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要自我輸出?

聽之信之用之

聽之鑑之輸出之使用之

今天早上,在頭條刷到了一條短影片,看完,瞬間感覺直接被擊中,好有道理啊,簡直字字珠璣。我都不由自主的點了個贊,並加以關注

過了十幾分鍾之後,我隱隱覺得哪裡有點不太對勁,但是又說不上來,於是我就開始碼字,即時的記錄我的心境及想法,無論是否成體系,無論是否連貫,無論是否有關。只要想到什麼我就寫下來什麼,寫著寫著,突然,恍然大悟,順帶並鄙視自己一番

以上全錯

博主的話很對,很有道理。她闡述了現象,非常的誠懇也非常煽情,但是她沒有說這是否合理,是否正常。她更沒有說解決之法,於是誤導聽者預設為這是不合理的,這是不正常的,讓人產生了焦慮與不安。她丟下了一個問題,不僅成功博得聽眾的共情與好感,還給聽眾的內心埋下了一顆“焦慮的種子”。倘若不去理睬這個問題,這始終會成為埋在自己心底的一顆炸彈,會在某個時間爆炸出來,傷人傷己。

最終想通之後,我自己給出瞭解決之道,也依然堅定了我的選擇,甚至更堅定了。其實也簡單,就六個字

切勿因噎廢食

行文至此,也更加堅定了自己要定期輸出的決定。

資訊氾濫的時代,不像20年前,如今,資訊的獲得不再是困難,資訊的鑑別才是最難的。虛虛實實,真真假假。我們真的不能只接收輸入的知識就直接使用,聽之信之用之。而應該聽之鑑之輸出之,最後用之。

唯有如此,人生才不至於被各種觀點與思想裹挾著不知流向何方。

碎片化時代,似乎什麼都懂,又似乎什麼都不懂[笑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