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無憂者更容易善良?

作家王朔關於初次見面無從識別時,如何選擇是否‬相信一個人‬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我一般傾向相信女的,女的裡傾向相信年輕女子,年輕女子中又傾向相信那些漂亮姑娘,漂亮姑娘中又傾向相信生活無憂的。因為這類人群社會壓力比其他人群要小,人性得以儲存相對完好,環境允許她們善良,她們也沒理由不善良。”

顯然,王大作家是認同生活無憂者更容易善良的。這段話很多年前就看到了,一直不以為然,畢竟為富不仁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頗得人心。直到前不久朋友幫老媽和外賣騎手打了個小官司,才又想起了這段話。

生活無憂者更容易善良?

朋友老媽70多歲,斑馬線上被一個快速逆行的外賣‬騎手給撞了,當場倒地不起,交警出具了騎手全責的事故認定書,醫院診斷肩膀骨裂。本來也沒什麼,被撞也好,骨裂也罷,生活中每天都在上演,只能說運氣不好。

朋友說最不能接受的是騎手的態度。事故發生時沒有一句道歉的話,也沒有一句關切的話,就這麼面無表情站著,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至於事後看望,主動賠付啥的更是別想。一直到起訴之前,醫藥費仍然分文未付,怎麼催也沒用。電話要麼不接,接了也是態度囂張惡劣。即使是交警部門電話聯絡他也是愛搭不理,說自己很忙最近都沒時間。

沒辦法老太太只能聽從交警建議,大熱天和老伴兩個人去法院起訴。因為完全不懂電腦操作,去了三趟還沒能立案。老太太又氣又急,幾乎病倒。最後還是朋友抽空一起去了趟法院才搞定。案子最後是調解的,因為責任明確,沒費什麼事就調解成功並‬按時‬賠付‬了‬。

生活無憂者更容易善良?

如果沒有起訴呢?如果老太太身邊沒有能幫忙的人呢?估計只能是白撞了。

朋友說,本來他也和社會上大多數人一樣,對騎手充滿了理解和同情,不催單不差評。但是這件事以後,要他對騎手的看法還和以前一樣顯然是不可能的。

朋友還說,這件事對他的最大啟發就是,不要高估人性,也不要低估慾望。“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為富未必不仁,貧窮也未必生善。對相當一部分人來說,貧窮限制的不止是想象,還包括格局和三觀。做人的起碼底線對他們來說已經是天花板了。

這個其實也正常。雖然只是個例,但不管誰遇上了還能和以前一樣心態平和地客觀看待是很難的。估計王朔也是類似的事情遇多了得出的普遍感受吧。

不止王朔,某著名學者也曾說過類似的話, “有些人根本不值得救助,救助也是浪費納稅人的錢,救他們是在打劫那些辛苦上班的人。這種人餓死了算社會問題,養得太好也是社會問題。”

生活無憂者更容易善良?

窮不是錯,更不是惡源,暫時性的生活困難很多人都遇到過。為什麼有的人會放任自流,有的人則把磨難當財富?多讀書多看書可能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區別‬。那些最後成功走過生活泥潭的多半是透過‬知識改變了命運。

不知大家是否記得前幾個月刷屏的中科院博士學位論文《致謝》部分?當時讓很多人破防,戳中了大家的淚點。作者在歷經生活磨難後,一直沒有放棄讓自己變得更好。《致謝》結尾,他寫道:“理想不偉大,只願年過半百,歸來仍是少年,希望還有機會重新認識這個世界,不辜負這一生吃過的苦。最後如果還能做出點讓別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這輩子就賺了。”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是戰國時孟子的名言,這位博士顯然是照做了。希望那位騎手,還有更多生活暫時困難的人,有空可以多看看書,多學‬些做人的道理,也能像這位中科院博士一樣歷經磨難堅持向善向上向美。無悔今生,無愧家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