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年至61年,母親一家悲慘的饑荒經歷,兩女餓死,兩子送人

有些歷史真像早已泯滅在歲月的長河中,沒有一絲絲痕跡,以至於有很多現在年青人誤以為上世紀60年代的生活,遠比現在幸福,鼓吹恢復以前的大集體生活。為了再現當年的真實歷史,我採訪了多位年過80歲以上的老人,揭開過去的舊傷疤,說一說當年的辛酸淚。

59年至61年,母親一家悲慘的饑荒經歷,兩女餓死,兩子送人

母親1952年出生,曾經兄妹六人,兩個哥哥,兩個姐姐,一個弟弟。1958年以前,家裡生活條件很可以。姥爺是一個瓦匠,手藝不錯,常給別人蓋房子,補貼一部分家用。悲慘的遭遇從1959年開始,由於家裡無存糧,生產隊的食堂定量供應。每天只給一個人一瓢菜葉湯,別的什麼也沒有,半大的兩個舅舅正在長身體,一個人喝三碗都不夠。家裡每人一碗根本就不夠。食堂沒東西吃,只能去找能吃的東西。最開始是吃紅薯葉子,紅薯枝。曬乾喂牲口的食料。開水煮幾遍,也可以充飢。吃完後,就出去找榆樹葉、柳樹葉芽等等吃,最後連榆樹皮都剝光了。什麼樹都是隻剩下光禿禿的軀幹,因為不能吃。寒冷的冬天,萬物不生,地裡是找不到可以吃的東西了。就吃棉花殼子,打碎,做成花殼面,拌進湯裡。植物的纖維有多粗,都拉嗓子。沒辦法,相對飢餓難受,有東西填進肚子,也不再沒考慮別的問題。連棉花殼子都沒有後,也吃過一種土,很細很細的那種,現在叫觀音土,永年縣鐵路西,召莊村好像有。當年很多人都去拉土充飢。

當時吃花殼吃土,只是為了填充肚子,沒有考慮怎麼拉屎。結果出了大問題,由於花殼和土,都不能消化,脹起肚子得了浮腫病。現在的人很本就不會想到,當時永年縣有多少人得浮腫病?官方縣誌記錄是71940人,佔永年縣當時人口的12。5%。

59年至61年,母親一家悲慘的饑荒經歷,兩女餓死,兩子送人

家裡幾個孩子拉屎時,奶奶爺爺蹲在屁股後面,用手扣,大便極度乾澀,有的帶著血絲被扣了出來,有的沒有被扣出來。然後,就沒有以後了,母親的兩個姐姐最終沒能逃出這場大饑荒,和很多老人孩子被遺棄在歷史的長河裡,連一個痕跡都沒有,只有母親時常會說起。

母親和小舅舅能夠幸運地活下來,絕對不是什麼上天的眷顧,而是被送人。在大饑荒開始沒多久,姥爺就意識到六個孩子,食堂定量那麼小,根本就不夠全家人吃。先被送走的是最小的舅舅,不到一歲。送給本村一戶人家。他們兩口子多年沒有生育,男人在生產隊喂牲口,可以維持基本的家庭生活。以前曾託人說過,姥爺姥娘忍痛割愛把最小的兒子送了出去,等於救了一條幼小的生命。母親被送到她大姨家裡,她大姨多年前嫁到武安山區,也是沒有生孩子。母親逃難似的住進她大姨家裡。母親的大姨在生產隊食堂做飯。每次做飯時都會往袖口裝一些食物帶給母親吃,母親就靠大姨帶來的微薄口糧,艱難的活了下來。她大姨怕村裡工作隊說閒話,從來不讓母親出街門玩,唯一的活動就是爬樹,看看牆頭外面的世界。

幸運的是,幾年後,母親和小舅舅都再次迴歸那個破碎的家庭,一家人團聚,只是少了兩個女兒。這是那個時代留給母親最深刻的烙印,終生難忘。收養小舅舅的那戶人家,幾年後,隨著生活的好轉,接連生了四個孩子。姥娘趁機給人家一點錢,又把孩子要了回來。而母親也是在幾年後被送了回來。

故事的素材來源於大舅和母親的口述,還有母親村裡老人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