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淞創新城: 老工業區蝶變, 闢築城市更新典範

曾經的上鋼一廠高爐,如今化身為“金色爐臺”,既留存工業記憶,也為生產轉型、生活煥新注入活力。寶山區吳淞創新城,上海城市發展中難得的“大衣料子”,正不斷上演從“工業鏽帶”到“藝術秀帶”的生動故事。放眼未來,這裡還有更高追求——緊扣“創新”二字,闢築出城市更新典範。

吳淞創新城: 老工業區蝶變, 闢築城市更新典範

點選載入圖片

一個地區的發展新動能,往往離不開老產業轉型、新產業培育,其驅動力都來自科技創新。也正因此,寶山區委書記陳杰說,這將是一次根本性、戰略性調整,耗時將長達數十年。

為此,吳淞創新城今年向全球公開徵集建設方案。陳杰透露,相關部門正針對入圍方案深入分析,系統謀劃功能分割槽和空間結構規劃,力爭將吳淞創新城打造成為全國老工業基地轉型發展和城市更新示範區、國際創新創意產業功能集聚區。

提升科創濃度,實現更多從“1到100”的創新突破

各類資源匯聚,有助於激發源源不斷的創新策源力。寶山區正積極打通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的種種堵點,吳淞創新城正是其中的關鍵發力點。上週,寶山復旦科創中心宣告啟用。復旦大學12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科技成果轉化基地都將相繼落戶於此。未來,該中心將聚焦化工材料、資訊電子、裝備製造等新興領域,以貫穿全生命週期的科創服務“催化”成果轉化鏈路。

做優創新生態,還需凝結起包括政府、高校、市場等各方智慧。未來,諸多科技金融服務機構也有望進駐吳淞創新城。由此,藉助創新資源要素有機融合,全面提升區域科創濃度。在不少專家看來,吳淞創新城的未來可比肩美國波士頓附近的劍橋肯德爾廣場。從政府推動空間更新、高校主導創新轉型到市場力量參與空間營造,力爭實現更多“從1到100”的創新突破。

注入“藝術+”,始終以人的感受度為衡量標尺

吳淞創新城: 老工業區蝶變, 闢築城市更新典範

點選載入圖片

圖片說明:上大美院效果圖

科技創新,說到底是為人服務,因此要始終將人的感受度置於“優先順序”。陳杰認為,這充分解釋了為何一座城市或一個地區想在科創中求新求變,就必須注入更多藝術元素。

薀藻浜兩岸,居民們欣喜告別往日灰濛濛的日子。截至目前,寶山區共有258家堆場,已清理104家。產業迭代升級,為濱水生產生活塑造出了另一種可能。智慧灣畔,長期閒置的橋蔭空間逐漸點亮。足球場、籃球場……多樣靈動的休閒空間,不僅實現了功能複合利用,也讓都市生活擁有了別樣開啟方式。

吳淞創新城: 老工業區蝶變, 闢築城市更新典範

點選載入圖片

寶山區還規劃打造約560公頃的中央鋼鐵公園,強化吳淞創新城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同時強化中央鋼鐵公園儲存歷史文脈記憶的功能。距離公園不遠處的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吳淞校區),則將進一步改造建設文創基地,將更多生產生活空間還給人民。

迴歸小尺度街區,做優人與人的強連結

吳淞創新城: 老工業區蝶變, 闢築城市更新典範

點選載入圖片

堅持“以人為本”理念,寶山區在規劃中著眼迴歸尺度宜人的小街區,構建層次豐富、結構立體的慢行交通系統,實現公共交通和個人出行的有機協同。特別是,透過提高路網密度、提升交通複合功能,豐富吳淞創新城的“毛細血管”,增加小街區道路的可達性,促進綠色交通、低碳環保。

吳淞創新城: 老工業區蝶變, 闢築城市更新典範

點選載入圖片

環境優先、生態先行,早在吳淞創新城擘畫藍圖之初,這一綠色理念就被寫入規劃中。根據《吳淞創新城建設規劃》,吳淞創新城生態綠地空間佔比不小於25%。此外,由於寶山區地處長江下游區域,每年都可能遭遇颱風、雨季等侵襲。因此,其在建設中還將把海綿城市理念貫穿始終,打造綠色低碳轉型樣板,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建設宜居街區、城區。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