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讀得詩一首

今日霜降,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雖然不是響晴的天氣,卻沒有風,晌午氣溫竟有十八九度,比起陰雨天,不知要強多少倍。這天恰逢週末,到公園散步的人很多。園裡的花草樹木都染上了一層秋色。金堤河的水位已經下降許多,原先淹沒在水裡的石頭、土丘一個個探出了腦袋。不管走到哪裡,看向哪裡,都感覺更加開闊、明晰。這裡好像與不遠處的城市和目力所及的道路完全隔絕開來,是完全不同另一個世界,醇厚靜好。

霜降讀得詩一首

每到一個節氣,我會習慣性的去聯想一些詩。溼地公園的風景,也很有詩意,但要用一些詩句去描摹,又一時想不起契合的詩句。應是自己讀詩太少的緣故吧,想起的如“霜葉紅於二月花”、“無邊落木蕭蕭下”、“衡陽雁去無留意”的一些詩句,詩句中既無“霜降”二字,又與當下意境迥異。

寫霜降的詩肯定是很多的,不妨在網上搜一下。結果當然不出所料,詩歌很多,絕大多數都是我未曾讀過的。其中一首感覺蠻有意思,用近似白話的語言寫了秋景,還有通俗的哲理不辯自明。

霜降讀得詩一首

這首詩只有四句:山上青松山下花,花笑青松不如他。有朝一日寒霜降,只見青松不見花。這首詩最早的出處是南北朝慧光和尚的一首佛家偈子,後來被馮夢龍引用在《醒世恆言》中,故宮的一個瓷器上也有同樣的一首詩 。

詩的意思淺顯易懂。翻譯過來就是:春天來了,山下野花爛漫,花朵灼灼,鮮豔美麗,馨香遠播。它們好不得意地昂著頭,嘲笑山頂的青松單調乏味,無花無香。寒風漸起,冬天來了。山下百花凋零,只有枯枝敗葉在寒風中瑟瑟發抖,而山頂的青松蒼勁依然,綠陰不減。

既是禪師偈語,詩歌重點肯定是講道理的。不管是闡釋經典,還是面芸芸眾生宣講普世價值觀,都期望達到點化啟迪,喚醒頓悟的目的。這首短詩以花喻人,已景喻世,細讀耐人玩味。這是寫人心,也是講人性;這是寫胸襟,又是講修養。禪師把深邃的佛家教義融入詩中,把原本高深的道理,講得明明白白,輕輕鬆鬆。慧光和尚,真不愧為高僧。

霜降讀得詩一首

緊接這幾句詩是另外四句話,相信大家也都能讀懂:惡是犁頭善是泥,善人常被惡人欺。鐵打犁頭年年換,未見田中換爛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