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見胡雪巖,不寒喧也不讓座:“聽說你是個商人,很闊嗎?”

“準備四十萬銀兩,有困難嗎?

”兩江總督左宗棠匆忙把胡雪巖招到江寧,要他準備好四十萬銀兩。讓人馬先開動起來。

跟著左宗棠這麼多年,胡雪巖從來沒有讓左宗棠失望過,所以養成了左宗棠這個脾氣。

左宗棠見胡雪巖面上有些遲疑,便又問了一句:“有什麼困難嗎?”胡雪巖想了想,不想讓左大人失望,所以就答應道:“請左大人放心,我會盡力想辦法的。”

這也是常年養成的習慣,胡雪巖總想事事做得滿意,可是很快他就發現了,什麼事都滿意是不太容易實現的。

左宗棠見胡雪巖,不寒喧也不讓座:“聽說你是個商人,很闊嗎?”

紕漏從這開始,胡雪巖沒能保住自己畢生的心血,最終導致傾家蕩產。

胡雪巖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呢?他和左宗棠是什麼樣的關係呢?又為什麼會因為左宗棠的一句話而導致傾家蕩產呢?胡雪巖,本名胡光墉,字雪巖。一個晚清時期,御賜黃馬褂的紅頂官商人。

縱觀他的一生,可以分兩個時期:

01 第一時期發展期,識人做事有眼光

他出生於安徽省徽州績溪縣湖裡村,幼年時期,家境清寒。其實,胡雪巖祖上是做河船生意。胡雪巖爺爺那一輩兒,因為沙船生意小有富足,便把家人從徽州績溪老家遷到了杭州。績溪全都是山地,耕地少。全年的收成加起來,也只能供三個月的口糧。

不足的糧食,只有向外地去購買。所以徽州人為了生計,基本都脫離了農村,到城市去經商。幾千年來,徽州人命中註定要做生意的人。也就是後來的徽商。

胡雪巖父輩也一直跑船,不成想一個表爺起了貪念,壞了船業規矩,自己跑單,遭了劫,連船帶人都沒了。幾輩人的心血毀了,爺爺一口急火攻心,走了。父親變賣了家產還了債。從此家道沒落。胡雪巖這時已經上學了,但是突遭變故,只能邊自學邊做零活。

胡雪巖十四歲進了錢莊當學徒,聰明的人在哪裡都會發光的。他腦瓜靈活,手腳麻利,嘴上功夫也不錯。其他夥計,單手待他都挺好,經常帶他出去辦事,他也樂得跑腿打雜,探風送信兒。

“哪位是胡大人”?一天一大早,店裡忽然來了一個小魚倌兒,拎了四條大鯉魚,點名要找的“胡大人”。原來是“胡大人”幫助他把一船的活魚全買了,還給以後網到的魚找到了銷路,所以拿來兩對鯉魚來拜謝。

左宗棠見胡雪巖,不寒喧也不讓座:“聽說你是個商人,很闊嗎?”

“可是“胡大人”是什麼樣的人?”老闆問。“瘦瘦的,高高的,一顆門牙還掉了。”店裡的夥計“轟”的一下都笑了。掉了門牙的瘦高個兒不就是胡雪巖嗎?老闆有些不高興:“你怎麼就成“胡大人”了?”

胡雪巖機智的回答:“小的表哥就叫我達仁,通達的達,仁義的仁。老闆一聽也樂了,正好一早兒就送魚,是個好兆頭,老闆一高興,正式把胡雪巖從學徒升為夥計。

胡雪巖在錢莊因為頭腦靈活,善於經營,所以做的是如魚得水。可是因為一時義氣,幫助了兩個落魄之人—王有齡,蔣營官。老闆覺得他膽子太大,不好管教,就被老闆開除了。胡雪巖不得不離開待了十幾年的地方,其他錢莊也不願僱用他了。

可是有山窮水盡,就有柳暗花明,在胡雪巖沒有收入,妻子又將生孩子時,蔣營官投桃報李,帶來了鉅額資金,資助他開了“阜康錢莊”。而王有齡也因為他的幫助,衣錦榮歸。念及舊恩,在王有齡升為浙撫時,胡雪巖也捐了官,接管了糧臺,逐漸打下了在杭州發展的基礎。

這就是胡雪巖認人、識人的眼光,同時也說明了年輕的胡雪巖,為人處世之道:慷慨俠義,膽識過人,不以目的去結交朋友。

左宗棠見胡雪巖,不寒喧也不讓座:“聽說你是個商人,很闊嗎?”

02 第二時期事業高峰期,慷慨俠義膽識過人

胡雪巖的這個時期也是與左宗棠的政治命運息息相關的。

接觸到左宗棠也是在王有齡敗給了太平軍,困在杭州,等不到援軍,自縊身亡之時,胡雪巖押運二十船軍械糧食,不能往回走,只能冒險送給左宗棠。

左宗棠覺得胡雪巖把王有齡扔在杭州,自己逃走,是個輕義重利的商人,並且有耳目說:胡雪巖出杭州前,拿了王有齡十萬官銀。而左宗棠是出名的犟脾氣,人稱“左騾子”。所以一進門,連座都沒讓,冷冷地問道:“你就是胡雪巖嗎?”

胡雪巖見座也沒讓,站在那裡有點不知所措,忙作揖:“浙江糧臺參見左大人”

左宗棠又冷冷地道:“聽說你是個商人,很闊嗎?”

胡雪巖說:“闊到說不上,只是比一般人稍舒服些”。左宗棠鼻子裡“哼”了一聲,讓胡雪巖坐下,又突然問道:“你和王大人關係甚好,為什麼現在一個人活著?”

這話極不友好,胡雪巖只好說:“左大人,容我如實告知。”

便把杭州被圍,他在城裡辦施粥廠,後來城裡斷糧,王有齡如何以“趙氏託孤”為喻,跪求自己出城,想辦法多救些百姓的事兒一一說出。說到王有齡下跪,左宗棠也有些動容。

“這麼說,你還是為了杭州百姓,才這麼委屈求全的?”胡雪巖說:光墉雖無學識,也知人心骨肉,決不會為了私利,忘了恩義。並且王大人交代的公差,採辦軍械糧食共20船,餘款2萬銀票已運到。”

左宗棠見胡雪巖,不寒喧也不讓座:“聽說你是個商人,很闊嗎?”

左宗棠一愣:“你說你運來了二十船糧食?”胡雪巖答:“正是”。左宗棠馬上拉長了聲音:“來人啊,給胡大人上茶。

胡雪巖曾聽說過一個故事:

宋朝蘇東坡去寺廟,廟裡的和尚不識人,怠慢了,只懶懶地說:“茶”。過了一會兒,發現是官人,馬上恭敬地說,“敬茶”。最後發現是鼎鼎大名的蘇東坡,便非常熱情地招呼:“敬香茶”。於是就有這樣一個妙對,說:坐,請坐,請上坐;茶,敬茶,敬香茶。用來挖苦和尚,沒想到今日讓自己碰到了,不覺得好笑。

同時胡雪巖也對左宗棠的脾氣有了瞭解。左宗棠也認可了胡雪巖的用人、識人的本事,感到這是一個值得信賴的人。後來又經過多次共事經歷,向朝廷舉薦胡雪巖,胡雪巖最終成為穿黃馬褂的紅頂商人。

胡雪巖從此開啟了在商言商,在官言官,廣交天下朋友,做天下生意。

03 “仁”“義”無雙胡雪巖

胡雪巖有一個固定不變的宗旨:“花花轎兒人抬人”,指我尊崇你,你自然也就抬舉我了,在經商生涯中始終堅持人亦為核心,堅守“仁”“義”。

左宗棠見胡雪巖,不寒喧也不讓座:“聽說你是個商人,很闊嗎?”

隨著時間推移,盈利無數的日子,胡雪巖開始有化解不開的感覺,連胡雪巖的母親也因為他經手兵器,認為是殺人之物,屬於不祥,所以在家裡設了佛堂,每年還叮囑胡雪巖,一定要佈施,以化解災禍。

一天,遇到京西白雲觀的道人,說:你有些心事在心上,胡雪巖說:“商人為錢愁白了頭,我現在也是這樣”。道人說:“你倒不是愁,是憂,我感覺你對自己賺到手的錢,隱隱約約感到不安”。這一下就說到了胡雪巖的心裡!忙對道人說:“還望道長明示。

”道人說:“你怎麼賺錢那是你個人的事兒,不過要想去了心病,我勸你考慮怎麼花錢?”

如果放在平時胡雪巖肯定不會聽的,但是現在心中正好有個解不開的結:“花到哪一步才算對了呢?”道人搖搖頭說:“你沒理解我的意思,我不是要你大把大把的亂花錢,而是要你忘了,你是一心在為錢做。”

他就又補充道:“我們道家講“忘”,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佛家講一個“空”,你是信佛的,我問你,“空”是什麼”?胡雪巖搖搖頭:“我不明白”。

道人道:“空就是無所謂,就像一個不記事的小孩,你給他一個小泥人,他拿著很開心,“趴”一下鬆手,泥人掉到地上,掉了就掉了,小孩並不關心,這就是我們道家所說的“忘”,也就是佛家所說的“空”。”這麼一比喻胡雪巖心中豁然開朗。

左宗棠見胡雪巖,不寒喧也不讓座:“聽說你是個商人,很闊嗎?”

其實早在杭州被圍的時候,胡雪巖心中就有想法,他就已經開始施藥,送粥了,更是建立了“胡慶餘堂”。但是俗語說得好,救急容易救窮難,應該從根本上改變,要不然到頭來還是一貧如洗。所以胡雪巖又資助了不少私人學堂。

為了保證藥材的質量,親自撰寫了“戒欺”,並製成匾額掛在內堂,時刻提醒著店內夥計,用地道的藥材,精心配製成藥。使之在大江南北聲名鵲起,於是就有了“南有慶餘堂,北有同仁堂”的說法,胡雪巖也被人稱為“江南藥王”。並且在競爭上提倡貨真價實,真不二價,真正體現了他仁心仁義。胡慶餘堂門樓上,如今還保留著胡雪巖的題字:“是乃仁術”四個大字。它體現了胡慶餘堂創辦是為了濟世救人。

胡雪巖經常說::天下的飯,一個人吃不完的,只有聯絡同行,要他們跟著自己走,不管你有多強大,一個人無法獨佔市場。

在與左宗棠來往的當中,胡雪巖也將賺到的錢財,多用在支援洋務運動上。這本身就是一個“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方法。也正是基於這樣的做法,胡雪巖才會受到後人的尊重。他作為封建社會的唯一一位紅頂商人,不僅僅只是為後世提供了很多的寶貴經驗,還讓很多國人感受到了胡雪巖的愛國情懷。

左宗棠見胡雪巖,不寒喧也不讓座:“聽說你是個商人,很闊嗎?”

04 盛極而衰終年慘

盛極而衰是自然法則,胡雪巖的經歷,同樣也印證了這個道理。

當他的生意越做越大,錢越賺越多的時候,就會遭到其他商人的記恨。所以,當胡雪巖在上海創辦蠶絲廠時,不僅遭到了外國洋人的抵制,還讓當地的老商戶感到巨大的壓力,他們聯合起來,一致對付胡雪巖,施加壓力,最終讓他的蠶絲廠賠的血本無歸。

左宗棠這二十年的行軍作戰都是胡雪巖為他置辦軍械,籌集糧餉。沒有胡雪巖,左宗棠就沒了臂膀。現在準備打仗了,李鴻章力主議和,卻礙著左宗棠主戰,所以只能拿胡雪巖開刀了。

先是胡雪巖經手的洋款到期,李鴻章的門人卻推說海關的協餉未到,在等二十幾天。胡雪巖又不願意讓左大人覺得自己在訴苦,只好自己想辦法。可是由於胡雪巖為蠶農考慮,聯合抵制洋商,積壓了兩年的蠶絲,一束沒賣。

最後導致兩千萬的絲,六折,只賣了八百萬。市面上的同行馬上造謠,胡雪巖已經破產了,第二天,屬於胡雪巖的阜康錢莊門口就排起了提款的長隊,兌換了大半天,錢莊就倒閉了。

1883年,60歲的胡雪巖,因絲價大跌,錢莊週轉不靈,同行的嫉妒擠兌,清政府趁火打劫,下令抄家革職。3天之內傾家蕩產,成為了爭奪政治權利的犧牲者。導致62歲鬱鬱而終。

左宗棠見胡雪巖,不寒喧也不讓座:“聽說你是個商人,很闊嗎?”

對於胡雪巖這個人,後世對他褒獎不一,有人說他是死於貪念,如果不是對於金錢的過於追求,就不會被清政府利用,落得個淒涼慘死。

但其實很多人都知道,在晚清時期,那個動盪的年代,胡雪巖憑藉自己的能力,將商業版圖伸向全國,本身已經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不過是因為清政府的軟弱無能,沒有給商人創造很好的經商環境,胡雪巖也因為生意做得太大,招致他人嫉妒,導致身敗名裂。

胡雪巖給後人留下遺言:勿近白虎。也是告誡後人,不要被金錢迷住眼睛。

胡雪巖從一介布衣到富可敵國的“大清紅頂商人”,他創造了一段傳奇,儘管最後以生意慘敗,淒涼離世,但其處世,經商的經驗,確是給後人留下了一筆最寶貴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