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玲‖和萍姐相逢

溫暖的重逢

白落梅說:“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這是詩一般的句子。相遇,無論早晚,都是美麗的,而有一種相遇,叫久別重逢,它亦是美麗的。因為每一個重逢的當下,都是人生最美的花好月圓時。

在生命的歷程中,我們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森林,有的人註定要迷失,有的人註定會相逢。有的人分別後可能會重新相遇,而有些人則是永不再見。世間的聚散離合是早已註定的,一切在冥冥之中似乎早有安排。

茫茫人海中,有些人說好了再見面的,卻終生再難相聚,杳如黃鶴;有些人即便是有一兩次重逢的機緣,卻也似驚鴻一瞥。而我和我人生中第一位編輯老師萍姐的這一場相隔了二十年的重逢,不知算不算久別,算不算遲來!

記得那天剛好是週日,我有幸被邀請去參加我市著名作家、詩人、學者、書法家利慶偉先生作品《綠水源詩話》研討會。研討會是在我市最高檔的華邑酒店舉行,參加會議的大部分都是我們本市的藝術家、作家,我們作協的一些文友,還有一些文學愛好者。

會議結束後,我和文友們都留在酒店裡吃自助餐。當時吃飯的人很多,我們都是幾個人拼在一起坐。記得那時,我端著挑選好的美食回到座位時,看見隔壁餐桌上的一張似曾相識的面孔,那面孔熟悉得讓我有點激動。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坐在隔離的那個人就是我二十年來一直念念不忘的人。她叫宋曉萍,我們都叫她萍姐。當時我萬分激動地向她走過去,驚喜地問了聲:“萍姐,你是萍姐嗎?”她望向我,遲疑了一下,隨即也認出了我,也很激動地從座位上站起來。

兩雙手緊握在一起,和萍姐久別重逢,讓我受寵若驚,按捺不住有些激動的心情。想不到時光飛逝,一晃就整整二十年就過去了。那天和萍姐交流中,我依然感覺得到,她仍似當年那個大姐姐般溫婉、沉靜、恬淡而大方。與她接觸,讓我深深的覺得,生活質量的參差落差似乎並不影響人內在的質樸品行,如今微微有點發福,條件優越的萍姐,真誠得依然那麼明亮,讓我覺得時光倒流回去了,我看到了當年那個溫柔善良、和藹可親的知心大姐姐。

原來萍姐和我一樣,也是被邀請過來參加利慶偉先生的研討會的。她現在是市魯迅研究學會的理事,在市教育局工作,我做夢也沒有想到,我和萍姐竟然會在這樣的場合裡相逢。那一刻,說不出來的激動,突然覺得這世界彷彿很大很大,大得讓我們無處可尋,無跡可覓,但這世界又彷彿很小很小,小得讓我們總在不經意的流年裡驀然重逢,我腦海裡突然湧現了二十年前的一些美好而難忘的畫面……

二十年前,我在本市一所學校讀中專,當時的我念的雖然是財務會計專業,但我卻是一個瘋狂的文學發燒友,經常瘋狂地寫文章,並經常投稿去當時很出名的《大校園》報。當年的萍姐是《大校園》報的一名美女編輯,也是一個非常有才情且有愛心的大姐姐。那時候的萍姐工作很忙,她的女兒也還小,可是她總會在百忙之中抽空給我寫信,在信裡不厭其煩地和我談文學,還給我表揚和鼓勵。還記得讀中專一年級的時候,有一天,我突然收到了一封陌生的來信,下課後,我迫不及待地拆開信,映入眼簾的是一行行充滿了鼓勵和表揚的話語。給我寫信的人自稱是《大校園》報社的編輯宋曉萍,她是在看了我投給她的一篇文章後給我寫的信,她說我的那篇文章寫得很真實感人,也讓她深深地感動了。收到萍姐的來信,我一下子欣喜若狂,激動的心情就像范進中舉一樣,狂喜了一天一夜。畢竟那是我平生第一次收到素不相識的編輯老師的來信,而且還是一封表揚和鼓勵我的信。那封信我至今還珍藏著,雖然已經發黃,字跡已經模糊,但它仍然寶貝一樣珍藏在我的抽屜裡。

中專畢業後,我的手機在街上被偷走了,手機裡部分的電話號碼也不見了,就這樣我和萍姐便失去了聯絡。想不到此去經年,一別竟然是整整二十年。世界很大,大得我們就在同一座城市裡,自那次相遇一別後,再沒相遇。因為電話的遺失,丟掉了唯一的聯絡方式,從此再沒有訊息。在這漫長的二十年裡,在相同的城市裡做著相同的夢,我曾無數次期待過這樣的重逢。雖然二十年過去了,但我一直忘不了萍姐,忘不了她曾經對我的鼓勵和教導,忘不了她當年以一個編輯的身份讓我點燃了對文學的那份執著和追求,讓我找回了對文學的那份初衷和自信,我深深地感激她。

我一直在想,如果當年沒有萍姐的鼓勵,或許我早已放棄了我的文學夢。因為當年家裡人一直都不支援我寫文章,尤其是我爸爸。我爸爸認為,作為學生,就應該有學生的樣子,不能夠整天沉迷於寫作,應以學業為重。可那時的我是一名文學發燒友,對文字的執著和迷戀讓我無所畏懼。那時候,我一邊偷偷瞞著爸爸,一邊繼續筆耕不輟,並且偷偷投稿。在我的不懈努力下,十八歲那年,我的第一篇處女作發表在萍姐的《大校園》報,後來陸續在《大校園》發表了十幾篇文章,在市級的其他報刊也發表了文章若干篇。而這些小小的成果,自然離不開萍姐對我的栽培和鼓勵。

站在時光的渡口,有一種懷念的雨淋淋瀝瀝地下,澆上心頭。也許,生命裡總有一些時光,要在過去後,才會發現它已深深刻在記憶中。在多年後,在某個燈下的晚上,驀然想起,會靜靜地微笑。有些人已在時光的河流中乘舟而去,消失了蹤跡,而心中卻流淌著跨越了時光的溫暖,永不消逝。

有人說,歲月是一道虛掩著的門,只要輕輕一觸,裡面的記憶就如流水般奔流不止。這二十年來,每當寫作遇到瓶頸心灰意冷時,我會開啟那封信來看,想起當年萍姐對我的表揚和鼓勵,溫暖便會洋溢心房。那封信,是暖心的紐帶,早已刻入無痕的歲月,不斷地激勵著我筆耕不輟,勇敢前行。

感謝萍姐,感謝她在那個追求夢想的年代,在那個青蔥的歲月,對我文學夢想的一再鼓勵,給我留下難忘的回憶。這一場久別的重逢,溫柔了時光,明媚了歲月。那一刻的開心和美好,將定格成永遠,在漫長的光陰中回味時,是感動,是溫暖,是珍貴的記憶。

在我們或長或短的生命歷程中,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森林,這裡有我們交集的人、交集的事、有我們走過的路、看過的風景……我們會遇到很多的人,經歷很多的事,緣聚緣散,兜兜轉轉,無論天南海北,志同道合的人終會相遇,相逢的人亦會再次相逢。就像我和萍姐一樣,歲月的屏障並未阻隔我與她之間的緣分,久別的重逢讓我們的生活又平添一道亮麗的色彩。那些曾經濃濃的情誼,二十年了,依然清晰如昨,從未走遠……

(這是一個共享、互動平臺。“文棚”面向全球華人開放,供作者和讀者交流、推送。其“寫手”欄目向全國徵集好稿,凡當月閱讀量達6000次,編輯部打賞50元/篇,12000次則打賞100元/篇;另外,每月由文棚主編推薦5篇優秀作品,給予50-100元獎勵。優秀作品可以參加季賽和年度總決賽。請一投一稿,並註明文體。投稿郵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內;請註明真實姓名、聯絡方式及銀行賬戶全稱、戶名、賬號等。文責自負,發現造假、抄襲、套改等即予曝光。)

◆中山日報社媒介拓展中心

◆編輯:徐向東

◆二審:韋多加

◆三審:魏禮軍

◆素材來源:中山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