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蟲》,到底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

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美國時間2月9日(北京時間2月10日)在洛杉磯好萊塢杜比劇院舉行頒獎典禮,24項大獎悉數揭曉。韓國影片《寄生蟲》成為最大贏家,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國際影片、最佳原創劇本四項大獎。

《寄生蟲》和韓國導演奉俊昊,這可能是最近幾年戛納電影節最眾望所歸的金棕櫚獎項歸屬了。主席岡薩雷斯也說,對於這座金棕櫚,評委會成員九票全票透過,沒有任何異議。他還提到,《寄生蟲》是一部非常本土的,但又具有國際普適性的電影,幽默、故事吸引人。今年的很多主競賽入圍作品都有著關於種族、身份、政治和女性等重要的全球性社會議題,但組委會在評選時,不會關注電影的國家、導演背景等資訊,電影本身是最重要的標準。

奧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蟲》,到底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

奧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蟲》,到底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

《寄生蟲》是一部凝結了奉俊昊多年的社會思考,並充分發揮了他多年積累的風格和技巧的作品。電影首映結束之後,戛納盧米埃影廳響起了長達十分鐘(不止)的掌聲,法國觀眾給予這位韓國導演最高的尊重。

我們可以從這張海報說起↓

奧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蟲》,到底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

富人穿鞋,窮人光腳。顯然,奉俊昊將矛頭指向了韓國的社會制度,而不是貧富中的任何一方。

如圖可見,每個人的眼部都被打上了馬賽克,面目模糊。顯然,從海報開始,導演就要表示,這並非只關乎某個人,而是某群人的故事。

奧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蟲》,到底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

在另一張全家福劇照中,有人穿著鞋,有人光著腳,最右邊女人的右腳上,還趴著一隻巨大的蟑螂,階級分化顯而易見。

奧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蟲》,到底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

電影一開場就是一戶住在半地下室的窮人家庭,家裡兩個兒子、女兒蹲在小半扇地面以上的窗子下尋找免費WIFI訊號。這個開場就引發了第一輪爆笑,窮人、地下室這類背景很韓國本土,但找WIFI訊號這件事太有日常化的幽默感了。

故事從這裡展開,住在半地下室的四口之家沒有人有正經工作,一家人靠窩在小屋子裡為披薩店折披薩外賣盒為生。某一天,這個家庭的生活突然出現了轉機。兒子(崔宇植飾)的有錢朋友馬上要出國,請他幫忙去給一個自己喜歡的富家女做英語家教。

兒子第一次進入知名建築師設計的花園別墅就被震撼了,與此同時,心中的慾望也被勾起。他找到機會,編了一套美國留學、藝術史高材生的豪華履歷,把妹妹也推薦到這戶有錢人家做家庭教師。整個過程中,窮人的慾望越來越多,貧富和階級差異也在這過程中不斷出現,這一家窮人渴望在富人家做“寄生蟲”,賺錢改善生活的計劃也突然遭遇了阻礙,接下來就是一連串懸疑、爆笑、反轉的劇情。

奧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蟲》,到底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

奧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蟲》,到底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

奧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蟲》,到底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

電影中,自始至終,無論是窮人還是富人都不是全然的壞人,但都在一次次越界中,造成對彼此的“無意傷害”與尊嚴挑戰,故事也隨之一步步向悲劇推進。

或許奉俊昊想呈現的,更多的是階級之間灰色地帶,還有在這灰色地帶滋生的人性複雜的陰暗面。

奧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蟲》,到底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

奧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蟲》,到底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

不過,《寄生蟲》本就站在了精英立場看貧富分化——它帶來的恐懼,帶出的思考,很顯然都是精英視角下對貧者的關懷。而為了給這個主題服務,《寄生蟲》裡的窮人和富人,都過於符號化了。以往奉俊昊電影裡,最精彩的是人性,黑色犯罪都是外衣,人才是主體。但是這一次,最精彩的反而是主題,是故事,剝開外衣之後,裡面空蕩蕩的,沒有人。窮人之窮,不只是窮在住半地下室、一下雨就被糞水淹,窮是窮在狀態,窮在心裡——那種因為窮而喪失一切活力慾望,沒有任何改變生活狀態意願的頹喪懶散,才是窮根。

《寄生蟲》的結局不是貧窮的金司機殺死了富裕的樸社長,而是金司機的兒子金基澤的那個夢想:有一天自己能站在陽光正好的別墅庭院的草地上,解救從昏暗的地下室爬出來的父親。

奧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蟲》,到底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

《寄生蟲》中,底層的金家人欺騙了富裕的樸家人,和傳統且刻板的“勤勞善良的勞動人民戰勝了奸詐可惡的地主老財”式的寓言不同,金家人的身上具有刁民式的奸詐、狡猾甚至是殘忍,身為資本家的樸家人反而顯得有些單純,同時也有自私冷漠和驕奢淫靡的一面,奉俊昊努力地使這兩家人在道德品性方面沒有明顯差距。

儘管從單純的“好”和“壞”這種非黑即白的二維邏輯出發,在道德上,貧富兩家沒有明顯的差異,甚至有教養的富人樸家比金家人更像個“好人”,但我們還是不由自主地去同情奸詐狡猾的金家,只是因為我們永遠同情處在階級底層的弱者。

金司機殺死樸社長後,金家人還是回到了原本那個擁擠的地下室,而豪華別墅又迎來了新的主人,一切都沒有改變。於是我們明白,問題不在於樸家人,而在於整個階級系統。

在金基澤的那個幻想中,只有完成自己家族的階級躍升,成為新的資本家,買下那套別墅,才能解救父親。就算他成功了,那也只是一個家庭從階級的一端走向了另一端,並沒有真正改變社會的階級結構。這樣的幻想展現了一個立場:

我們並不支援他們去變革社會,摧毀整個階級結構,我們只是希望他們能不斷爬升,從階級的一端飛躍至階級的另一端。

說得樸素一點,就是大家一邊仇富一邊削尖了腦袋想當資本家。

這自然不是奉俊昊的立場,這是奉俊昊諷刺的立場,這也是《寄生蟲》真正展現出來的,我們所面對的階級結構,是一隻何等龐大的利維坦,因為即使是它的奴隸和敵人,也幻想著擁抱它。

如今,金棕櫚給了《寄生蟲》,更多是戛納在為電影人的社會責任鼓掌吧?奉俊昊當然配得起金棕櫚,但《寄生蟲》卻不算是他的個人最優。

奧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蟲》,到底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