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敏家#離異家庭,一個高材生,一個學渣,為何?“恨”逼他變強

同樣是離異家庭,佳駿父不管,母不顧,由姥姥帶大,去年清華差2分。

小敏家#離異家庭,一個高材生,一個學渣,為何?“恨”逼他變強

而佳佳同時有當老師的父親愛她,有當企業家的媽媽富養,卻大學都沒考上。

小敏家#離異家庭,一個高材生,一個學渣,為何?“恨”逼他變強

她的環境優越,他的環境惡劣,為什麼結果卻相反?

“恨”讓這個男孩子變得優秀。

其中有一個鏡頭,佳駿告訴媽媽找李萍阿姨幫忙進了“火箭班”的時候,他說:“您不會為了我去求別人”。

小敏家#離異家庭,一個高材生,一個學渣,為何?“恨”逼他變強

這句話就顯示了孩子的內心對母親有一種恨,可能是恨她小時候拋下他,他得不到母愛。

同時,這個父親看起來就很不靠譜,一出場就把佳駿的考試搞砸了。

小敏家#離異家庭,一個高材生,一個學渣,為何?“恨”逼他變強

佳駿沒有母愛,父親也指望不上,他“恨”父母,他立志要靠自己改變命運,他要努力學習考上清華。

志有定向

他有了志向,就知道了自己前進的方向。

自己研究了高復培訓班,自己做決定要進火箭班。

火箭班沒有名額了,怎麼辦?

抓住一切機會。

當他知道原來媽媽和能成教育的老闆是朋友關係時,主動要求把聯絡方式給他,他想自己直接解決問題,因為他不放心讓媽媽來做這個工作。

小敏家#離異家庭,一個高材生,一個學渣,為何?“恨”逼他變強

世界的兩面性

“恨”也有正面的意義

通常,“恨”被認為是負面的東西,但是在特定的情況下,“恨”也能激發人積極向上的一面。

“恨”就像是一個牆角,當佳俊被逼到牆角時,他就知道,後面再也沒有人可以推他一把了,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自己前進。

“愛”也有負面的意義

佳佳 ,有爸爸愛,有媽媽給錢花,愛和安全感都齊了,這是心理學家認為的最合適的養育環境,但是,她大學都沒考上。

佳佳的世界是一個360°都有廣闊的空間和視野的空間。

她可以前進,追求畫畫,可以後退,不去留學,左有父愛,右有母財,她有無限的選擇。

所以,她上不上大學,對她影響都不大,讀書對她來說不是必需品。

陳生有啟發

考考你

現在有兩個孩子A和B。

A生活在一線城市,A的爸爸是老師,媽媽是辦教育的企業家。

B從小父母不在身邊,由外婆在小縣城帶大。

兩人今年參加高考,其中一人清華差2分,另一人沒考上大學,你覺得會是誰清華差2分,誰沒考上大學?

我相信絕大部分人會認為A是清華差兩分,B是大學沒考上。

但是,實際上正相反,A是佳駿,B是佳佳。

教育的誤區

通常,家長越有經濟條件的,就越追求給予孩子,他們的初衷是愛。

比如,佳佳的媽媽給她買包,買首飾,她很高興。

但是她最後學會的是,把這些禮物拿去退掉套現。

小敏家#離異家庭,一個高材生,一個學渣,為何?“恨”逼他變強

爸爸看不下去了,就教育她正確的金錢觀。

教育的本質

《讀完<論語>我才明白,閱讀根本不是學新知識,而是讓你相信知識》

我在這篇文章裡,提出了一個觀點“閱讀是讓你相信知識”,有很多朋友點贊和收藏。

這裡,我要再提一個觀點“

教育就是讓孩子相信正確的世界觀

”。

比如,如果你也認同“閱讀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那麼你對他最好的教育就是要說服他去相信這個理念。

如果他一開始不相信,你就換個角度再和他說。

再不行,你演示給他看。

再不行,你推薦書給他讀,只要他還不相信,你的教育事業就一直在路上。

如果一段時間下來,你發現怎麼教都教不會,這時候你應該“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嘗試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事實上,很可能連你自己都沒搞懂什麼是“閱讀的意義”。

這時怎麼辦呢?

去閱讀,去聽課,去讓自己先弄懂這個理念,等自己徹底弄懂了,再回到你的教育道上去,教他直到孩子真正懂得這個理念。

如此反覆,日日不斷之功,一以貫之,教育大業必成。

教育不能拼運氣

佳駿的這種成長經歷也能成為高材生,天賦加運氣的成份比較多,這是一個小機率事件,我們不能期望這種事情發生在自己的身上。

就像,你不能看到同事靠買彩票發了財,然後你也開始買彩票,幻想著也能靠中彩票發財。

正如,閱讀不是學習新知識,而是讓人相信知識。

教育也不是跟孩子說新道理,而是讓他相通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