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歡迎的人,往往懂得分寸

有一個朋友告訴我說他不敢和人熟的太快,和人熟的太快,對方往往會失去分寸感。

要麼對自己提出一些要求,要麼會干涉自己的事情。

這都不是他所喜歡的。

的確人與人相處分寸感是非常重要的。

受歡迎的人,往往懂得分寸

不痛快的地方,直接說出來

長久以來,我們都被教做好孩子,而好孩子的特質就是“不特殊”:

大家都喜歡吃牛肉麵,那你也要吃;

大家都以樸素為美,那你就不要太豔美;

大家都能在家帶孩子,你憑什麼就不能?

似乎一旦特殊,我們就會成為被討伐的物件,成為一個“壞人”。

於是小時候的我們為了成為大家眼裡的好孩子,會壓抑自己的天性和脾氣,聽大人的話。

長大後的我們,為了成為大家眼裡靠譜的人,壓抑自己的脾氣和意志,把別人的看法放在第一位。

受歡迎的人,往往懂得分寸

但這會讓我們活得很累,因為大多數時候,別人的心裡痛快了,我們的內心就不痛快了。

比如在工作中,本來屬於你的獎金到了別人手裡,你忍了,別人自然高興,給你說著好聽的話,可是自己內心什麼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在生活中也是,你下班回來,承擔所有家務,其他人痛快了,自己卻只能獨自委屈。

就如韓劇《媳婦過渡期》中的女主人公,週末休息,明明想過二人世界,卻為了婆婆滿意,聽從婆婆的話,去聚餐。

說是聚餐,卻是別人吃,她幹活的一天。

甚至在餐後水果只剩一塊獼猴桃的時候,因為婆婆讓自己吃,她也會壓著內心的討厭吃下去(她不喜歡吃獼猴桃)。

受歡迎的人,往往懂得分寸

這樣的忍耐讓她的丈夫覺得很開心,但她自己卻越來越壓抑,變得越來越不像自己。

反倒是她的大嫂,不痛快的地方就說出來,雖然一開始讓大家很驚訝,不太容易接受,但後期確實省去了很多麻煩。

人的悲歡並不相通,你把自己的不痛快不說出來,對方也不一定能夠感受到。

與其讓不愉快壓抑在內心,最後變成不可調和的矛盾,不如在一開始就說出來自己痛快了,矛盾也緩解了。

這是屬於自己的分寸,也是自己的原則。

受歡迎的人,往往懂得分寸

換位思考,不去破壞別人的底線

有些人真的很奇怪,總是要去試探別人的分寸和底線。

小西的前男友,在這方面便很沒有分寸感:

小西說自己不喜歡吃洋蔥,他就隔三差五買來洋蔥,說洋蔥好吃,並讓小西也吃,不吃就是矯情。

小西說自己晚上不想出去,他偏偏要拉小西出去,不出去就是不愛他。

在小西的底線一次又一次的被破壞下,最終小西提出了分手。

一個有分寸的人,既有自己的底線,也會尊重於別人的底線。

和這樣的人相處會感到很愉快。

而一個總是打破別人底線沒有分寸感的人,只會讓人覺得不懂得尊重別人。

受歡迎的人,往往懂得分寸

因為他們常常會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別人的身上。

有的人會這樣做是有意識的,他們是在一次又一次過分的行為中試探對方的底線,想要看看對方可以打破多少。

還有的人則是無意識的,他們會沒有分寸感,是因為原生家庭的緣故。

比如父母比較強勢,在整個成長過程中都很少表達自己的主見,父母強勢的干預沒有形成自我邊界,於是他也覺得自己去幹涉別人的事情並不是一件過分的事情。

難怪有人會說“沒有獨立空間的孩子不能夠得到真正的成長”。

沒有獨立空間是父母沒有分寸感干涉太多,孩子不能夠真正長大,便不能夠理解分寸感,對自己和對他人的重要性。

這樣的人在生活中並不會受到大家的歡迎。

擁有自己的底線,尊重別人的原則,這是一種分寸感,也是一種智慧。

受歡迎的人,往往懂得分寸

在所有人際關係中,不要太拿自己“當回事”

在人際交往當中,很多人會不自覺把自己太當一回事,不管從好的地方還是壞的地方,太把自己當回事都會變成束縛自己的繩子,無法讓自己更好的與人相處。

把自己太當回事,也很容易失去分寸感,比如會過多去幹涉朋友的私事。

就算出發點是好行,但人心隔肚皮,我們並不能夠知道對方真正想要的是什麼,過多幹涉反而會引發不快。

很多朋友之間的矛盾就源於過多幹涉,你看到對方穿了一件不適合自己的裙子,塗上了不適合自己的口紅,便會主動干涉去讓對方換掉。

即使對方辯解說自己喜歡也不管。

在《假期暖洋洋》中,姚晨飾演的角色在一開始便如此,助手塗上了不適合自己的口紅,她便強勢幫對方換掉,還送了對方一個自己用過的口紅。

受歡迎的人,往往懂得分寸

不管合適不合適,在助手的心裡都會覺得很不舒服。

所以在最後選擇了背叛她, 並說出了自己的心聲。

很多時候我們總會好心辦壞事兒,就是把自己看得太重要。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不同的想法,過分參與到別人的私事當中,便會讓對方覺得你失去了分寸感。

這是非常不妙的一種感覺。

所以與人相處的時候不要太把自己當回事,面對別人的私事儘量少插嘴。

除非得到對方的邀請,那也要注意措辭。

這是做人的分寸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