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被滅族,張飛被部將所殺,他們的出身決定了自己的結局

關羽被滅族,張飛被部將所殺,他們的出身決定了自己的結局

關羽走麥城,兵敗遭擒,為孫權所害,四十年後,鄧艾、鍾會破蜀,龐德之子龐會,盡滅關氏家族。

張飛為報兄仇,鞭撻士卒,為部將張達、範強所殺,斬其頭而投奔孫權。

作為三國時代的英雄豪傑,劉備的異姓兄弟,蜀國的五虎上將,關羽和張飛落得如此結局,不免讓人噓噓。然而細細體會,他們的命運似乎早已經註定,他們的身份最終決定了他們的歸屬。

若要分析關羽、張飛二人為何會有如此之慘的結局,還得從另一個方向說起。

東漢末年,察舉制的崩塌

自劉邦建立西漢,至東漢末年的四百餘年,察舉制是朝廷選拔官吏的主流制度。所謂的察舉制,即由地方長官在轄區內隨時考察、選取人才並推薦給中央,經過試用考核後再任命官職。

察舉制是當時社會上下階層流動的渠道,而到了東漢末年,察舉制已經走進了死衚衕,成了官官相護,此官推薦彼官的子孫,彼官推薦此官的子孫,平民已經無法透過此途徑進入上層階級。袁氏一門四世三公便是個很好的例子,其實細想之下,三國時代的人物,除了黃巾起義,還有多少平民出身的英雄。

關羽被滅族,張飛被部將所殺,他們的出身決定了自己的結局

關羽、張飛的出身

關羽出身底層階級,早年因犯事逃離家鄉至幽州涿郡,以賣棗、賣豆為生,其經濟條件並不富裕。

張飛出身中產階級,是涿郡一屠戶,雖然社會地位不高,但經濟條件不差。

在那個時代,出身有多重要,連賣草鞋的劉備都要冠以皇叔的名字,就可想而知了。

關羽、張飛的性格

什麼樣的社會身份決定了什麼樣的性格。關羽出身草莽,也沒有經濟條件能夠改變自己的身份,上層階級對下層階級的蔑視,已經在他的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種子。亂世之時,關羽發達之後,也就開始了對士大夫階層的蔑視,而對底層士卒卻是視如已出。當孫權想與關羽結成親家時,關羽卻蔑視的說“虎女焉能嫁犬子”。

張飛出身中產階級,距離上層階級也就一步之遙。在張飛的眼中,跨入上層階級是自己最大的心願,心中對底層階級不免有些輕視。這也就解釋了張飛為何經常鞭撻士卒,而對士大夫卻禮儀有加。

關羽被滅族,張飛被部將所殺,他們的出身決定了自己的結局

關羽、張飛的結局

俗話說性格決定了命運,關羽被擒之後,殺還是不殺,是個大問題。難道有孫仲謀之稱的孫權,會不知道殺了關羽,會破壞連蜀抗魏的大計?但關羽還是被孫權殺掉了,也許孫權只是想讓關羽知道,誰是虎,誰才是犬而已。

張飛為報兄仇,習慣性的鞭撻士卒,作為下級的張達、範強,已經不是第一次承受這樣的屈辱了,二人遂先下手為強,害了張飛的性命。如果張飛對士卒關愛有加,下人勢必不會做出這樣的行徑。

出身決定了性格,性格決定了命運,關羽、張飛的死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