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宰相劉羅鍋,真配稱“好官”?其實,他比貪官和珅更可恨

想必大家小時候,都看過宰相劉羅鍋,他智鬥和珅的故事。劉羅鍋,本名劉墉,是清朝時期的名臣。他分別歷經了乾隆、嘉慶兩朝,雖被時人稱為“濃墨宰相”,但其僅官至體仁閣大學士卻從未入值軍機,並不能算作真正意義上的宰相。

清朝宰相劉羅鍋,真配稱“好官”?其實,他比貪官和珅更可恨

而劉墉的父親才是一個真宰相,劉墉之所以能得朝廷重用並官至大學士,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父劉統勳的巨大影響。而對於影視劇中,他和和珅對抗的故事,不好意思,無論是紀曉嵐還是劉墉,根本就沒資格和“威福由己、權傾一世”的和珅對抗。

雖然在真實的歷史上,和珅非常有才幹,非常能做實事,能得到乾隆皇帝的喜愛和重用。但是不管和珅擁有何種才能,如何取得乾隆皇帝的特殊恩寵,他都理所應當被列入清朝的“貪官、奸臣”之列。

畢竟,和珅所貪汙的鉅款,在史書評價上,抹去了他幾乎所有的功績。毫無疑問,和珅是封建官吏的負面典型,可是在嘉慶四年奉旨辦理和珅“植黨營私、擅權納賄案”、被後世評價為“忠君、愛民、清廉”等諸多美名的“劉羅鍋”就是封建官吏的正面代表嗎?

清朝宰相劉羅鍋,真配稱“好官”?其實,他比貪官和珅更可恨

其實不然,乾隆十六年,因為其父劉統勳的影響,劉墉得以略過了縣試、府試、院試和鄉試等四級考試,直接進入會試和殿試階段併成功考得“二甲第二名”,獲得了“進士”身份。而後,劉墉歷任翰林院庶吉士、散館編修和侍講,算是正式踏入了仕途。

乾隆二十六年,江蘇省監生閻大鏞因抗繳皇糧而被捕入獄,主管一省學子的劉墉負責審理此案。案件審理過程中,劉墉發現了閻大鏞所著《俁俁集》中的反清詩稿便立即上報乾隆皇帝。乾隆皇帝一邊下令“當引呂留良之例嚴辦”,株連甚廣;一邊高度評價了劉墉的“忠心之舉”。自此以後,劉墉果然迎來了仕途上的春天。

但是在劉墉仕途最鼎盛的時候,因其父劉統勳病逝,劉墉便開始了三年的服孝期。乾隆四十一年,劉墉再次受其父影響而被晉升為內閣學士,行政級別達到了省部級正職。可讓劉墉沒想到的是,乾隆皇帝並未打算讓其於京中任職,僅在第二年並將其再次任命為江蘇學政。也就是說,轉了一大圈,耗時18年,劉墉又回到了當初讓其迎來仕途春天的江蘇。

清朝宰相劉羅鍋,真配稱“好官”?其實,他比貪官和珅更可恨

回到老地方,劉墉便用了幾乎同樣的辦法來贏得乾隆皇帝的注意。乾隆四十二年,江蘇舉人徐食田因為土地糾紛而被同鄉告發,狀告其祖父徐述夔所著《一柱樓詩集》中的“明朝期振翮,一舉去清都”詩句明顯帶有反清思想。劉墉獲此舉報,簡直如獲至寶,趕緊上奏乾隆皇帝,最終釀成了清朝歷史上有名的文字獄大案——“一柱樓慘案”,株連200餘人。

乾隆四十六年,時任湖南巡撫的劉墉被調入京城,出任都察院左都御史。都察院左都御史擁有糾察、彈劾上下官吏的絕對權力。也就是說,此時的劉墉,絕對有資格成為權勢正盛、聖眷優渥之和珅的對手。

可自乾隆四十七年到和珅被扳倒的嘉慶四年,劉墉到底幹了什麼呢?

清朝宰相劉羅鍋,真配稱“好官”?其實,他比貪官和珅更可恨

乾隆五十二年,劉墉洩露御前談話內容而被乾隆皇帝嚴厲申斥,並剝奪大學士職務;乾隆五十三年,劉墉監管的國子監發生賄賂案而被嚴厲處分;乾隆五十四年,上書房師傅因下雨而久不到書房,身為上書房總師傅的劉墉不予糾正而被直接降職為侍郎銜;乾隆五十八年,劉墉出任會試主考,因安排適當、閱卷草率又被乾隆皇帝罵得狗血淋頭。

也就是說,大貪官和珅最為囂張的時期,劉墉幾乎全部是懶散、無為的狀態。而劉墉的仕途上升之路,是踩著文人墨客的血上去的。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