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 工人撿起古墓裡無人問津的泥團, 結果竟然是曹魏的白玉杯

1956年,洛陽一座古墓,考古隊開始撤退,看上去裡面的文物已經被髮掘完了,只留下一個在清掃古墓現場的工人。沒想到,他居然在某個不起眼的角落裡,撿起了一塊價值連城的泥杯子。

當時,這個杯子滿是被泥巴包裹,但這個工人卻絲毫不嫌棄,迅速將杯子塞進了自己的褲兜裡。

1956年, 工人撿起古墓裡無人問津的泥團, 結果竟然是曹魏的白玉杯

這座古墓位於當時的洛陽礦山機器廠,那時候廠房還在緊張建設中,幾個負責挖地基的工人發現了地底下居然有一堵磚牆。這樣的發現,讓施工隊不由想到必然是古墓,便停下了施工,將事情始末報告給了當地文保部門。

雖然考古隊即刻進行了搶救性發掘,但卻還是為時已晚:古墓雖然規格頗高,但由於多次被古代盜墓賊“光顧”,墓中稍有價值的文物早已經被洗劫一空。專家們僅僅在古墓裡尋到了一些陶豬、陶狗和陶罐等生活器具。

1956年, 工人撿起古墓裡無人問津的泥團, 結果竟然是曹魏的白玉杯

在古墓中有一件毀壞的帳構,上面刻有“正始八年八月”的銘文,這給確定古墓的年代提供了直接的線索。據記載,“正始”是三國時期魏國的第三位皇帝曹芳的年號。

等到工人小李一個人收拾古墓裡的殘磚碎瓦時,卻有了個意外發現,在角落內居然有個被泥土包裹的圓柱體。他顧不得將泥巴抹掉,想著能在古墓裡出現的又怎麼會有凡物呢?於是,他便趁著其他人不注意將其收入自家口袋。

1956年, 工人撿起古墓裡無人問津的泥團, 結果竟然是曹魏的白玉杯

只是,小李畢竟是第一次做這種事情,難免心慌,還沒走出甬道,就讓考古隊長髮現了神色異常,稍一詢問,便把事情和盤托出。

考古隊長念及他只是第一次這樣做,加上實際上還沒有造成文物流失,便只是批評一番,便讓其回家了。而考古隊其他人在清理完表面的汙泥後,驚喜地發現泥土底下赫然是一隻通體光亮的絕美白玉杯!

1956年, 工人撿起古墓裡無人問津的泥團, 結果竟然是曹魏的白玉杯

這個玉杯由成色上乘的和田美玉製成,雖然已經有快兩千年的歷史,但依然完好無缺。雖然這個杯子表面沒有任何紋飾,但線條流暢,渾然天成,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據測量,白玉杯高約11。5釐米,口徑約5釐米,摸上去有溫潤感,當真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充分體現了古代中國人的審美志趣。

1956年, 工人撿起古墓裡無人問津的泥團, 結果竟然是曹魏的白玉杯

如此返璞歸真的文物出土,其實和當時的歷史背景也有關。在曹魏時期,曹操和曹丕父子倡導薄葬的風俗,曹操甚至下令禁止厚葬和禁止立碑。當然了,曹操父子推行薄葬的原因並不只是因為曹操等人擔心自己的陵墓被惦記,擔心自己設立摸金校尉而遭遇厄運,其實還有著其他原因。

曹魏政權吸取了當時漢朝厚葬的教訓,避免因為貴族們追求厚葬而大肆搜刮民間財富,導致民不聊生,特別是在外有蜀國和吳國的壓力的時候更要總是重視內部穩定。

1956年, 工人撿起古墓裡無人問津的泥團, 結果竟然是曹魏的白玉杯

如今,這件經歷了千年時光雕琢依然潔白無瑕的白玉杯,被收藏在了洛陽博物館,成為名副其實的鎮館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