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以後,越膽小,過得越好

作家喇嘛哥在《狗日的中年》中說: “中年是個賣笑的年齡,既要討得老人的歡心,也要做好兒女的榜樣,還要時刻關注老婆的臉色,不停地迎合上司的心思。”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工作水深火熱,生活步履維艱。

看多了世事無常,見慣了人情冷暖,人也變得越來越謹慎膽小。

但這其實是一種成熟,一種看透了生活的通透,懂得了圓融的妥協。

一個人越活越好的徵兆,往往是從中年時期變得“膽小”開始的。

中年以後,越膽小,過得越好

不敢惹事,為人低調

周國平說:“到了一定的年紀,總要學會與周遭的一切和平相處。”

人至中年,在社會中行走,最怕藏不住鋒芒,為人高調。

若高調過了頭,勢必會給自己招惹不必要的麻煩。

為人低調,藏鋒顯拙,方能寵辱不驚,閒庭信步。

蔡元培一生成就斐然,受人敬仰。

但其實,他年輕時也是血氣方剛。高調行事讓他得罪了不少人,也因此當時多遭人排擠非議。

後來,他漸漸收起自己的鋒芒,常常以低調示人,不炫耀,不爭辯。

中年以後,越膽小,過得越好

有次,中國參加倫敦舉辦的畫展,組委會派蔡元培和林語堂參與選畫。

當時,有位國外的漢學家自認是“中國通”,在觀覽時滔滔不絕,“這張宋畫絹色不錯”、“那張徽宗鵝無疑是真品”,一直說個不停。

蔡元培知道這位友人是有意顯擺,面對他的漏洞百出,沒有當面反駁糾正,只是輕輕點頭示意,以笑應之。

在蔡元培的沉默中,這位漢學家深感自己無禮,便不再多言,看向蔡元培的眼光裡,多了一份敬佩和欣賞。

蔡元培的這份謙卑低調,也一直為外人所稱道。

為人藏鋒不張揚,處世低調不炫耀,是給自己留退路,為自己聚福氣。

真正成熟的中年人,遇事淡然處之,懂得包容別人的不堪,這既顧及了別人的臉面,也在無形中彰顯了自己的格局。

學會收斂,懂得剋制,才是成年人為人處世的最佳法則。

馮驥才曾在書中寫到:“低調,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高調,是生活在別人的世界裡。”

行至半坡的年紀,不活在別人的眼裡,才能活出真正的自己。

低調的人生不濃不烈,不露鋒芒,卻更能給人一種內心強大的從容感。

中年以後,越膽小,過得越好

不敢拼命,保重身體

叔本華說過:“在一切幸福中,人的健康勝過任何其他幸福。人類所能犯的最大錯誤,就是拿健康來換取其他身外之物。”

話雖如此,卻知易行難,生活中還是有很多人,總是以為自己年輕,就不把身體當回事。

殊不知,人生下半場,拼的是健康,擁有健康,或許不代表擁有一切,但是失去健康,就真的失去了一切。

有位大公司的高管,年輕時為了自己的雄心壯志,帶著一股“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拼勁,一直在一線拼命奮鬥,取得了不少傲人的戰績。

有一天,他卻突然申請退到二線當技術顧問了。

這個決定,驚呆了公司不少人。

當被人問及原因時,他無奈笑著說:“年紀越大,發現自己的身體越來越吃不消了,年輕時過於拼命,身體落下了不少病根,人到中年,還是身體最重要,命最值錢呀!”

中年人越過越好的狀態,絕不是透支身體,拼命賺錢,而是保重身體,健康地活著。

中年以後,越膽小,過得越好

作家李筱懿對此就深有感悟。

她說自己在40歲之前,把幸福解讀為“有”:有錢,有車,有房,有事業。

於是她拼命工作,竭力獲取那些她認為能讓她快樂的東西。

直到40歲那年,勞累過度病倒了,這才領悟到,原來幸福是“無”:無憂、無慮、無病、無災。

出走半生,就會發現:世上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

人活一世,最重要的是對自己負責,身體不好,做什麼都有心無力;身體健康,日子才有奔頭,生活才能過得有滋有味。

人到中年,幡然醒悟:身體健康,才是一個人真正的富足;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籌碼。

中年以後,越膽小,過得越好

不敢任性,重視家庭

王小波曾在《愛你就像愛生命》中寫道:“人在年輕的時候,覺得到處都是人,別人的事就是你的事。到了中年以後,才覺得世界上除了家人,已經一無所有了。”

年輕時不管不顧,渾身是膽,是對自我挑戰的一種勇氣;

成家後不敢任性,如履薄冰,則是對家庭責任的一份擔當。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箇中年人,在一家大型企業工作,工資福利也都不錯。

有天,有個朋友來找他,告訴他只是拿死工資沒啥前途,讓他和自己一塊去做生意。

聽朋友描繪的宏偉藍圖,說實話他也心動了,要是以前年輕時,他會毫無猶豫選擇放手一搏。

可如今,他身肩家庭重擔:父親生病住院需要自己照顧,妻兒需要自己陪伴。

他深知做生意的風險,不敢任性冒險,最終決定以家庭為重,拒絕了朋友的邀請。

後來他聽說,朋友因為失誤,賠得一塌糊塗,弄得家裡雞犬不寧,最終家庭破裂。

他感慨道:“我現在能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是因為我在家庭最需要我的時候回來了,而不是等到我最需要家庭的時候……”

中年以後,越膽小,過得越好

經歷過風雨,見證過生死,就會明白,比起任性,家庭的責任才是最重要的。

人到中年最大的無奈,不是無錢無勢,而是孤立無援。

中年人為了家庭而放棄冒險,不過是懂得取捨進退的智慧,把家庭排在了第一順位。

正如林語堂所說:“幸福無非就是四件事:一是睡在自家的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飯菜,三是跟愛人聊聊家常,四是陪孩子做做遊戲。”

人生最高階的活法,莫過於此:把每個平常稀鬆的日子,過得充實而豐盈。

到了一定年紀,就會發現,幸福真的不是賺了多少錢,取得了多大成就,而是家人閒坐,燈火可親。

家人圍坐,是人生路上的底氣所在;家庭和睦,是晚年幸福的動力源泉。

中年以後,越膽小,過得越好

越“膽小”,過得越好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你有什麼曾在千鈞一髮時救了你的技能?

有一個高贊回答只有兩個字:認慫。

“認慫”看似是一種認輸投降,實際上是認清生活真相後的另一種勇敢。

遇到事情時,與其為了逞一時風光,因小失大,不如學會認慫,知難而退。

人到中年,性格越慫,膽子越小,生活越好。

博主@江湖小六分享了一段經歷:

自己有個同事老李,四十多歲,在一家公司勤勤懇懇地幹了十幾年,口碑極好。

最近部門新調來了一個領導,不僅事事針對老李,還當眾讓他下不來臺。

新領導先是給他增加了很多額外的工作,讓他不得不留下來加班;之後又當著所有人的面大聲責罵他效率低,任務完成得太慢,浪費公司資源。

大家都以為老李一定會懟回去,或者直接辭職走人,當場給新領導難堪。

但沒想到,老李只是默默聽從安排,領導怎麼說,他就怎麼做。

一段時間後,新領導見老李沒有反應,覺得沒意思,自己也就消停了。

當被大家問到:“新領導那麼過分,為什麼要受這個氣?”

老李笑笑回答:“領導要擺譜耍官威,我何必要鬧不愉快,乾脆“認慫”,既讓領導有面,我也能保住工作。”

塞林格在《麥田裡的守望者》中寫道:“一個不成熟的人的標誌,是他願意為了某個理由轟轟烈烈地死去,而一個成熟的人的標誌,是他願意為了某個理由謙恭地活著。”

中年以後,越膽小,過得越好

一個人真正的成熟,不是無所畏懼地反抗,而是認清現實的通透。

抬頭做事是一種難得的自信,低頭做人卻是一份清醒的選擇。

有些事情看似不做是膽小,實則更多是一種生存的智慧。

人生苦短,餘生很貴,別為難自己,少跟生活對著幹,才能有朝一日干過生活。

適當的“膽小”,一時的讓步,路才能越走越遠,日子也會越過越好。

錢鍾書曾說:“一個人到了二十歲還不狂,這個人是沒出息的;到了30歲還狂,也是沒出息的。”

年少之時,意氣風發,在世界橫衝直撞,是你折騰生活的姿態;人到中年,行至半坡,不再爭強好勝,是你歷經世事後的智慧。

中年人最舒服的活法,不過是認清了世界,放過了自己後,學會了“膽小”。

不輕易惹事,為人低調沉穩,才能兜得住自己的福氣;

不為難自己,向健康低頭,才是對生命最好的交代;

不任性衝動,善待重視親人,才能經營好自己的家庭。

中年以後,管好自己,行止有度,適當妥協,才是一個人最好的養生。

作者:有書Jov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