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散文:家裡那些個陳舊卻無法割捨的物件

文 林夕

可能每家都有那麼幾個捨不得扔開手的陳舊物件,雖然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但是這些個物件不是奶奶的光輝歲月,又或者是爺爺的革命疙瘩,再或者就是爸爸媽媽的結婚紀念品。這些物件都有他們特殊的出處和故事,承載了一代人的感情,作為後代的我們在沒有得到他們的允許下也是不可以私自丟棄處理它們的。我家這樣的陳舊物件有三個,不是奢侈品,也沒有任何收藏的價值,但仍被沿用至今靠的就是家人對它們的珍惜和誠摯的感情。這三個物件分別是爺爺給爸爸分房子時送的高凳子,爸爸媽媽結婚時收到的洗臉盆,還有就是媽媽常用的那架老式縫紉機。

關於那個凳子的故事其實有絕大一部分我也是比較清楚的。父親說,那時候家裡窮,爺爺分家的時候沒給多少東西,就這個凳子還是他覺得精緻,悄悄拿過來的。剛拿過來的時候,凳子的顏色是個土黃色,漆得很到位,每一條腿也都上了金黃色,看上去很美觀精緻。打從我記事起,這個凳子就陪伴了小時候吃每一餐飯的時光,那時候大家都用桌子,我比較喜歡用這個凳子,因為凳子足夠輕,我可以隨意的搬動,可以將它摞到我喜歡的任意一個地方吃飯,小時候就是這樣和好多小夥伴聚在一起吃飯的。等我大一點的時候,它就充當了我的書桌,我不喜歡在房間裡寫字,總覺得太悶,就搬著它去了院子裡,採著溫暖的光,享受著靜月歲好,默默地看著書,看困了還能趴在上面睡一覺。後來凳子被用來踩在上面去果樹上摘水果、打農藥時放藥桶……40幾年了,現在這個凳子板凳面的色彩掉光了,只有凳腿還斑跡點點的遍佈著一點顏色,凳面也已經裂開了。我本以為這個凳子的命運就此結束了,沒想到父親今年開春後不知道從哪又找了一個新凳面,給這個凳子換上去了,又給它上了一層黃色,我也不知道這還算不算原來的凳子,但我覺得只要還有一個釘子是屬於它本身的,它在我們心中就應該還是我們原來的樣子。

鄉土散文:家裡那些個陳舊卻無法割捨的物件

為這個洗臉盆母親沒有少說我,因為我經常催促母親換掉它。這個洗臉盆是瓷的,原來盆底印有金魚圖案,邊上都被塗上了紅白相間的顏色,在倒上水以後,隨著水的波動,盆底的魚好像也隨波晃動起來,活靈活現。不過現在那張洗臉盆盆邊的瓷已經褪去了,露出了裡面氧化後鐵的黑色。這盆也漏過幾次,都是因為盆底的瓷被磨損了,母親也拿出去修修補補了幾次。我給母親買過一個新的塑膠盆讓她用,但她始終沒有接受過,寧可用新買的盆洗腳,也沒有洗臉。後來我才知道這盆陪伴了母親20多年,是母親的陪嫁品,所以一直捨不得扔,後來這盆實在用不了了,我就勸母親用它養花也是物盡其用了,再後來我就買了一盆金邊吊蘭種在裡面放在樓梯上,母親有時間就去澆澆水,還說這吊蘭放在裡面是最合適的了。

鄉土散文:家裡那些個陳舊卻無法割捨的物件

關於那個縫紉機那是母親年輕時的驕傲,母親和那時候絕大多數的女子一樣,特別喜歡做針線活,母親做得最好的就是扎花了,她所扎的花都是自己想的,形態逼真,花線配線複雜,色澤絢麗,再給花邊上勾上幾縷金絲線,那簡直漂亮極了。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她用縫紉機給我們製作了一個電視機的蓋布,以及門簾,它們上面的花都特別漂亮,我還偷偷的畫過,可是在怎麼畫也畫不出母親繡出的那般精緻。除了這些母親還做過枕套,鞋墊等等,這縫紉機伴隨了母親很多個日日夜夜,我現在還都能會想到母親踩著縫紉機時的樣子,聽到它針尖落下時碰撞發出的那種噔噔噔噔的聲音,那麼的熟悉。雖然現在已經不用這個縫紉機了,但母親依然將它保管的很好,時不時的搞點油潤一下檢查一下,生怕沒油放壞了或者被老鼠咬斷線。

鄉土散文:家裡那些個陳舊卻無法割捨的物件

後來我尋思著這些個舊物件也沒有佔多少地方,也都還有修復和再次被使用的餘地,更重要的是它們也都深深地住進了家人的心裡,記載了上一代人青春的華麗與艱辛,即使不起眼,在歲月的砥礪中,它們還是成了我們過往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後來也沒必要再去糾結一定要將它們清理出去,這些舊物件有故事,也有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