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中秋本是團圓節,嫁出去的女兒真的能圓滿嗎?

中秋將至,看到這樣一段文字:

孃家這個地方,女婿來了吃完飯就想走,孩子來了玩夠了就想走,只有閨女來了,想待不能待,想留不能留,走吧,惦記爸媽,不走,那邊還有一個家。

這段話道出了多少女兒的心聲,中秋團圓,本是件幸福的事情,對於嫁出去的女兒,真的能圓滿嗎?

女兒和女婿在外打拼,獨自組建家庭,雙方父母都不在身邊,每逢佳節,回誰的家難以取捨。

深思|中秋本是團圓節,嫁出去的女兒真的能圓滿嗎?

年輕人工作忙,過節了,都想著回到自己家中尋求父母的庇護,享受片刻的家庭溫暖。但是怎奈中秋假期短,離得遠的趕不及回家或者只能選擇回到一方父母家中,這時候矛盾就產生了,回婆家女兒不高興,回孃家吧女婿不開心,無論最終回到哪一方父母家中,都會有一方心理產生落差,從而滋生矛盾,嚴重的還會令夫妻吵架,影響感情不說,雙方父母也跟著擔心,大過節的少了團圓的意境。

有的小兩口甚至因為假期短,選擇放棄探親,哪也不回,呆在自己家裡。這樣表面上是解決了時間的問題,也可以好好享受一個假期,讓身體得到休息,實際上每逢佳節倍思親,看到月亮都是圓的,自己不能團圓的滋味肯定不好受吧,尤其是女人比男人心思更細膩,惦念自己的父母,不能團聚,有的甚至還會暗自神傷掉下眼淚。

嫁出去的女兒跟公婆生活在一起,有些地方風俗是八月十五女兒不能回孃家,即便回去了到了晚上也要回到婆家,寓意婆家圓滿吉慶。

深思|中秋本是團圓節,嫁出去的女兒真的能圓滿嗎?

都說嫁出去的女兒如潑出去的水,傳統意義上來講,出嫁了就是婆家的人了,那麼女人的命運和榮辱都與婆家息息相關。既然有八月十五晚上必須在婆家的說法,雖然這種說法有些迷信,但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那麼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總是要遵循的,不然一不小心惹得婆家不高興,會影響婆媳關係,也是讓自己圖個安心吧,畢竟家和萬事興。

如果女兒趕著八月十五白天匆匆忙忙回孃家一趟,那麼就出現開頭文字描述的那一幕,吃完一頓飯,老公和孩子都想回去了,自己想待不能待的那種滋味別提有多難受了,明明相聚是好事,走的時候還要抹眼淚,看著久久未見的年邁的父母,閨女心中得多痛呢。

女兒因為工作的原因不放假或者只放一天,想提前回孃家吧,條件不允許,想十六回去吧,又沒有假了。

有的地方有這樣的習俗,就是八月十四不能回孃家,怕不吉利。對於很多女性來說,因為工作的原因沒有很多的假期,想著八月十四那天能回孃家住一個晚上,八月十五再回婆家,可是有這個講究,又怕孃家其他人忌諱,女婿吧大多好說話聽從媳婦的,只有女兒每次中秋都在哪天回孃家的問題上苦惱不已。

很多時候,都是女兒女婿匆匆忙忙給孃家送點禮物就回來了,殊不知父母需要的哪是禮物呢,他們需要的是與女兒一家的團圓啊!

深思|中秋本是團圓節,嫁出去的女兒真的能圓滿嗎?

可能有人要說了,都現代社會了,怎麼那麼矯情呢,孃家也是自己的家,想回就回唄,顧慮那麼多幹什麼!還有人說,誰家不是這樣,自古以來女子都是這麼過來的!其實,過日子不是一個人的事,過節也是,涉及到三方家庭,但無論如何,夫妻倆都要站在一條戰線上,商量好了再去做,一旦商量不好,不僅傷感情引發矛盾,一不小心還會影響節後的工作和一系列的事情。

在中秋回孃家這件事情上,其實最難的還是女性,

,她們也曾是父母的小棉襖,嫁到婆家以後有很多事情不能圓滿,甚至有小小的遺憾。

誰不希望在佳節能夠團團圓圓,合合美美的呢,那就換位思考一下,多顧及妻子的感受和兒媳的感受,如果可以,圓一下她小小的願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