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亞里士多德思維策略的微觀結構(一)

構建亞里士多德思維策略的微觀結構(一)

透過在一個人的語言中

過濾這些型別的詞

,我們可以發現關於這個人的心理過程和策略的重要資訊。例如,考慮亞里士多德的以下陳述:

“(1)任何人都不能在沒有感覺的情況下學習或理解任何東西,(2)當大腦積極地意識到某些東西時,必然會一起想到一個影象……對思考的靈魂來說,影象就像是感知的內容……就好像它在看一樣,它根據當下所存在的事物來預測和慎重考慮將要發生的事;比如在某種感覺的當下,它宣稱很愉快,或者很痛苦,在這種情況下,它會追求或避免這種感覺。”

在NLP的觀點中,亞里士多德對“大腦”的功能描述可能是他精神策略的投射。從他對詞語的選擇來看,這一策略似乎有一個特定的序列,從外部感官輸入與內部視覺表徵(Visual)的關聯開始。然後,大腦透過“看見”或建構“以現在為參照”的心理“意象”(很可能是透過內部的聯想模式)來“預測和慎重考慮”。這些影象是透過語言過程來評估的。大腦發出一個“宣告”(內部對話/內心自白),從中開始身體的行為。“宣告”很可能是透過應用三段論的過程而產生的。

亞里士多德的語言模式意味著,對他來說,視覺表徵系統既是有意識的,也是高度發達的。“預測”和“深思熟慮所要來的東西”是兩種能力,就像一個人可以“看見”預先的假設,前提是一個人有意識地意識到自己的內在意象,能夠感知意象之間的區別和關係,並能在一定程度上操縱這些意象。亞里士多德所說的大腦對一個經驗做出“宣告”,意味著語言表徵系統的輸出是最受重視的。也就是說,當心理影象為內在精神策略提供輸入和操作時,語言評估這些視覺內容併為行為、行動提供基礎。當然,亞里士多德關於物體是“愉快或痛苦”的描述,暗示了某種內在的感覺反應(運動覺的),但他的語言並沒有明確說明是否直接經歷了痛苦或快樂。

構建亞里士多德思維策略的微觀結構(一)

然而,在另一份陳述中,亞里士多德指出,內在情感的體驗確實在整體策略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他稱之為“慾望(appetites)”和“渴望(desires)”。慾望和渴望是相對於某個目標,或目的而形成的情感,這是由持續的知覺、記憶或想象的內容所提供的。

牛虻寶貝兒翻譯自羅伯特 · 迪爾茨所著的

《天才的策略》

Strategies of Genius by Robert B。 Dilts。

天才的策略

Strategies of Genius

第一卷

亞里士多德 Aristotle

夏洛克·福爾摩斯 Sherlock Holmes

華特·迪士尼 Walt Disney

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