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場合,話到嘴邊先‘思量’

眼睛是人們用來傳達資訊最為重要的器官,一個人心裡想什麼,十之

八九可以透過他的眼睛看出來。透過對方眼睛的動作和變化,我們便可以瞭解到各種資訊。

秦朝時,趙高想要陷害李斯,於是就對李斯說出秦二世的種種不好,並勸李斯進諫秦二世,他隨即和李斯相約,如秦二世一有閒暇時

他便會在第一時間通知李斯。有一天,李斯應趙高之約進宮,時值秦時

二世正與姬妾取樂,看見李斯進來掃了自己的興致,心中極為不爽。

而李斯卻毫不知情,依然進諫。秦二世只好當面敷衍李斯,等李斯一

走後,便說丞相瞧不起他,什麼時候進諫不好,偏偏要選擇自己和姬妾

行樂的時候來進諫。從此,這就為李斯遭遇殺身之禍埋下禍根。

不要認為“看眼色行事”就一定是不好的行為。其實,眼色是人類的另一種語言。在人際交往中,我們要懂得看人的“眼色”行事,以掌控對方的內心想法。

但是,想要透過別人的眼神而得知他的內心活動,就要具備準確的判斷能力和敏銳的觀察力。因為眼睛的動作和變化是相當快的,所以一定要把握好眼睛變化的任何一個細節,同時也要做出準確的分析和判斷,才能得知對方心裡所想。

有心計的人不僅要會看人眼色,還要知道在某些特定場合裡,什麼話能說,什麼話不能說。說什麼,怎麼說,一定要顧及對方的心境和場合等

客觀因素,才有利於溝通。

有個人特別喜歡講笑話,在朋友的婚禮上大談自己的見聞,人們因此被逗得哈哈大笑。誰曾料到,心血來潮的他,偏偏講起一個新郎殺死新娘的故事。他還沒把這個故事說完,新郎和新娘就都火了。可這個人卻不自知,還在滔滔不絕地說著。最後,主人不客氣地把他轟了出去。

有些人在人際交往中不注意看眼色行事,遇事時往往只從個人主觀感覺出發,以為只要有話就應該說,心裡想什麼嘴上就說什麼。不分時間和場合就往外說,結果在無意間就得罪了別人。

葛大爺和劉大爺平時愛開玩笑,幾天沒見,一見面就說:“你還沒有死呀?”對方哈哈一笑,隨即回了一句:“我先走了,誰給你送花圈啊!”兩個人哈哈一笑了事。後來劉大爺因重病住進了醫院,葛大爺去醫院看望他,一見面想逗逗他,就說:“你還沒有死呀?”這一次,劉大爺的臉一下子拉長了,生氣地說:“滾,你滾!”把他趕了出去。

總結; 有心計的人,在看對方眼色行事的時候,總會注意場合,並時時在頭腦中繃緊這根弦,這樣才能討得對方歡心,自己在說話、辦事的時候,也會更加順利!

大家覺得如何才能把‘話’說好呢 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