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散文:撿花生

鄉土散文:撿花生

花生情緣

從小到大,在農村長大的我至今有兩樣東西沒有吃傷過,一是花生,二是紅薯。而我對花生更是情有獨鍾。一年四季家裡頭都有,不管是生的還是熟的都要得,餓了可以充飢,閒時可做零食,特別安逸。尤其是近年來,各種高階宴席上,都少不了它們的身影,加上玉米棒子、芋兒、土豆一起蒸熟,還美其名曰“五穀豐登”。

謎語“麻房子,紅帳子,裡邊睡了個白胖子”說的就是花生。花生的吃法很多,既可以生吃,也可以煮熟或炒熟了吃。生花生養胃,熟花生有味。如今的大排檔、燒烤攤,花生都是下酒首選的食材,便宜又實惠。

小時候,只有過年過節或者家裡來人來客才吃得成花生。生產隊分的花生一般是用來做種的。只有到了冬天,地裡的農活忙完了,一家人把儲存好的花生拿出來,剝掉殼殼,經篩選留足種子後,那些癟的小的破損的花生米,才可以用來吃。小時候,我最喜歡吃炒花生。把花生用細沙子拌起用柴火在鐵鍋裡炒,一定要掌握好火候,否則容易炒焦,那就實在可惜。每當大人炒花生的時候,小孩子一般會圍在灶臺邊,盼著大人不小心把花生炒出鍋邊來幾顆,就趁機搶了吃。特別是快炒好的時候,滿屋飄香,看著外黃裡酥又香又脆的花生出鍋了,饞得人直流口水。這時候,大人是不準吃的,說是吃了熱花生會拉肚子,必須等晾冷了再吃。那時候吃花生就像吃肉樣,香得很。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炒花生,孩子們穿上新衣服走親戚或串門,包包裡一定是滿載而歸。

鄉土散文:撿花生

大集體的時候,我最喜歡收穫花生的季節。先是挖花生,然後是撿花生,還有就是去保管室玩,因為院壩頭曬有花生,凡是有花生的地方都不放過,總想吃上幾顆才甘心。挖花生的時候是不準小孩子進場的,收工後大人離開都要搜身,地裡還要留人守護,每天必須挖完一塊地。只有等一塊地的花生挖完了,生產隊長清場後一聲吆喝,大家便蜂擁而入,跑進地裡撿花生。男女老少齊上陣,扛上鋤頭,提起撮箕,有的背個包包,進地後還要畫個圈圈,不準其他人進入,然後開撿,比挖花生場面還壯觀。有經驗的就專門去地邊地角上撿,因為那些沓沓才有貨,一般撿得到兩斤以上就算收穫頗豐了,運氣不好的話只能撿到半斤左右。挖花生的是不允許撿花生的,這個你懂的。據說有的大人很狡猾,在挖花生的時候就做了手腳,把花生埋在土裡,做個標記,等到開始撿花生的時候,特地交代自己的子女去那兒撿,這種情況如果被人檢舉,那就會扣工分。或許大多數人都這樣幹過,均心照不宣,只是不能弄得太多太顯眼。

記得每當麥子成熟的時候,花生地裡還會生出一些花生芽來,把乾裂的地皮拱開一條縫,極像躲在花雨傘下的小朋友一樣,露出半個圓圓的腦袋來,窺探著外面的世界。這時候,如果你把花生芽連根挖回去,泡鹹菜或煮熟了涼拌起來吃,也是一道可口的美味。

鄉土散文:撿花生

我與花生有緣,大概都是來自鄉野,土生土長,永遠帶著泥土氣息之故吧。而關於花生的這些往事,早已成為遙遠的兒時記憶。在那個缺衣少吃的歲月,生活的艱辛由此可見一斑,生長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的你我是難以忘懷的,宛如陳年老酒,歷久彌香。

審閱:吳利強

簡評:作者由炒花生、吃花生,聯想到上世紀六十年代集體挖花生、撿花生,花生與作者結下了不解之緣,也記錄了時代的變遷。

終審:嚴景新

作者:侯慶倫

編輯:卜一

每日刊發作品優選紙刊《中國鄉村》雜誌,凡上刊者免費包郵贈送樣刊

投稿必須原創首發,投稿郵箱:zxmtth@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