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還定三秦戰役時,韓信在哪裡,為何史書上沒有任何韓信的記載!

關於韓信的典故,在歷史是很多的,但是韓信被劉邦重用的過程,也是一個一波三折的故事,韓信投靠劉邦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被重用,只給了一個管理倉庫的小官,結果韓信還犯了法要被處斬,在被砍頭那會,韓信成功地吸引了夏侯嬰的關注,才在刀下被救下來,夏侯嬰之後還向劉邦推薦了韓信,可是劉備仍然沒有重用韓信,劉邦只是任命韓信為治粟都尉的官,就是管理糧食的官員,比之前大了一點。

後來韓信結識了蕭何,蕭何透過與韓信的接觸認為韓信是個人才,也多次劉邦推薦韓信,但劉邦同樣沒有重用,後來韓信意識到劉邦可能不會重用自己,就選擇了逃走,蕭何一聽韓信跑了,馬上去追韓信,因為當時劉邦的封在漢中,那是個遠離中原地處偏僻的地方,所以經常有人逃走,劉邦聽說蕭何也逃了,大吃一驚,他不知道蕭何是去追韓信了。

劉邦還定三秦戰役時,韓信在哪裡,為何史書上沒有任何韓信的記載!

等到蕭何追回了韓信,劉邦才意識到韓信可能是個人才,值得蕭何去追的,絕對不會差,然後劉邦經過與韓信的一番交談,基本上認定韓信是個人才,但劉邦這個人出身底層,他更加重視的是能力,而不是口才,況且韓信跟劉邦講的都是軍事方面的戰略,劉邦也是普通人,對韓信當然也有疑惑,儘管如此,劉邦還是重用了韓信,封韓信為大將軍。

當時劉邦的謀士張良不在身邊,劉邦身邊缺乏謀士,這個時候陳平也沒有投靠劉邦,劉邦想要攻打三秦就得有個合理的戰略,於是韓信給劉邦獻上了計策,但是,劉邦不知道韓信是不是紙上談兵,想要檢驗韓信能力的唯一方法就是實踐,所以劉邦就讓韓信策劃還定三秦的戰略,這個是史書中明確記載了,《史記 高祖本紀》中記載:

八月,漢王用韓信之計,從故道還,襲雍王章邯。

這裡明確說了劉邦是採用了韓信的計策,從故道出軍,襲擊雍王章邯,這也是韓信出現在還定三秦戰役中唯一的記載,所謂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在正史上是不存在的,那是元朝的說曲人編出來的故事,那麼問題來了,還定三秦時韓信在哪裡?

劉邦還定三秦戰役時,韓信在哪裡,為何史書上沒有任何韓信的記載!

可以肯定的是,韓信當時在劉邦的軍隊中,但是沒有負責任何具體的軍事行動,只是當個軍事參謀,而指揮還定三秦戰役的是劉邦本人。

在《史記 淮陰侯列傳》中記載了這麼一句話,就一筆帶過了韓信在還定三秦的過程:

八月,漢王舉兵東出陳倉,定三秦。

其實不僅僅是還定三秦的戰役,就連劉邦東出函谷關,攻打魏國、河南國,韓國、殷國以及聯合齊國和趙國一起攻打楚國都城彭城時,韓信都沒有任何領兵記錄,直到彭城之戰劉邦大敗之後,韓信才收復潰兵與劉邦在滎陽會合,那麼這一系列的過程,韓信又在哪裡?

劉邦還定三秦戰役時,韓信在哪裡,為何史書上沒有任何韓信的記載!

答案是韓信一直在劉邦軍中,雖然擔任大將軍職務,但並沒有實際領兵作戰,只是充當作戰參謀的作用,有劉邦在,當然是劉邦親自領兵作戰,韓信就給劉邦當助手,很多人會忽視劉邦的軍事能力,其實劉邦的軍事能力並不差。

整個反秦戰爭中,劉邦一路西進,過關斬將,攻城掠地,其難度僅次於項羽的鉅鹿之戰,這個時候劉邦並沒有韓信,但是有張良,劉邦總是能聽取正確的意見,所以才能順利地打進武關,攻進了秦朝的核心地區。

楚懷王約定的先入關中者為王,其實只是一句激勵的話,這在當時難度是很大的,章邯幾乎消滅了所有黃河以南的反秦武裝,誰敢憑喊一句口號就進京秦朝都城咸陽?只有劉邦敢,況且當時秦朝在與反秦武裝的較量中佔據了上風,連項梁這麼厲害的人都被殺死,劉邦覺得自己比項梁厲害嗎?當然不是,但劉邦就是敢去,這是他的眼光,尤其是劉邦得到張良之後,一路進展順利,直到成功拿下咸陽,並且成為天下反秦力量第二大的勢力,這一切都是在沒有韓信的情況下取得的。

劉邦還定三秦戰役時,韓信在哪裡,為何史書上沒有任何韓信的記載!

在整個反秦戰爭中,都是劉邦親自帶兵作戰的,所以儘管收了韓信為大將軍,但劉邦還是沿用了在反秦戰爭中的那一套方式,由劉邦親自指揮作戰,韓信雖然是大將軍,可是當時是亂世,劉邦不會隨便就把軍隊交給一個沒有任何經驗而且比自己年齡小一半的年輕人手中,這和重用文官不同,文官犯了錯,了不起重新來過,武將打仗犯了錯,那可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另外,兵權在當時是很敏感的,劉邦只把兵權交給自己信過得的人,雖然韓信能力很強,但劉邦不得不防,因為陳勝就是這樣失敗的,陳勝派出武臣攻打趙地,結果武臣自立為王,不聽陳勝指揮,然後武臣派出韓廣攻打燕地,結果韓廣自立為王,不聽武臣指揮,這種事在當時太多了,劉邦不得不防,誰知道韓信是不是下一個武臣或者韓廣?

劉邦還定三秦戰役時,韓信在哪裡,為何史書上沒有任何韓信的記載!

所以劉邦以之前的作戰模式,以自己為最高軍事領導,以韓信為大將軍兼總參謀長,發動了還定三秦的戰役,另外還定三秦戰役打贏的關鍵原因不是韓信的計謀,而是趙衍給劉邦提供了一條繞道陳倉背後的小路,如果不是這條路,劉邦是沒有辦法攻下陳倉的,這在史書中也有明確的記載:

《史記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雍軍塞陳,謁上,上計欲還,衍言從他道,道通。

這話的意思是說:雍王章邯的軍隊鎮守陳倉,劉邦攻不下沒有辦法準備返還,然後趙衍給劉邦獻了一條道,劉邦命令漢將範目率領民軍(蜀地少數民族)從山間小路翻山越嶺繞過陳倉從背後突襲陳倉,隨後漢軍前後夾擊鎮守陳倉的章邯,才最終拿下陳倉,拿下陳倉就打開了進入關中的大門,後來諸葛亮北伐無法成功的原因就是拿不下陳倉,那條密道後來已經被封上。

劉邦還定三秦戰役時,韓信在哪裡,為何史書上沒有任何韓信的記載!

劉邦拿下了陳倉後,進軍關中,不等徹底打敗章邯,劉邦就率領韓信向東出函谷關,打進了中原了,然後收降了魏國、河南國,韓國、殷國,並聯合了五個諸侯國的兵力,一起攻佔了彭城,劉邦輕易地拿下了彭城,讓他產生了驕傲輕敵的思想,因為彭城是項羽西楚國的都城,彭城都被劉邦佔了,劉邦認為自己擊敗項羽很容易,況且劉邦手下還有56萬諸侯聯軍,劉邦認為憑藉自己的能力就能擊敗項羽,幹嘛還要重用韓信,所以大將軍韓信一直在當參謀長,只給劉邦提供戰略戰術,由劉邦來負責實施。

想想看,也是這麼回事,如果在彭城之戰劉邦擊敗了項羽,那麼歷史上就不會有韓信這個人物了,也沒有後來的背水一戰和四面楚歌了。而韓信從還定三秦開始到彭城之戰都在劉邦軍中,沒有實權,只當參謀,真正開始有實權是從彭城之戰後,讓韓信開闢第二戰場開始的,同時應該也有韓信在彭城兵敗後率軍收攏潰兵在京索一帶組織防線有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