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夠》:餘秀華,得隴望蜀,不是我的追求,夠用就好

《足夠》:餘秀華,得隴望蜀,不是我的追求,夠用就好

《足夠》:餘秀華,得隴望蜀,不是我的追求,夠用就好

她,常年居住於鍾祥市橫店村,由於行動不便也鮮少外出,餘秀華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勞作、發呆、寫作,用自己的眼睛和心靈捕捉著村莊裡的一切。她感受到的是麥田的春播秋種、四季的輪迴更替和日月的斗轉星移。生於斯長於斯的經歷、耕作的樂趣。

對於鄉土意象,幾乎擁有一種直覺式的獲取,這是她極為熟悉的景緻,也寄託著她複雜深厚的情感。《在黃昏》,孤寂和悲傷縈繞的同時,充盈著一種生活的倔強和希望。《橫店村的下午》《麥子黃了》,開始都有著淡淡的喜悅,之後心緒卻被自然地引向哀愁。

《足夠》:餘秀華,得隴望蜀,不是我的追求,夠用就好

孤獨感幾乎成為貫穿始終的主旋律。這不難理解,農村地理位置的偏僻,人與人之間精神世界的疏離,對當下婚姻不滿卻又無力改變的無奈,甚至是對生活的失望、對生存意義的追尋,由此種種反映在詩歌中,形成了餘秀華詩歌中獨特的憂傷表達。

《足夠》就描繪了一幅愛情生活的理想圖景,“麥子剛好熟了,炊煙恰恰升起”,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茨維塔耶娃在《我想和你一起生活》中表達的願望,在綿綿的黃昏裡,有麥子、炊煙、白鳥、蘆葦、曲子,這樣的生活足以讓人逃離“破碎,泥濘的人間”。

《足夠》:餘秀華,得隴望蜀,不是我的追求,夠用就好

她讓我想到了史鐵生,面對身體的殘疾,命運的不幸,他們都將對生命的思考訴諸於寫作。史鐵生的散文是他扶輪問路的工具,關於“生和死”、“幸福與苦難”的思考,他的生命哲學,是對失意者的寬慰。而餘秀華的詩歌是支撐她行走世間的柺杖,她樂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