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愛的人都有哪些表現?該怎麼擺脫這種焦慮?

缺愛並不體現在這個人的家庭富不富裕,而是體現在個人對待事情的看法中,缺愛的人通常會有以下表現。

缺愛的人會有強烈的自卑感。

自卑其實有很多表現形式,比如說過分敏感,很在乎面子,情緒不穩定等等。

一些話或者是舉動,在別人看來都是很正常的行為,但自卑的人內心os:他們是不是在討論我啊?我是不是哪裡做的不夠好?

太敏感的人活的都很累,因為他們時常胡思亂想,而且過分壓抑自己的情緒。

感受不到自己的內在價值。

太缺愛的人,不管在什麼環境中,都很難相信自己的價值。他們總會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好,自己沒有辦法勝任老師或者是上級領導佈置下來的任務,而且經常懷疑別人討厭自己。

通常都帶著很消極的想法看待自己,遇到事情的第一反應也總是覺得是自己的錯。

缺愛的人都有哪些表現?該怎麼擺脫這種焦慮?

佔有慾和控制慾很強。

佔有慾其實也是一種心理現象,通常表現在生活中,比如說,

對於自己很喜歡的東西會超級珍惜,並且不允許別人碰一下。

對於自己喜歡的朋友,只能跟自己玩,如果有一天跟別人玩了,那就是背叛。

對於自己喜歡的人,不允許跟異性有半點接觸。

喜歡把事情都掌握在自己的手裡,若處在一個集體中,還會想著要去領導別人。這都是由於內心沒有安全感,才想著透過控制人或事去緩解這種焦慮。

容易患得患失。

相比於性格上的偏執,患得患失更加讓人害怕,因為這一類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不知道什麼對自己來說是更為重要的。

而且患得患失的心理是以前所經歷過不好的事情的積壓,也就是說,之前所經歷過的不好的事情,都會間接導致一個人的患得患失。

如果不及時處理這種情緒,事情越積越多,最後導致抑鬱症的可能就很大。

性格內向,缺乏人際交往的能力。

這類人大多數都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人多的時候不說話,不會主動找人聊天,只願意一個人待在角落裡。

缺乏共情的能力。

當有朋友向你傾訴煩惱或者好向你吐槽事情的時候,你總是帶著一副漠不關心的樣子,似乎並不能感受到對方的心情,甚至覺得這種場面很尷尬,完全不“得體”。

你對別人的事情似乎都提不起興趣,而且你常常會表現的很理性,什麼事情都覺得能迎刃而解。

有時為了避免尷尬,反而會很認真的幫別人去解決這些實質性的問題,假裝做出共情的樣子。

如果一個人有以上表現,基本上可以判定他是缺愛的,那對於缺愛的人,我們應該如何去治癒他呢?讓我們雙擊一下螢幕繼續往下看。

太宰治曾經說過說:“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是的,我們的確沒有辦法去選擇自己的出身,也沒有辦法選擇自己的生存環境,但我們可以透過學習新的知識,去彌補以前的不足。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童年的經歷和陰影是人們終其一生都想去治癒的,

正所謂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只要你願意透過一些方法去暗示自己,你的每個今天都會過的比昨天更好,日積月累,達到治癒自己的效果。以下這些方法,也許能夠幫到你。

缺愛的人都有哪些表現?該怎麼擺脫這種焦慮?

接受自己的不足。

要知道,其實每一個人都是值得被愛的,大方接受別人對你的愛,不管是來自朋友還是來自陌生人。

沒有人會是十全十美的,只要是個人,都會犯錯,並不是犯錯了你就完了,也並不是你這次考不好你的人生就畫上句號了,不是。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你也應該有自己的想法,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想唱歌就進學唱歌,想畫畫就學畫畫,想寫字就去做自媒體。接受自己的一切不完美,同時進行自己想做的事。

記住,每一個人都是值得被愛的,你也是!

有些經歷並不是什麼壞事情。

為什麼你經歷了一些事,就覺得天都塌下來了?

說白了都是因為這些不好的經歷讓你產生了自我懷疑的情緒,而你陷入這種情緒裡久久走不出來。

其實每件事都有兩面性,你覺得你經歷過苦難,所以把以後的生活都想象成了苦難,

那也不是。以前的經歷完全轉化成了你要走的路,一輩子很長,你可以吸取以前的教訓,警醒自己,過好剩下的人生。

學習一項新的技巧。

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你的大腦會對新的領域產生興趣,並持續下去

。學習的過程也是豐富你內心的過程,特別是沉浸式學習,

如果你能長時間沉浸在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中,幸福感也會明顯增強。

缺愛的人都有哪些表現?該怎麼擺脫這種焦慮?

給自己一點空間。

你的焦慮都是來自以前的事情上,都是過!去!的事情!學會給自己空間,放開以前的事,找一個安靜的時間,試著放空自己,什麼也不要想,什麼也不要做,只關注自己的內心,

放空潛意識裡的情感。多試幾次,你的心情會得到很好的放鬆。

我們會遇到什麼樣的父母,童年有著怎樣的經歷,都無法選擇。

但現在我們都長大了,有了自己的思想,

我們可以用大人的方式去引導內心的焦慮了,希望你也能在這個過程中慢慢接納自己,愛自己。

我是

@桃靈

,以上,希望能夠幫你走出缺愛的逆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