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隋唐風雲變遷:情義千秋秦叔寶,背鍋功臣李道宗!

隋朝末年,隋煬帝大興土木,開鑿大運河,修建大批行宮,又三徵高句麗,致使隋朝國內國力空虛。大批徵發百姓開鑿大運河的情況下,使得民怨四起,民不聊生。許許多多的農民百姓開始追隨綠林豪強,揭竿而起,興兵反隋。一時間,隋末的亂世到來。隋煬帝末年,隋煬帝楊廣沿大運河而下,去往江南巡視,此時各地的起義是更加猛烈了。在隋煬帝抵達江都時,隋朝基本已是動亂,大臣宇文化及反叛弒君,殺死隋煬帝,而後隋朝宣告徹底動亂。

中原地區,有一支起義軍,則是勢不可擋,直搗東都洛陽,便是瓦崗起義軍,其中的領袖李密,乃至麾下的如徐世勣、程知節以及秦瓊等猛將,後來除李密外,其餘都基本成為了李世民麾下的戰將。隋唐之交,李世民麾下,瓦崗將領,盡出英雄,亦是隋唐風雲的中心。

秦瓊,隋唐時代的名將,唐朝開國時李世民麾下的大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為人驍勇,擅武藝。秦瓊是山東歷城縣人,一開始效力於隋朝,後來隨著隋末亂世的開啟,他隨裴仁基屢次輾轉,最終到了瓦崗,成為反隋義軍瓦崗的成員。在李密領導瓦崗的時候,隨瓦崗軍征戰中原,多次大敗隋朝軍隊,獲得了可觀的軍事功勳。

走近隋唐風雲變遷:情義千秋秦叔寶,背鍋功臣李道宗!

秦瓊門神畫像形象

秦瓊在投軍之前,最為著名的軼事便是為朋友\“兩肋插刀\”的故事。 兩肋插刀,緣由是兩肋岔道,由兩肋岔道一傳十十傳百被傳成了\“兩肋插刀\”。 秦瓊樂於交各種朋友,綠林的,官道上的,只要是講義氣善仁義的,秦瓊都交為好友。

時逢,他在歷城任軍頭時,結識了綠林道上的朋友。一次,在他往外地執行軍務時,從同行的軍人夥伴中知曉朝廷軍方要對自己的綠林朋友下手,於是在自己喬裝打扮下,染面塗須,將自己變成了一個響馬土匪的模樣,而後上路出發,在路過兩肋莊時,在岔道想起家人妻兒老小,又念及朋友情誼,他猶豫片刻,面對一條路是向汝南莊去,一條是往登州,一條路是回家方向,他最終還是決定了為了朋友,視死如歸向登州進發。如此,秦瓊為朋友走兩肋莊岔道的情深義重的故事便在山東周邊流傳開來,被讚譽為\“兩肋岔道,義氣千秋\”,但是久而久之,就因為一傳十十傳百而被傳成了\“秦瓊為朋友兩肋插刀\”了。

此典故傳說是野史故事,也聽聞是確有其事發生的,可見,秦瓊確實是重情重義的忠義之士。

走近隋唐風雲變遷:情義千秋秦叔寶,背鍋功臣李道宗!

秦瓊影視形象

唐太宗李世民年間,長安城外的涇河龍王由於觸犯天條,要被玉帝斬首,但是長安城內袁守城指示他,皇帝李世民或許能救他一命,而後涇河龍王託夢請求李世民救他一命,李世民應允了,但是後來卻因為喝酒耽誤了事,導致李世民手下的魏徵在夢裡將涇河龍王給斬了,涇河龍王身死,但是冤魂不散,他怪罪李世民不信守承諾,便常常在深夜攪擾李世民,李世民害怕,便常叫尉遲恭和秦瓊在寢宮門口護駕,但是久而久之,兩位大將身體也是支撐不了,於是李世民命畫師將尉遲恭和秦瓊的畫像畫下來,貼在自己寢宮的門上,果然涇河龍王的冤魂便不再來擾亂了,從此民間也開始效仿皇帝,將兩位將軍的畫像作為守護家園的門神,貼於家宅的大門上,以此趨吉避凶,久而久之便成了流傳下來的傳統。

不論是從野史還是傳說,都可見,隋唐時代的這位名將秦瓊,確是時有其名,為有情有義的忠義之人,名留千古。

走近隋唐風雲變遷:情義千秋秦叔寶,背鍋功臣李道宗!

秦瓊、尉遲恭門神形象

李道宗,是李世民的堂弟,也是隋末唐初,李世民麾下的一員虎將,曾參與平定突厥,以及征服吐谷渾和薛延陀的對西域戰爭,他一生勇武,戰功卓著。

但是,在隋唐演義故事中,李道宗卻被小說塑造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反派人物,他不僅陷害唐朝的瓦崗出身將領,還意圖謀反,但是最終還是被瓦崗將領們所挫敗。 他,其實與追隨李世民的瓦崗出身的將領一樣,都是效力李唐的虎將,開國有功。

走近隋唐風雲變遷:情義千秋秦叔寶,背鍋功臣李道宗!

李道宗影視形象

唐朝建立之初,李世民親征中原各地,唐朝內部戰亂頻繁,在李世民平定自隋末以來的割據內亂後,唐朝內部基本宣告安定。但是,長久以來的戰爭,致使唐朝國力空虛,同時面臨著北方遊牧民族如突厥等強勁外地的紛擾。

果不其然,在李世民登基後不久,東突厥南下侵襲李唐,更是突入李唐治下的陝西腹地,到了長安城外的渭水畔,為儲存實力,李世民與突厥吉利可汗簽了異常恥辱的渭水之盟。李世民暗下必定要徹底滅亡東突厥,一雪前恥。以武力國的大唐,自然是如此霸道。

李世民貞觀三年,李世民命李靖和李道宗率軍出征東突厥,唐朝大軍兵鋒所指,直抵東突厥所處的草原。

走近隋唐風雲變遷:情義千秋秦叔寶,背鍋功臣李道宗!

唐滅東突厥之戰行軍示意圖

作戰中,蘇定方率精銳奇襲突厥吉利可汗營帳,大破突厥營地,一時間東突厥的大本營,盡被搗毀,而後李靖和李道宗的大軍向兩大方向攻來,兵合一處,最終剿滅東突厥的有生力量。而其可汗吉利,則是率殘兵西逃,欲投奔吐谷渾,而後做繼續抵抗。

李靖率軍追擊,而恰巧,吉利奔逃方向碰上了從另一方向殺來的李道宗的大軍,而後吉利被李道宗下屬張寶相所擒獲,至此東突厥戰事宣告結束。而後,唐太宗開始留意到西域之前與東突厥來往甚為密切的吐谷渾。李世民開始著手準備收拾西域這個有些跳脫的吐谷渾了。

公元六百三十四年,唐太宗李世民命此時已年逾六十三歲的李靖領兵征討吐谷渾。此時,吐谷渾屢屢犯邊,尤其是多次進攻涼州襲擾,徹底惹怒李世民。 李世民命李靖掌兵,李道宗輔助之,出擊西域。

公元六百三十五年,在初步進軍至涼州附近後,涼州周邊的遊牧部落害怕被唐朝所吞併,因為被吐谷渾所傳,唐朝所過之處都是燒殺搶掠,於是這些遊牧部落便紛紛加入吐谷渾抵抗唐朝的大潮中,一時間吐谷渾的軍隊變得聲勢浩大,似乎是難以抵擋。但是,李道宗率領軍隊先行出擊,一次回合戰中,將吐谷渾的烏合之眾擊敗,取得了大軍出征的首勝,這也為唐朝軍隊贏得了信心,證明了吐谷渾軍隊乃是外強中乾。而後,李道宗和侯君集主張沿著吐谷渾大軍自草原撤退的路線乘勝追擊之,但是遭到了李靖所領導的其他將領的反對,而李道宗則是堅持己見,好在李靖欣然應允,而後李道宗才是率數千騎出擊,於草原上,自敵人敗退的方向追擊而去,果然發現戰機,李道宗則是當機立斷,直接一舉大破敵軍,擊敗了吐谷渾的主力,而後再向前進軍,與其餘唐軍匯合,拿下了吐谷渾王城。吐谷渾方面的首領自盡而亡,而後吐谷渾首領的兒子斬殺慫恿抗唐的吐谷渾大臣,然後率領王城部族全部降唐朝。從此,河西走廊南北盡歸李唐版圖,走向安定。 此戰役中,李道宗表現尤為勇猛,若不是他和侯君集主張追擊敵人殘兵,恐怕要耽誤戰機,時間還要往後拖延個一年半載。

走近隋唐風雲變遷:情義千秋秦叔寶,背鍋功臣李道宗!

唐朝時西域吐谷渾人

走近隋唐風雲變遷:情義千秋秦叔寶,背鍋功臣李道宗!

河西走廊圖

隋唐時代,是兩個王朝更替的亂世。但是,都說亂世出英雄,在這個戰爭頻起的時期,只有武力和智謀加身,才有一己之力保全性命且闖出一番天地。秦瓊是如此,李道宗亦是如此。這些英豪們,撥弄亂世風雲,同時為唐王朝的建立付出功勞,也是推動了歷史車輪不停向前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