦子裡冒出來的第一個反應是“你應該怎麼樣”之類的。

然而一個內心積極、陽光、正能量的人,很少會隨便講誰“應該如何如何做”!即便想要讓別人如何做,最起碼在要求別人“你應該”之前,先有一個“為什麼會這樣?“的思考過程,先了解清楚別人的處境、整個事情的過程,能聽則多聽,不要隨隨便便就“你應該”。

換個角度講,其實你自己也很討厭別人對你說“你應該”。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要讓自己活成自己討厭的人,這就是走向成熟的道路。

提升自己的品格和修養,你的心態越平和,你活得越暢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