絃線打窪、圈足微鼓,黃花梨老筆洗小器大作

筆洗是典型的文房用具,重要性僅次於筆墨紙硯,常規以瓷玉、金石或角牙為主,黃花梨木質的多見於老料新做制器。

絃線打窪、圈足微鼓,黃花梨老筆洗小器大作

取一段黃花梨心材,車削外廓、掏內堂、起足底,然後再稍加修飾,一隻筆洗便大功告成。

絃線打窪、圈足微鼓,黃花梨老筆洗小器大作

直徑可大可小,比例可高可低,新做筆洗簡單易行,取材也十分容易,這是市面上現代製品較多的原因。

絃線打窪、圈足微鼓,黃花梨老筆洗小器大作

出於省料、惜料的原因,老料新做筆洗仿形不仿意,輪廓圓肥、壁厚底淺,造型有些千篇一律,除了黃花梨材質出眾,並未給人更多太美的感覺。

絃線打窪、圈足微鼓,黃花梨老筆洗小器大作

久而久之在人們心目中形成簡單、樸素的印象,殊不知傳世黃花梨筆洗其實是很驚豔的。

絃線打窪、圈足微鼓,黃花梨老筆洗小器大作

黃花梨缽盂形筆洗,直徑

1

2。6

3

。5

釐米,斷代為明末清初時期,估價

4至6萬元。

絃線打窪、圈足微鼓,黃花梨老筆洗小器大作

洗壁菲薄,內表面平滑均勻,掏挖得十分精細,實際上越薄越見功力。

絃線打窪、圈足微鼓,黃花梨老筆洗小器大作

洗底平整,從內弧邊垂直下沉一毫米,底面輪廓完整清晰。

絃線打窪、圈足微鼓,黃花梨老筆洗小器大作

口沿外翻、微鼓、內斂,下方再陰刻兩道,界出一窄一寬兩條絃線。

絃線打窪、圈足微鼓,黃花梨老筆洗小器大作

下面較寬的皮帶線打窪,光照下顯出起伏的弧面,立體感油然而生,畫面層次因此而不同。

絃線打窪、圈足微鼓,黃花梨老筆洗小器大作

從口沿到足底,洗壁外廓自腰間內收,陰刻線、絃線和打窪並舉,線腳相類似,視覺上卻和口沿處不太一樣。

絃線打窪、圈足微鼓,黃花梨老筆洗小器大作

倒轉過來會發現,上下其實是一樣的,光影變換使然,製作講究帶來豐富的線面效果。

絃線打窪、圈足微鼓,黃花梨老筆洗小器大作

外鼓的底沿,在陰刻線的配合下成了圈足,形狀飽滿有張力,使整器落在桌上顯得四平八穩。

絃線打窪、圈足微鼓,黃花梨老筆洗小器大作

筆洗底部踩出兩毫米深圓凹,類似於落堂的方式,目的是消除木頭厚薄不均而留下的殘餘應力,防止日久開裂。

絃線打窪、圈足微鼓,黃花梨老筆洗小器大作

幾百年前的黃花梨老筆洗只有巴掌大,稱之為小器大作並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