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品行如何,這幾個細節會告訴你答案

人的品行好壞,是掩飾不了的。哪怕平時再怎麼費心偽裝,它還是會透過一個人不經意間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流露出來。

《論語》中說:視其所己,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

意思是,要了解一個人,就去看清他的所作所為,考察他做事的動機,瞭解他把心安於做什麼。這樣,他就無論如何也隱藏不了了。

越是細微處,越能見人心。

只要多留意觀察,

一個人的品行如何,

這幾個細節會告訴你答案。

一個人的品行如何,這幾個細節會告訴你答案

1

是否堅持原則和底線。

有一次,郭德綱接受媒體的採訪,有記者問他:“現在招收弟子有什麼標準?”

郭德綱說:“以前招收弟子,主要看天賦能耐,看是不是吃相聲這口飯的。”

記者接著又問,現在呢?

郭德綱說:

“現在最主要看人品,因為能力我可以慢慢把他培養起來,但是人品不好,我能怎麼辦?我啥轍都沒有啊!”

越是經歷過人生跌宕起伏的人,越能體會到人際交往中,人品到底有多重要。

鑑別一個人品質好壞的最好方式是,看一個人的原則和底線,並且看他對原則和底線的堅守。

有句話:窘其所不為,貧視其所不取。

意思是:看一個人品行,看他貧窮不得志的時候,要看他堅持不做什麼。

一個人人品的好壞,不是看了他做了多少好事,而是看他在能做壞事的時候,到底能壞到什麼程度,這個壞的程度就是他做人的底線和原則。

原則,就是人品,原則在哪裡,人品的底色就在哪裡。

一個人品好的人,知道什麼有所為、有所不為,心中始終高懸明鏡,恪守自身的底線和原則。

一個人的品行如何,這幾個細節會告訴你答案

正如《孟子》中提到: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

其實,一個始終堅守底線和原則的人,必定是一個人品好的人。

這類人,最後往往成就的是自己。

曾看過這樣一則故事。

古時,有個叫孟信的人,被罷免官職後,家裡十分拮据,連解決溫飽都成了困難。

一天,孟信外出辦事後,他家人飢餓難忍,又沒東西吃,他們便想起了家裡還有一頭病牛。

於是他的家人將病牛拉去集市,隱瞞了病牛的實情,將牛賣給了別人。

孟信回家知道後很是生氣,認為家是在欺騙別人。

他立刻找到買主,告訴買主實情,並把錢財退還給買主。

後來,孟信不賣病牛的事很快傳開了,連皇帝都聽說了。

皇帝認為孟信是一個人品好的人,值得為自己所用,就立刻派人召他進京,封他做了官。

孟信即使是身處逆境,卻依然能堅守自己的底線,這樣的人品,無疑是好的。

一個人的品行如何,這幾個細節會告訴你答案

古語云:“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人人都喜歡利益,因此,在利益面前最能看清一個人的品性。

《論語》中也有言:“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沒有原則和底線的人,會為了利益不擇手段;而有原則的人,再難也不會去坑蒙拐騙;

再苦,也不會算計利用他人,即使在利益面前,也不會違背自己的底線和良知。

這樣的人,有好的人品作為保障,路一定會越走越寬。

一個人的品行如何,這幾個細節會告訴你答案

2

是否愛佔小便宜。

清末名將左宗棠曾說:好便宜者,不可與之交財;多狐疑者,不可與之謀事。

喜歡佔便宜的人,與之交財必會造成損失,疑心比較重的人,與之共事必會難成大事。

曾國藩也曾在家書中提到“九不交”,其中有一條就是“好佔便宜者不交”。

貪便宜是會上癮的,當一個人經常由於佔了便宜而沾沾自喜的時候,他大概已經養成了一種行為習慣。

一種習慣就會塑造一種品性,愛佔便宜的人之所以虧是因為在人際交往中,當這種特點逐步顯現的時候,會伴隨著小氣、不誠信、自私的影子。

有人把佔便宜看作是一種精明,然而,愛佔便宜的人,本質上就是人品不好。

當貪便宜的人過於注重自己得失而不考慮別人時,便會喪失為人的良好品質。

世上從沒白佔的便宜,佔人便宜必定吃大虧。

佔人便宜,看似獲得眼前利益,實則失去了更多,路只會越走越窄。

一個人的品行如何,這幾個細節會告訴你答案

從前,有一家新開的糧店,賣糧食的時候總是缺斤少兩,人們買回家才發現被店家所坑。

這家糧店用這樣的伎倆掙了不少錢。

然而沒有多久,來店裡買糧食的顧客越來越少,收入也越來越少,逐漸入不敷出,不久就倒閉了。

糧店老闆以為自己短斤少兩佔了客人的大便宜,孰不知這樣做是在透支自己的信用,往往得不償失。

俗話說,佔小便宜吃大虧,有些人看似佔了便宜,卻丟掉了人品,失去了信任。

人生不能總想著佔便宜,吃虧也是生活的一部分,能主動吃虧的人,生活不會讓你吃虧。

一個人的品行如何,這幾個細節會告訴你答案

東漢時期,有個叫甄宇的官吏,此人為人忠厚,遇事謙讓,人緣極好。

有一次,光武帝賞賜給群臣每人一隻外番進貢的活羊。

等到分配羊時,負責分配的人就為難了。

因為羊大小不一,有肥的有瘦的,不知道怎麼樣分配。朝堂上各說各的理,這時,甄宇實在看不下去了,率先牽了最瘦的一隻羊回家了。大臣開始紛紛效仿,羊很快就分發完畢,眾人皆大歡喜。

因為此事,皇帝特意賜他一個“瘦羊博士”的稱呼,稱頌朝野。他在群臣中的威望也越來越高。

一個肯吃虧的人,大多是懂得謙讓、不輕易與人發生爭執、人品好的人。

這樣的人經常會得到身邊人的尊敬和欣賞,人生的路也會越走越寬。

弘一法師曾說:

我不知何為君子,但每件事肯吃虧的便是;我不知何為小人,但每件事好佔便宜的便是。

人品好的人,必定為人厚道,不佔人便宜,反而主動吃虧。

而人品差的人,為人不厚道,愛貪小便宜,處處都要算計。

一個人的品行如何,這幾個細節會告訴你答案

3

是否言而有信。

信用是一個人為人處世中最重要的品質。

一個人品差的人,往往不講信用,言而無信。

反之,一個人品好的人,往往講究信用,言而有信,對自己的言行負責。

一旦許諾,必定踐行。

對於超越自己能力範圍的事情,也會有禮貌地拒絕,三思而後行,不會隨意誇下海口。

《史記》裡記載了一則有關誠信的經典故事:

齊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九合諸侯,可以說周天子都拿他沒辦法。

魯莊公與齊國交戰,曹沫為將,結果連敗三仗,魯莊公不得不割地求和,齊桓公答應與魯國停戰會盟。

可是在會盟之上,曹沫突然拿出匕首抵住齊桓公,要齊桓公返還魯國,因戰敗答應割讓給齊國的土地,齊桓公答應歸還。

事後,齊桓公並沒有因為曹沫採取不正當方式要回土地而背約,真的把魯國割讓的土地還給了魯國。

其實以齊桓公的力量,曹沫以此卑鄙手段索取的土地,完全可以不給他,可齊桓公講誠信,如約交還了土地。

諸侯們聽聞此事,紛紛稱讚齊桓公言而有信,都爭相親附於他。

齊桓公之所以能成為當時的霸主開啟霸業,這與他能信守承諾講究信用有很大的關係。

說話算數,才會招人待見;若是言而無信,只會惹人厭煩。

一個人的品行如何,這幾個細節會告訴你答案

《郁離子》一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濟陽有個商人,在過河時船沉了。不習水性的他,連忙抓住一根大麻桿高聲呼救。

有個漁夫聞聲而來,商人大喊:“我是濟陽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我給你100兩金子。”

待救上岸後,商人卻翻臉不認賬了,只給了漁夫10兩金子,便打算離開。

漁夫責怪他言而無信,出爾反爾。

商人卻理直氣壯地說:“你一個打漁的,一生都掙不了幾個錢,突然得十兩金子還不滿足嗎?”

不料的是,後來那商人又一次原地翻船。

有人來救時,那個漁夫說:“他就是上回那個說話不算數的人!”於是便沒人再願意救,商人溺死河中。

常言道,人無信不立。

信用,是一個人立世的根本。

一個人品差的人,往往是一個不講信用、言而無信的人,不僅喜歡出爾反爾,辦事也極其不靠譜。

與這樣的人交往,隨時要做好女媧補天的準備。

言而有信的人,才是人品好的人,不會辜負你的信任,才值得我們去深交。

人品好壞,是藏不住的,因為它自己會說話。想要贏得認可,最好的方式,就是先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