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戀愛要學會適度的自我暴露

最近收到網友的投信:“老師,怎麼辦啊?怎麼才能往親密關係上推進呢?”

事情是這樣的。

他說上兩週相親認識了一位女生,感覺對方條件還不錯,便嘗試著交往。

兩人在微信聊天的次數還是挺頻繁的,小力開始對她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很快兩人開始了第一次的約會,小力情不自禁地把自己的情感經歷,家庭狀況,對以後婚姻生活的憧憬和對方說了一遍。

小力看女生的反應還不錯,以為女生對自己印象應該還不錯的。

約會結束以後,小力給女生髮了很多訊息,可她卻不怎麼迴應。

小力開始納悶,兩人約會不是挺合拍的嗎?為什麼約會後變得這麼冷淡了?

後來,小力主動找他聊天,可女生卻比較冷淡,一副不想聊天的樣子。

為什麼會這樣呢?

從心理學的角度思考,小力和女生的聊天過程其實是一個自我暴露的過程,但這個過程卻違反了交往的基本原則。

圖片

首先我們瞭解什麼是自我暴露?

親密話題在心理學中被稱為自我表露,指個體透過語言或者文字將自己的資訊(包括思想、感受和經歷)表露給他人。

研究表明,自我表露在親密關係的發展和維持上起主要作用。

請大家試想一下,如果一個平時很內向的人說你們之間的某些東西讓他覺得“願意敞開心扉”,並跟你分享他的秘密,相信大部分人在這種情況下都會感到高興。

實際上,被他人挑選為自我表露的物件,確實是一件讓人感到高興的事,因為這代表著我們與眾不同,代表著我們是值得信任的。

通常情況下,我們會喜歡那些向我們敞開心扉的人,不僅如此,我們反過來也會向自己喜歡的人敞開我們的心扉。

在這之後,我們會更喜歡這些人。這就是表露互惠效應:即一個人的自我表露會引發對方的自我表露。

圖片

從心理學上講,“自我暴露”是一份真正感情的開端,也是一種試探,試探這份感情中的另一方是否願意有所反饋。而對方是否願意回饋,並轉而暴露自己,將決定著這段關係能不能繼續下去。換句話說,就是倆人要“互相瞭解”。

比如:

我主動找你聊天,你也會主動找我聊天。

我告訴你我的成長經歷,你也會跟我分享你的成長經歷。

我跟你傾訴我內心的感受,你也會跟我訴說你內心的感受。

親密關係中的兩個人需要有一個先邁出第一步,開始冒著“風險”暴露自己的小秘密,講述自己的成長史,分享自己的生活等等。

親密關係發生的關鍵,在於相互的“自我暴露”,如果一方主動“自我暴露”後,但是另一方並不願意給予反饋,或是不轉而暴露自己,那無論如何,這段關係是無法繼續下去的。

圖片

需要注意的是,自我表露是有一定的風險的,也是需要一些勇氣的,因為這可能會被別人無視、拒絕或者得不到反饋,所以首先自我表露的人往往是安全型依戀的人。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自我表露是需要漸進的,是需要掌握度的,一段合適的親密關係的發展過程就像跳舞一樣:我表露一點——但不是太多。然後你再表露一點,我再做出進一步的迴應。

再一點就是,有些人——主要是女性——特別善於使人“敞開心扉”。她們往往可以輕易的引發他人進行親密的自我表露,即使是那些通常很少表露自己的人。

所以,對於很多男性小夥伴而言,你忍不住自我表露是正常的,但是,你要控制。

比如說兩個人第一次見面,應該是先簡單的自我介紹,而不是馬上就表達愛意。可以說我想和你一起逛公園,而不可以說我想和你生孩子。循序漸進很重要。

所以就像上面說的那樣,自我表露是需要漸進的,是需要掌握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