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放棄自殺的人,都是愛他人勝過愛自己

慢慢看完紅星新聞發的《成都49中學生墜亡事件調查》一文,太多情緒湧上心頭:心痛、憐憫、惋惜、不解……這個男生與二十年前的我太多相似之處,性格,情緒,甚至偶爾的自殘!沒有任何外界因素的(戀愛啊,被欺負啊),那時的我也是經常獨自流淚,也有過無數次的自殺念頭,但每次都還會想到,如果我沒了,只有我一個孩子的父母該怎麼辦,雖然他們總是否定我,從來也不會關心我是否快樂,但終究是他們生我養我的呀。

那個時代似乎只要孩子沒病沒痛,父母就阿彌陀佛了。畢竟他們也只是小學都沒有畢業的普通農民,一年四季都得顧著莊稼。對於孩子,能交得上學費,能每逢春節置辦一身新衣,便是欣慰了,哪還顧得上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呢。

我們那一年的學生是屬於比較早一批初中沒有到鄉中學而是去了縣裡中學唸書的。那時候只知道縣城裡的中學多少會比鄉中學的教學質量好一點,費用這些也是差不多的,主要是我們村離縣城很近,步行都只需要四十分鐘,所以也不用住校。父母給買了一輛腳踏車,每天就天亮出發(7:10到校上早自習),晚上九點多回家(是的,我們那一屆從初一就有晚自習,而且是每週上課6。5天,一個月放一次週末)。家裡到城裡的這段路是煤渣路,且沒有路燈的。

剛開始的時候,每天上學也就只知道認真學習,考試也能考個年級前三十,無憂無慮的。後來不知什麼時候起,發現班上的一些同學總是會用異樣的眼光看我們這些農村來的孩子。比如他們之前嬉笑打鬧時,損人的語言一般會用“你這個鄉里來的”;下雨天,我們會穿黑色膠筒靴,城裡和住校的同學都穿平時的鞋子,他們也會笑;穿的衣服太土,他們也會笑;開家長會,他們會笑你的家長很土;上課舉手回答了問題,他們都會笑你……笑中帶著諷刺,刺傷的是漸漸敏感的心靈。

於是漸漸遠離人群,獨來獨往,同村的小學同學都在其他班,也就只有放學偶爾跟他們一起;於是偶爾會上課走神,偶爾會跟男同桌吵架但都吵不過,偶爾會偷偷流淚。

家裡,父母幾乎不會太多過問成績,放假的時候,只會看你有沒有每餐按時把飯煮好,有沒有喂好家禽,農忙時做了多少農活。常常掛嘴邊的是“你看誰誰誰家孩子,一大早起來幫家裡做了啥啥啥……”但他們從來不會說“誰家的孩子學習成績如何如何”,因為我們村我們這一年的十來個孩子學習最好的是我。他們說話都是用吼的,從來不知道什麼是心平氣和的語氣。

於是,不再為英語總考一百四十幾分而高興,不再為公認是班裡最會寫作文的而開心,不再為偶爾得個小獎而自喜。總想著既然這樣不受歡迎,不被接待,那還不如遠離這個世界,可生來的懦弱與拮据的口袋讓我無法逃離。於是,將自己深深埋藏起來,心情特別低落時,會用剪刀挫手心,會用圓規在手指上刻字,也會用圓規針尖淺淺地豎著劃破手臂,像是被稻草割到一樣的痕跡,幾天就會消失……

有時,一個人哭泣時也會想要了結自己。但是,輕身的念頭一有了,腦海又會浮現出瘦小的父母日夜為這個三口小家操勞的情景:農忙季節凌晨一兩點就上山坡去剝麻,暑假時也會帶上我,這種農活不到十歲就會了;收割稻穀時也都是晚上十點鐘還在田地裡;還有父母的愛:雖然平時都是呵斥,偶爾下午玩太晚沒有及時煮飯,還會捱打,但也少不了愛,好吃的都總是省著讓我多吃……

也不知怎麼的,就那樣熬過了那滿是眼淚的初中時代,高中後性格也變開朗了許多,雖然在同學眼裡也依然是個憂鬱的女生,但相比初中時期,已然是好了許多,壞情緒來了知道自我調節,至少,不會再自殘了!而且也會越來越理解父母,想讓一個人從小到大的說話方式、行為習慣發生改變得有多難,何必太過執著於他們因吃了文化的虧而犯的錯!

現在回想起來,初中時期的抑鬱自閉,主要是因為心智不成熟,過於自卑、敏感,當然也有缺乏關愛!現如今,也已為人母,也會有些焦慮,總擔心自己給予孩子的不夠或者是錯誤的,所以一邊學習一邊糾正一些做得不夠好的,惟願孩子在健康快樂的環境中成長。時常看到社會新聞中偶有學生抑鬱自殺的,也有些不明白,現如今這個時代,生活條件也好,父母文化水平也好,對孩子心理的重視程度也好,都遠遠強過二十年前好多倍,可為什麼還是有這麼多的自殺案例發生?僅僅是因為壓力嗎,不盡然吧!或許專家才能分析得出來吧!

生活都不易,每個人的一生中,多少會有些悔不當初,但,生命只有一次,有自殺念頭的人兒啊,願你能發現這世界的美好與感動、身邊人愛你的心,慢慢地放下執念,同樣用愛去擁抱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