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美人的驚豔,源於古風飾物巧奪天工的設計

在古風插畫的繪製中,我們自然也不會忘了給畫中的美人添上髮飾。雖說美人之姿不是依靠髮飾體現的,但確實能作為畫龍點睛的一筆。或華麗或清雅,美人的光輝在珠寶的照應下更加明豔動人,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那些美人的儀態萬千吧。

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東西很多,不是幾篇就可以窮盡的。今天小編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古風美人身上的驚豔之筆——古風飾物。這裡,小編將按照裝飾的身體部位,把古風飾物分為耳飾、頸飾、手飾、腰飾幾大類進行講解。

古風美人的驚豔,源於古風飾物巧奪天工的設計

飾物在古風插畫中的應用(作者未知,圖侵刪)

【耳飾】

據傳,在中國歷史早期,耳飾只盛行於少數民族之間,而在漢族聚集的中原地帶,這種風氣並未形成。一直到宋代,古代女子才以戴耳飾為風尚。

舊時的耳飾主要有以下幾種:耳璫、耳墜、耳環、耳丁。現代姑娘對耳墜、耳環、耳丁這些飾物的形式應該並不陌生,只不過上面所偏愛的裝飾物不同罷了。那耳璫又是怎樣的呢?

耳璫是漢代女子最常見的一種耳飾,外形基本分為腰鼓型、喇叭型、無孔型三種,其中又以腰鼓型最為流行。腰鼓型耳璫,顧名思義,就是中間細、兩頭寬,形似今天的腰鼓。說真的,帶這種耳璫可是需要相當大的勇氣!女子佩戴它時,先要在耳垂上穿孔,因為耳璫的兩端比較寬大,這個孔要足夠大,這樣才能將其插入孔中。這個耳朵需要的承受力還真不是一丟丟。

古風美人的驚豔,源於古風飾物巧奪天工的設計

▲漢代琉璃耳璫的代表式樣

不過,顯然古代女子嫌這還不夠折磨人,還要往耳璫上系墜飾。佩戴時,先將耳璫嵌入耳洞,再將細線穿過璫孔,繫結於耳下。這樣既有墜飾搖曳生姿,更添美態,同時也將耳璫縛在耳上,不易脫落,簡直一舉兩得。

這種繫有墜飾的耳璫,也被稱為“懸珥”。漢代的一些后妃公主就常將懸珥繫於髮簪之首,然後插簪於髮髻,名曰“簪珥”。簪珥”是一種象徵性的耳飾,其用意和古代帝王冕冠上的“充耳”一樣,意在提醒自己不要妄聽閒言碎語。

漢代的耳璫多為玻璃材質,古書記載它“琉璃色澤光潤,逾於眾玉。”(古代人們稱玻璃為“琉璃”), 光彩甚至超過了美玉,真想讓人一睹它的迷人風采,奈何美物難再得……

古風美人的驚豔,源於古風飾物巧奪天工的設計

▲耳璫式樣的演變:左圖為簪珥,右圖為懸珥

有別於漢族女子的一耳一墜,滿族女子所戴的耳飾是”一耳三鉗”,即在一個耳朵上戴三件耳飾,可以是環,也可以是墜。三個耳洞是滿族女子必須遵守的習俗,她們從小就要在耳垂上扎三個小孔,同時戴上三隻用名貴材料製成的耳環。滿族入關後,皇帝選秀女都要專門派人檢查女子的耳洞,如若不符合規範,連父母都要受到處罰。

喜歡看清宮劇的童鞋們,下次不妨可以仔細觀察下這個細節。不過,現在很少有古裝劇是尊重史實的,大家看看就權當娛樂吧。

古風美人的驚豔,源於古風飾物巧奪天工的設計

▲清代皇后像:清代服飾制度規定,皇后、妃、嬪、公主、福晉戴耳環,多至三對。右圖為金環鑲東珠耳飾,應為圖中皇后所戴。

【耳飾欣賞】

古風美人的驚豔,源於古風飾物巧奪天工的設計

▲漢代琉璃耳璫實物

古風美人的驚豔,源於古風飾物巧奪天工的設計

▲耳墜,左圖為明代葫蘆形耳環。葫蘆耳環是明代的流行樣式,這可能當時明朝皇室信奉推崇道教有關,同時葫蘆又諧音褔二字。

古風美人的驚豔,源於古風飾物巧奪天工的設計

▲左圖:珊瑚翠鳥羽毛耳墜;中間:點翠琉璃鍍金耳環;右圖:鑲寶石白玉墜金耳環

古風美人的驚豔,源於古風飾物巧奪天工的設計

▲左圖:清代宮廷鑲珠翠耳環兩對;右圖:同治年攢珠海棠花耳環

古風美人的驚豔,源於古風飾物巧奪天工的設計

▲耳釘比耳環小,形如釘狀,現代也很常見

【項飾】

提到頸部的裝飾物,我們很自然就會想到項鍊,進而聯想到西方諸如卡地亞、寶格麗等奢侈珠寶品牌。看到玻璃櫥櫃裡那些流光溢彩的珠寶,多少女人或許都會如電影《蒂凡尼的早餐》裡的女主角霍利那樣,目光被這些珠寶勾住,邁不開腿……

穩住!千萬別被歪果仁的珠寶勾去了魂,咱們民族也有裝飾光潔脖頸的美物呢。項飾一般分為項鍊、項圈、瓔珞。這三者雖都是纏繞於頸部的飾物,但也有諸多不同。

項鍊是以一根長鏈穿以各色珠寶玉石,下方懸有精美的墜飾,以達到畫龍點睛的效果;也有配以搭扣、以便摘取的短鏈。

古風美人的驚豔,源於古風飾物巧奪天工的設計

▲項維仁工筆美人圖:圖中美人所戴或為長項鍊(左圖);畫師ruby可可:圖中美人所戴即為短項鍊(右圖)

瓔珞和項圈兩者常被混同,就繁複華麗的程度來說,項圈比較簡約,一般是用金、銀、銅等金屬煅制的素圈,而瓔珞常以項鍊和項圈為基礎,在上面懸掛各種珍寶串飾,從頸部一直垂至胸前,有的甚至垂到足踝。可見,瓔珞的形制之大,在項飾的家族中最為華貴。

古風美人的驚豔,源於古風飾物巧奪天工的設計

▲瓔珞(左圖)VS項圈(右圖):一個素雅,一個華貴

瓔珞分為項圈式和披掛式兩種:項圈式瓔珞以項圈為主體,其墜飾多搭配長命鎖、如意、護身符等吉祥物,又叫瓔珞圈。項圈式瓔珞一直流傳到明清,且因《紅樓夢》而被世人所知曉。在這部名著中,王熙鳳、賈寶玉、薛寶釵等人都佩戴有瓔珞。

古風美人的驚豔,源於古風飾物巧奪天工的設計

▲在《紅樓夢》中,王熙鳳、賈寶玉、薛寶釵等人都戴有瓔珞佩飾

這裡,需要提一下項圈式瓔珞比較常見的墜飾——長命鎖。長命鎖呈古鎖狀,上面一般鏨以“長命富貴”“福壽安康”等祝福文字,以及仙桃、蝙蝠、金魚、蓮藕等吉祥圖案。長命鎖,可以稱之為中國人的護身符,一般掛於孩子的脖子上,承載著父母長輩希望這個孩子健康長大的美好祝福。許多兒童從出生不久起就掛上了這種飾物,一直到成年方才摘下。直到今天,我們還可以在一些孩子身上看到這種佩飾。

古風美人的驚豔,源於古風飾物巧奪天工的設計

▲古風插畫中的應用(作者未知,圖侵刪)

披掛式瓔珞不僅形制更長,款式也更為多樣,但或許因為其太過繁複,不便於日常佩戴,因此並未像項圈式瓔珞一樣在中原地帶流行開來,多用於舞蹈飾物。

其實,瓔珞最初是古代印度佛像頸間的一種裝飾,並不是中國的流行佩飾。到了唐代,瓔珞才開始在皇宮中的歌舞妓和侍女中盛行開來。

古風美人的驚豔,源於古風飾物巧奪天工的設計

▲敦煌女供養人脖子上佩戴的即為瓔珞

【項飾欣賞】

古風美人的驚豔,源於古風飾物巧奪天工的設計

▲瓔珞

古風美人的驚豔,源於古風飾物巧奪天工的設計

▲瓔珞

古風美人的驚豔,源於古風飾物巧奪天工的設計

▲民國 銀燒琺琅彩長命富貴鎖;銀燒琺琅彩蝶戀花長命鎖

古風美人的驚豔,源於古風飾物巧奪天工的設計

▲翡翠長命鎖

古風美人的驚豔,源於古風飾物巧奪天工的設計

▲項圈

古風美人的驚豔,源於古風飾物巧奪天工的設計

▲清金鑲青金石領約,后妃所用

【手飾】

下面,請大家接著跟隨小編,將眼光投向古代美人手腕上的飾物——手鐲。這是一種套在腕上的環形飾品,多由金銀玉等材質製成。手鐲貫穿古今、經久不衰,即使在21世紀的今天,仍然是姑娘的心頭好。

早在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已經開始佩戴手鐲了。唐宋以後,其造型也越加豐富,比如圓環型、串珠型、絞絲型、辮子型、竹子型等等。明清乃至民國,金鑲嵌寶石的手鐲尤其盛行。

古風美人的驚豔,源於古風飾物巧奪天工的設計

▲【古風插畫教程】古風配飾金鑲玉鐲PS古風影片教程(戳此觀看免費影片教程)

古風美人的驚豔,源於古風飾物巧奪天工的設計

▲項維仁工筆美人圖

大家知道,手鐲是戴在手腕處的,後由於受西漢時西域文化與風俗的影響,手鐲佩戴的位置移至上臂,稱之為“臂釧”,從此讓裸露的手臂又成了一個女子展現美的地方。尤其在夏秋兩季,臂的重要性和魅力,往往不亞於臉部。

與手鐲相較,臂釧的紋飾更為繁麗,後還發展出一種螺旋圈狀的形制,所盤圈數多少不等,一般三至八圈,也有多到十二三圈的,又名“跳脫”。而且,臂釧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戴的,只有上臂渾圓的女子才有這資格。因為瘦弱的女子,手臂上多沒有脂肪或脂肪分佈不均勻,臂釧箍緊了會影響血液迴圈,鬆了又會掉下來。而上臂渾圓的女子,能將臂釧服帖地箍在手臂上,襯托出健美的風韻曲線。遺憾的是,隨著禮教的日漸加深,臂釧只能隱藏在長袖中,失去了最初的裝飾功能。

古風美人的驚豔,源於古風飾物巧奪天工的設計

▲明·金臂釧

除了手鐲和臂釧,還有兩種和“手”息息相關的飾物——戒指和指甲套。

戒指和手鐲一樣,古已有之,其緣起頗有意味。據傳,戒指起源於古時的中國宮廷,作以記事之用。記啥事呢?當時皇帝都是三宮六院、嬪妃成群的,女人一多容易出亂子。所以,只要皇帝看上了某個妃子,宦官就記下她侍奉君王的日期,並在她右手上戴一枚銀戒指作為記號。如果后妃懷孕了,宦官就會給她戴上一枚金戒指上,以示戒身。戒指之所以稱為“戒指”,意義便在於此吧。今天,我們戴戒指,除了裝飾外就是為了表明婚姻狀況。這何嘗不是一種“戒”呢?

古風美人的驚豔,源於古風飾物巧奪天工的設計

▲古時戒指,除了裝飾,還有一種“戒身”的意味

說完戒指,我們再來說指甲套。嗯,你現在一定想起清宮劇中那些娘娘們手指上那些長長的甚至有些嚇人的玩意兒了吧,哈哈。

娘娘們待在後宮沒事做,奈何長夜漫漫,怎麼辦呢?留指甲玩唄!不過留過指甲的姑娘都知道,要將指甲留到一定長度是不容易的,而且稍不留神,就會折斷。所以,為了保護這些指甲,就在手指上套了這麼一個套筒。除了大拇指需要靈活不受限制外,其餘各指均可飾戴,既可以對稱成套地戴,也可以單手或單指戴飾。

你可能會納悶,要是夏天戴著這個套筒,還不難受死了?這你就想多了,這些指甲套的製作工藝可是一流的,鏤空、鏨花、鑲嵌等裝飾手法兼具,紋樣大小由基部到指尖順勢而收,背面多為鏤雕,這樣小手指就不會憋得慌啦。

古風美人的驚豔,源於古風飾物巧奪天工的設計

▲清·玳瑁嵌珠寶花卉指甲套(左);銅鍍金累絲古錢紋指甲套(右)

古風美人的驚豔,源於古風飾物巧奪天工的設計

▲指甲套在古風插畫中的應用(畫師淺魚)

【手飾欣賞】

古風美人的驚豔,源於古風飾物巧奪天工的設計

▲鑲金寶玉臂釧

古風美人的驚豔,源於古風飾物巧奪天工的設計

▲清·金質冰梅紋嵌螺鈿手鐲

古風美人的驚豔,源於古風飾物巧奪天工的設計

▲清 珊瑚帶珠翠壽字紋手串;金鑲珠翠軟鐲

古風美人的驚豔,源於古風飾物巧奪天工的設計

▲鑲玉翠玉扳指

古風美人的驚豔,源於古風飾物巧奪天工的設計

▲清·長壽黃金和珍珠護甲;清·銀燒藍指甲套

【腰飾】

中國古代的腰飾可比今天豐富多了,比如玉佩、香囊、荷包、帶鉤以及其他腰間攜掛物。這裡主要講古風插畫中常用的腰飾——玉佩、香囊、荷包。

中國人對玉的喜愛是不言而喻的,玉代表君子的一種高尚節操,所謂“謙謙君子,溫潤如玉”,而且在老百姓眼裡還有辟邪消災的功效。這樣的好東西,當然要時時刻刻戴在身上了。

在中國古代,人們身上的任一飾物無疑都帶有一定的社會意義,玉佩也是如此。在春秋戰國時期,貴族們就時興帶“組佩”來彰顯自己的身份。組佩包括多件小玉佩,再用絲線串聯結成,極盡繁縟華麗。一個人的身份越是高貴,他所佩戴的組佩結構就越複雜,長度越長。

古風美人的驚豔,源於古風飾物巧奪天工的設計

▲組佩,包括多件小玉佩,再用絲線串聯結成,極盡繁縟華麗

魏晉以後,男子佩戴這種組佩的就很少了,多佩戴簡單的玉佩,不過古代女子在很長時間裡都依然佩戴組佩。在組佩眾多的款式中,尤以明代的“禁步”最為複雜。之所以將其稱為“禁步”,就是因為它有約束女子舉止,從而規範儀態的作用。

令今人頗為訝異的是,一個區區佩飾又是如何能做到約束一個人的舉止?聽小編細細道來:女子將禁步繫於腰間後,只要輕移蓮步,禁步上大大小小的墜飾就會碰撞發出聲響。如果聲響叮噹悅耳,則說明女子步履輕盈,不失大體;如果墜飾發出的聲響叮噹亂響、沒有節奏,則就是在女子發出警告了:你走太快太急了,需要調整自己的步態,不然可就有礙觀瞻啦!

嘖嘖,是不是有一種歎為觀止的感覺?有人就指出,明代是一個對女子非常殘忍的時代,我們現在所知道的“貞女現象”就是從這時候開始的。另一方面也說明明代對女性形象的要求之高,不僅涉及視覺上的美感,還有聽覺上的。

古風美人的驚豔,源於古風飾物巧奪天工的設計

▲組佩:明代·玉禁步,有著約束女子舉止,從而規範儀態的作用

玉佩除了上面說的組佩,還有單佩。顧名思義,單佩就只有一個玉佩,但玉佩的樣式卻非常豐富。

古風美人的驚豔,源於古風飾物巧奪天工的設計

▲單佩:金萱草花佩(右);清·玉鑲金嵌鑽石及寶石珮(左)

古風美人的驚豔,源於古風飾物巧奪天工的設計

▲玉佩在古風插畫中的應用(右圖為畫師貓君大白;左圖作者未知,圖侵刪)

和玉佩相比,荷包在古人生活中所承擔的實用功能更多。因為古人的衣服沒有口袋設計,隨身攜帶的財物、手帕等物件就都會存放在荷包裡,有點像我們今天的零錢夾。當時人們一般將荷包掛在腰上或者同腰帶結合成為束腰的一部分。

古風美人的驚豔,源於古風飾物巧奪天工的設計

▲荷包,承擔著古人衣服口袋的功能,可以裝財物、手帕等物件

香囊和荷包的樣式有點類似,不過功用完全不同——用於存放香料及藥材,有辟邪去災之用,可以繫於腰間,也可繫於床帳或車輦上。其頂端有便於懸掛的絲絛,下端繫有結出百結(百吉)的繫繩絲線彩絛或珠寶流蘇。香囊不僅質地種類很多(有玉鏤雕的,金累絲、銀累絲、點翠鑲嵌和絲繡的),形狀也是千變萬化,如圓形、方形、橢圓形、倭角形、葫蘆形、石榴形、桃形、腰圓形、方勝形等等。

古風美人的驚豔,源於古風飾物巧奪天工的設計

▲象牙雕彩繪香囊(左圖);白玉雕福壽紋香囊(右圖)

【腰飾欣賞】

古風美人的驚豔,源於古風飾物巧奪天工的設計

古風美人的驚豔,源於古風飾物巧奪天工的設計

▲各式玉佩

古風美人的驚豔,源於古風飾物巧奪天工的設計

▲清·玉雕香盒;象牙雕瓜香囊

古風美人的驚豔,源於古風飾物巧奪天工的設計

▲清·金制鏤空香囊(左);清·碧玉鏤雕花卉荷包形香囊(右)

結語:正如那首定情詩所寫的:何以慰別離?耳後玳瑁釵。何以結相於?金薄畫搔頭。何以致區區?耳中雙明珠。何以致拳拳?綰臂雙金環。何以致契闊?繞腕雙跳脫。何以道殷勤?約指一雙銀。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後。何以結恩情?美玉綴羅纓。

美的東西,就要與最愛的人分享,古今很多情感原都有相通之處。

宣告:文/安靜的橘子,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