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國》:主旋律電影這麼拍就對了

過去一段時間裡,我刷了好多遍它每一支預告片;上映之前,我最看好的國慶檔影片就是它;上映之後,我會不遺餘力地為它搖旗吶喊——它就是《我和我的祖國》。

傳統“主旋律”電影近年來不受多數觀眾待見,就在於它們往往站在家國大事、歷史偉人的角度去講述故事,寬闊卻僵硬,正面卻死板,

熠熠生輝卻高不可攀

……《我和我的祖國》打破了這一陳規。

《我和我的祖國》:主旋律電影這麼拍就對了

七位導演,分別取材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的七個歷史性瞬間,從普通人的視角出發,講述了渺小的他們與偉大祖國之間的動人故事,

“他們”也可以是“我們”,這便是“我”和“我的祖國”的意義。

曾有朋友擔心,七篇風格迥異的“命題作文”如此拼湊起來會不會大而不當、散亂無神,或者說會出現某塊“短板”拖後腿……有意思的是,在與別人交流時,關於七個故事中“最好與最差”的選擇至少就有五六個版本,可見:

不同型別風格的作品能夠俘獲不同品味的觀眾,總有一款(或多款)適合你,這便是影片最大的優勢,而它們透過不同記憶,又在抒發同一種感情——《我和我的祖國》,和而不同,萬眾歸心。

【溫馨提示:下文會有劇透。】

《前夜》的時間節點和選題視角最吸引人,講述了開國大典前工程師林治遠確保新中國首次電動升旗萬無一失的故事。

《我和我的祖國》:主旋律電影這麼拍就對了

除了“歷史時刻背後的解密”外,《前夜》的看點還在於其

具有科學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專業性”

:技術這個東西,可不是靠著一絲不苟的執行和發自真心喊口號就能搞成功的,林致遠沒法說“萬無一失”。

但在1949年10月1日天安門前升起來的絕不僅僅是一塊紅布,因此他必須保證萬無一失。

故事的矛盾就藏在這種“專業的精神”和“外行的熱忱”中,一開始它們彼此對立,到最後它們完全融化在一起。

《我和我的祖國》:主旋律電影這麼拍就對了

管虎花了很多心思去展現其中的成見與變化,林致遠要克服的不僅僅是恐高,甚至還有一直秉持的謹慎,其他人所做的,也不僅僅是理解,還有力所能及地幫扶。

解決旗杆隱患後,習慣抱拳的林致遠敬了軍禮,習慣敬禮的老王抱了個拳……是日,軍民一家,普天同慶。

《相遇》用一對分別三年的戀人再相見的故事,講述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背後的辛酸和犧牲。

《我和我的祖國》:主旋律電影這麼拍就對了

相對來說,《相遇》是七個短片中

創作思路最“傳統古樸”

的一個,著重表現的,就是原子彈研發人員高遠的忘我拼搏、心繫大業和隱姓埋名。

張一白拍攝地相當保守,給觀眾的是上一代人和我們小時熟悉的那種“犧牲小我、完成大我”感覺……

可能也正是因為這份符合那個年代的“含蓄”,《相遇》的表演附加分是最高的。

《我和我的祖國》:主旋律電影這麼拍就對了

任素汐用略帶舞臺痕跡的匠氣,演繹出了方敏飽含堅定與委屈的感情,張譯更是用半張臉、準確來說是一雙眼睛,道盡了高遠或驚慌、或愧疚、或動容、或希冀、或激盪的心境。

隨之而來的歡呼雀躍吞沒了他們,卻沒有衝去他們存在過的印記……是日,多年心結,一朝釋懷。

《奪冠》的主人公是最小的,一個小學生;舞臺是最小的,一條小街巷;故事也是最小的,一起與中國女排奧運奪冠同時發生的小囧事。

《我和我的祖國》:主旋律電影這麼拍就對了

正是

得益於這份貫徹始終的“小”,《奪冠》最接地氣

,它用上海話、電視機、居民樓、錄音帶、瓜果花生等元素,重建了那時候的上海市井。

市井裡生活的,淨是小人物,主角鼕鼕想做的,也只是想在心儀的女生小美出國前送她一盤塞了紙條的錄音帶——可當鼕鼕還肩負著舉天線保證電視機順利播放、讓街坊鄰居們看到女排決賽時,一切就都不一樣了。

徐崢焉壞的地方在於,他總是讓鼕鼕的目標近在眼前卻又不可得,讓他汗流浹背抓耳撓腮之餘,讓觀眾們忍俊不禁。

《我和我的祖國》:主旋律電影這麼拍就對了

徐崢聰明的地方在於,他

硬是把苦笑不得的場景賦予出了高尚無私的意味

,床單成了披風,天線成了旗幟,想去追姑娘卻被大夥抓起來拋上天、欲哭無淚的電工之子成了大家的小英雄。

江湖無歲,英雄無輩……是日,全民高光,與有榮焉。

《迴歸》沒有絕對主角,而是採用了一組群像,用不同角色的視角去共同展現香港迴歸時的景象。

《我和我的祖國》:主旋律電影這麼拍就對了

雖說薛曉路把這個故事稍稍拍得有些散漫,但勝在這個主題素材實在太好了,特別是放在近期還特應景,頗有

“無風自鼓”

的味道。

《迴歸》有三組角色,分別是女警官蓮姐和修手錶的丈夫,中方談判代表安文彬,以及升旗手朱濤等人,

三組人之間看似並無直接關係,但用一個簡單的元素就把他們串了起來。

這個元素便是“

分秒不差的時間

”,談判商定升降國旗時間、修整手錶顯示時間、踩準換帽徽的時間、聽見國歌升旗的時間,一秒都不能晚。

《我和我的祖國》:主旋律電影這麼拍就對了

值得一提的是,《迴歸》還用了不少技術特效來輔助敘事,比如表內的細節,惠英紅和任達華的換臉,杜江重壓之下的幻覺等等,也算別具一格。

這一天,實在等太久了——是日,香江夜色,分外多嬌。

《北京你好》是最歡樂、最有人間煙火氣的故事

了,計程車司機張北京,幸運得到了一張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門票,緊接著就上演了一出“瘋狂的門票”。

《我和我的祖國》:主旋律電影這麼拍就對了

“甯浩+葛優”的神仙陣容本就自帶三分諧氣,而寧氏喜劇的黑色幽默與葛大爺的圓潤油滑也確實在《北京你好》裡實現了有機結合

,保證了片子絕對好看。

張北京是個油膩、貧嘴、愛胡吹瞎侃、給三分顏色就敢開染坊的老京城人,張北京也是個離異、不受兒子待見、遭遇中年危機的失意人,

用這樣一個頑皮可愛又充滿“負能量”的人來講述正面故事,更能引發普通人的共鳴。

滿大街都是這樣有缺陷又不如意的人,但他們依然樂意釋放“裝腔作勢”的善意。

《我和我的祖國》:主旋律電影這麼拍就對了

沒錯,即便是要把門票送給來自汶川的孩子,張北京也要裝成一個“我上面有人”的混不吝。

大悲與大喜相遇,大義深明與大忠似奸相混雜

,誰說“好笑”就不能感人呢?

好在,無論站在哪個位置,我們都能共同見證……是日,古城萬民,煥發新顏。

《白晝流星》大概是最被低估的一部了,不少觀眾的差評一度讓我以為它很糟糕,結果

其表現完全超出了我的預期——這個把扶貧軼事和神舟回家相結合的故事,立意是最好的。

《我和我的祖國》:主旋律電影這麼拍就對了

退休的扶貧幹部老李,接濟了兩個一無所有的孤兒,哥哥恩將仇報,偷了老李治病的錢準備帶弟弟再次跑路,被抓回來後,老李像《悲慘世界》裡原諒偷銀器的冉阿讓的神父那般放過了兩兄弟,為了好好教育,老李帶著他們去看了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著陸。

我之所以說《白晝流星》立意好,是因為它

真正摸準了國家戰略和藝術表達融合的“命門”。

貧窮是因為沒錢沒依靠,更是因為沒信心沒希望。

只有一件衣服可穿的孤兒兄弟像是

無根的浮萍

,他們眼中的世界灰暗無光,老李不僅對他們網開一面,更是

讓他們見到了傳說中的“白晝流星”,其實質就是帶著他們開了回眼界,“看,世界還能如此精彩”。

《我和我的祖國》:主旋律電影這麼拍就對了

扶貧扶的不僅是物質,更是精神,就好比必須要自己站起來的小羊羔一樣——

老李賦予了兩兄弟最寶貴的財富:希望。

誠然,陳凱歌確實有些地方做得不夠好,比如兩兄弟抬艙太刻意煽情,把落點放在“回鄉人”之餘沒有更多發揮等等,但能如此另闢蹊徑重新詮釋載人航天的意義,不愧於他總導演的地位。

不怨天尤人,懂自力更生,持艱苦奮鬥,是為希望……是日,船艙落地,希望飛天。

《護航》的故事曾上過春晚舞臺,講述了因能力出眾,而被安排在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慶典上備飛的女飛行員呂瀟然二三事。

《我和我的祖國》:主旋律電影這麼拍就對了

這個聽上去“很紅很專”的故事被文牧野拍得異常

年輕有活力

:野小妞跳高塔,假小子揍男生,女飛行員吃分手飯、硬剛男飛行員,戴墨鏡、開飛機,那叫一個英姿颯爽。

這一切都是為了展現呂瀟然倔強、要強的性格和個性,更是為了凸顯最大的戲劇衝突:這樣一個不服輸、永爭上游的人,偏偏被安排做了替補。

不服氣、不接受,是第一反應;口服心不服,嘴上接受,是第二反應;

《我和我的祖國》:主旋律電影這麼拍就對了

在即將到達閱兵現場的高空上,在那最後幾秒的靜默裡,幫助隊友排除故障返回基地的淡然中,才是真正心服口服,

與自己和解,接受人生的成長。

掙脫了自我的偏執,擁抱更廣大的責任和自由……是日,鷹擊長空,美不勝收。

後記:

9月30日晚上看《我和我的祖國》,10月1日上午看閱兵慶典活動,感覺特別奇妙,像是那種“見證歷史瞬間”的感覺得到了進一步延續……

雖然我從來都不在自己的影視評論裡摻雜時政內容或政治立場,但今天要在此破例一回:

曾經蒙塵,曾經迷惘,但我這顆赤心,將永遠會是紅色的。

《我和我的祖國》:主旋律電影這麼拍就對了

中國這70年走得不容易,《我和我的祖國》是一份誠意滿滿的生日禮物,它集結了華語電影人的頂級陣容,貢獻了來源於我們自己的故事,親切、感人。

希望祖國越來越好,也希望未來能有更多優良的國產電影面世。

最後,用一句歌詞來為本文結尾吧:

我最親愛的祖國 , 你是大海永不幹涸 ,

永遠給我 ,碧浪清波 , 心中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