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盡其孝,心無愧疚便是最好

每個人都是人生路上的單程過客,都會經歷暮年無力掌控自己生活質量的時候。許多人不僅在做著兒女,也在為人父母著。下一代對上一代的態度如何,全憑父母對於孩子的良好教育與影響,種下了什麼樣的因,就必然會收穫什麼樣的果。

許多親人間的矛盾,大都會集中於父母養老贍養等問題上爆發。父母對於不同子女的付出和態度,導致了一些子女不願分擔更多的責任與義務,很多兄妹之間,總是要求彼此能夠均攤各種涉及父母的贍養責任和費用。

在現實生活中,每個子女的居住地,經濟狀況等都不可能完全一樣,有的人有心無力,有些人有力無心,在孝敬父母沒有統一標準和規範模式的情況下,子女間對於父母盡孝的差異,往往會引發相互之間更多的指責與不滿。

對父母各盡其孝,心無愧疚便是最好,不同子女間的盡孝態度差異,既不可能完全做到對等統一,也不可能做到全部一致相同。只要各人根據自己的實際,以不同的感恩方式表達了自己的態度,盡到了自己的孝心,問心無愧即可。

然而在現實中,總是有許多的兄妹之間,對於父母的贍養等問題,都會一律要求均攤,做到的人大家無話可說,由於各種原因制約確實做不到的人,或做不好的那個兄妹,便會成為其他人譴責或眾怒一致的物件。

各人能力的不同,或受限於其他客觀原因的制約,每個家庭的子女都不可能做到對於父母的盡孝盡責,做到大家相互滿意和諧。不要把別人態度或能力方面上的不願意,做不到等,當做過多的譴責或認為自己付出太多吃了虧的理由。

對於父母而言,每個子女都不容易,自身既沒有能力要求每個子女對自己做到各種一致,也不想因為自己的事情而讓子女們發生更多的矛盾。一個人只要真心主動且最大限度為父母盡了孝,問心無愧了,便是最好,無關別人如何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