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仿明星”產業鏈發展史:從線下到線上,從明星臉到高仿號

“高仿明星”產業鏈發展史:從線下到線上,從明星臉到高仿號

作者 | 貓叔

時隔五個月,靳東以網路侵權糾紛為由將抖音平臺告上了法庭。

事件的起因是某六旬中年女粉絲因為在抖音上看到了“靳東高仿號”,對方天天跟她打招呼,關懷備至,讓她深信與偶像相戀,以至於變得茶飯不思,還跟丈夫產生了矛盾。事情曝光以後,靳東方面釋出了宣告以正視聽,抖音平臺也迅速做出反應,對5000餘個涉嫌仿冒明星的黑產賬號進行封禁,但雙方依然免不了對簿公堂。

事實上,類似的事件早已屢見不鮮。

從最初活躍於線下的山寨明星,到如今防不勝防的明星高仿號,冒充明星行騙群體其實一直存在,而且在跟隨著資訊傳播渠道的升級而進化,並形成了一個隱秘而龐大的黑色產業鏈,尤其在“眼球經濟”的網際網路時代,變得更加光怪陸離。

如果說最初的“山寨明星”尚且還能博觀眾一樂的話,那現在的各種高仿明星號已經成為了過街老鼠。天下苦假明星久矣,然而公安打擊、平臺監管、明星起訴,假冒明星的行為卻依然屢禁不止。

“高仿明星”產業鏈發展史:從線下到線上,從明星臉到高仿號

“高仿明星”1.0時代:線下明星臉

曾經有一段時間,“明星模仿秀”節目風靡一時。《超級明星臉》《中國達人秀》《百變大咖秀》等節目的火爆,讓一大批“山寨明星”走進了大眾視野。

有電視節目的推波助瀾,“山寨明星”開始出現商業化和規模化,山寨林俊杰、山寨陳小春、山寨汪涵、山寨趙麗穎各種山寨明星層出不窮,接商演、拍廣告、做代言,賺得盆滿缽滿。

其實也能夠理解,對於山寨明星來說,靠長得像就可以享受明星待遇,日進斗金,何樂而不為;對於商家而言,山寨明星物美價廉、好用不貴,花小錢卻能辦大事,價效比超高;對於大眾來說,在那個娛樂相對貧乏的年代,明星顯得高高在上、遙不可及,那些跟明星相似度極高的山寨明星也算得上是一種奇觀。

在嚐到甜頭之後,開始有機構專門打造山寨明星,從整容到包裝到商業化,提供一條龍服務。甚至成立了一個組織叫“明星幫”,裡面沒有一個明星全部都是山寨者,幫主是“葛優”,主管是“汪涵”,總管是“李宗盛”,常年承接各類商業演出、演唱會、品牌代言、電視欄目演出等,併為旗下山寨藝人提供服務。

“高仿明星”產業鏈發展史:從線下到線上,從明星臉到高仿號

然而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山寨明星走紅後的一系列操作,卻讓人大開眼界。

大部分模仿者都本本分分、踏踏實實,但也有不少山寨明星開始越界,把“模仿”發展成了“假冒”。很多山寨者在宣傳時,都會明目張膽打著明星的旗號,然後在明星名字後面小小地標註三個字“模仿秀”,或是故意起跟明星相似的藝名,以求以假亂真,誤導大眾。

更有甚者,譬如林俊杰模仿者範一賢,就曾直接打著林俊杰的旗號做商演,甚至宣傳海報都直接放上林俊杰的照片,打上“林俊杰演唱會”的字樣,簡直是赤裸裸的欺騙,被林俊杰經紀公開斥責。

著名歌手汪峰也曾狀告過自己的模仿者丁勇,原因是對方使用自己照片和姓名進行了盈利性宣傳。最終法院判決丁勇立即停止侵權行為,並支付賠償金50萬元。

騰格爾也曾遭遇“被代言”,甚至有騰格爾的山寨者冒充騰格爾與合作方簽下了20萬的合同,最終被警方抓獲。

模仿秀最火的那幾年,山寨明星藉著明星本尊的影響力,跑商演、接代言,甚至開演唱會,報酬絲毫不遜於二三線小明星。

“高仿明星”產業鏈發展史:從線下到線上,從明星臉到高仿號

隨著電視媒體的沒落,山寨明星侵權事件的不斷髮生,模仿秀節目逐漸銷聲匿跡,商業市場對山寨明星的認可度也開始降低。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這些明星的模仿者也開始從線上向線上轉移。

“高仿明星”產業鏈發展史:從線下到線上,從明星臉到高仿號

“高仿明星”2.0時代:線上高仿號

如今,越來越多山寨明星與時俱進,開始透過抖音快手等短影片平臺等社交媒體來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因為頭頂明星光環,這些山寨明星比普通人更易迅速走紅。

比如,周杰倫模仿者“雍杰倫”,在短影片平臺上擁有188萬粉絲,而且跟山寨謝霆鋒、山寨陳小春、山寨張學友等人互動頻繁,吸引了眾多網友點贊。

“高仿明星”產業鏈發展史:從線下到線上,從明星臉到高仿號

不僅“周杰倫”,從王俊凱、蔡徐坤等新生代流量,到趙麗穎、迪麗熱巴等熱門小花,再到劉德華、周華健等更老一輩巨星,你都可以在短影片平臺找到山寨版。

以前線下山寨明星的生意,在網際網路時代,被搬到了線上。這些“假明星”網路平臺上推廣、導流、牟利,利用明星知名度和影響力進行廣告宣傳、銷售商品。以前是跑商演、做代言,現在搞直播,接受打賞,順便帶帶貨,同樣圍觀者眾。

除了這些“山寨明星”之外,網際網路上的“明星高仿號”門檻變得極低。

如果說以前山寨明星還需要整容,還需要有一張跟明星相似的臉龐,那麼在虛擬的網路上,只需要透過剪輯、摳圖、變聲等手段就可以偽裝成明星,輕輕鬆鬆完成詐騙。

此次的“假靳東”事件便是如此。事實上,“假靳東”抖音賬號裡充滿了劣質的合成影片,只是用靳東的動態素材加上配音,對著螢幕前的觀眾一聲聲地叫“姐姐”,只要有點網路經驗的人都會一眼識破,但卻偏偏吸引了一大批粉絲紛紛打賞。

“高仿明星”產業鏈發展史:從線下到線上,從明星臉到高仿號

在網路上,高仿明星號也已經形成了一條造號養號賣號的灰色產業鏈。不僅僅存在於抖音,而是遍佈網路,並隨著資訊傳播渠道的迭代而升級。

簡訊時代,假冒明星的詐騙簡訊就隨處可見。直到2016年,還有人收到詐騙簡訊“我是霍建華,我正在深山裡拍戲,有一段武打戲我被打飛了……”。看著很可笑,但這就是事實。而且這樣的明星簡訊,應該很多人都不陌生。

QQ時代,明星QQ號到處在網路上流傳,2013年就有媒體曝出,一位27歲男子將自己的QQ網名改為“古力娜扎”,冒充古力娜扎網路聊天騙錢,最終被警方抓獲。

微博時代,“明星高仿號”同樣盛行。2010年,有網友以“周星馳Stephen”之名開通了微博賬號,並發表了12篇微博,騙到了眾多粉絲,其中不乏馮德倫、馮曦妤以及星女郎李卉等娛樂圈明星。直到現在,微博上隨便輸入明星名字一搜,就會出現一大堆高仿號,這些高仿號甚至連明星的朋友和粉絲都傻傻分不清,一不小心就可以能粉了一個假的朋友或假的愛豆。

如今短影片時代,高仿明星號依然猖狂。不僅有“靳東”表白,還有“馬雲”愛上你,“趙麗穎”陪你聊天等等高仿賬號,其中不乏詐騙賬號。雖然抖音等平臺已經進行了嚴格監管,但依然難免漏網之魚。

縱觀這些年,從線下到線上,從山寨明星的上躥下跳,再到如今氾濫成災的假冒賬號,可謂花樣層出。甚至有機構將高仿號做成了產業鏈,先批次註冊賬號,再透過假冒明星吸引眼球、賺取流量、網羅粉絲,後索要禮物、推銷產品,有的甚至已經涉嫌詐騙。這些年手法如出一轍,只是陣地進行了轉移。

事實上,不僅是假明星號,一些高仿號甚至冒充政府部門、商業機構、專家名人,在網路平臺上收割流量、變現套現,雖然官方一再打擊,但一直難以杜絕。

“高仿明星”產業鏈發展史:從線下到線上,從明星臉到高仿號

“高仿明星”產業鏈的監管痛點在哪裡?

“假靳東事件”之後,平臺的內容監控再次引發關注。平臺監管或許確實存在一定的問題,但客觀地講,平臺其實也很難。

要想治理高仿明星號,首先得識別哪型別賬號屬於高仿號。然而,最大的問題正在於此。

早期使用者追星,是給明星建立個人網站,後來發展成為明星建立論壇、貼吧、粉絲群,並把明星的照片、資訊收集釋出向大眾展示。在短影片平臺裡,同樣有很多網友和粉絲會自發為喜愛的明星建立賬號,並大量釋出關於明星的照片和影片片段,供自己收藏欣賞,或與明星的其他粉絲分享討論。

有些鐵粉甚至會用明星的照片作為賬號頭像,也會在暱稱、個人介紹裡面標註明星的個人資訊和最近行程。

而不少高仿賬號正是看中了這一點,採取類似的方式打造賬號,吸引粉絲。所以這類高仿賬號和明星粉絲建立的賬號就非常相似。在沒有發生詐騙之前,平臺很難分辨出哪些是冒充,哪些是粉絲。除非“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把明星內容一刀切,但這樣又可能監管過當,難免發生誤傷。

2020年11月6日,微博有一位疑似董卿粉絲的網友吐槽稱自己的抖音賬號被永久封號,經過核查,該粉絲賬號的投稿都是使用董卿出鏡的素材,並進行二次配音的影片,且使用了董卿的頭像,很難與仿冒董卿的賬號進行明確區分。

明星具有著天然的流量屬性,騙子也正是看中了這一點。據2020年8月資料,抖音日活使用者超過6億,有超過 481 萬的娛樂內容創作者。2020年娛樂相關內容在抖音登陸了 18587 次熱點榜,是名副其實的熱度製造機。其中明星內容佔比最高,佔 67。32% 。

每天都會產生海量與明星相關的影片內容,這些內容來源紛繁複雜,素材使用重複性大。很多素材也被黑產賬號重複使用,無疑給平臺清理監管增加了很大的難度。

“內容至上,安全第一”早已成為了網際網路內容平臺的普遍共識。“假靳東”事件發生後,抖音釋出了《抖音打擊仿冒名人黑產的處罰公告》。從公告內容以及抖音的稽核策略來看,從機器檢測到人工稽核再到網友舉報,可謂三管齊下。

此前,公安機關也已經發出了“騙子冒充明星詐騙”的騙局警示,以提醒大眾。

在網路時代,“高仿明星”產業鏈就如同電信詐騙一樣無孔不入,平臺已經在完善監管措施,公安機關已經在嚴厲打擊,立法部門也在不斷完善,而作為網路上的每一個個體,也都需要理性追星,提高警惕,只有這樣才能讓高仿號詐騙徹底失去生存之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