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陣法是如何發展的?其實有三個階段,頂峰在一人身上

中國古代陣法的發展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它與時代發展和戰爭水平的發展相同步,並與兵器和軍事技術的發展相適應。中國古代戰爭在兵器和軍事技術發展上經歷了冷兵器時代、冷熱兵器並用兩個發展時期。與之相應,中國古代的作戰方式也經歷過混戰、方陣、圓陣、疏陣和車戰、步戰、騎戰及車步協調、步騎相配、冷熱兵器配合作戰等多種形式的變化。

古代陣法是如何發展的?其實有三個階段,頂峰在一人身上

在原始社會末期,部落間戰爭使用的兵器都是石兵器,戰爭主要依靠雙方肉搏,屬於混戰形式,戰爭規模不大,應該還沒有完整的陣法運用。夏商周時期,青銅兵器開始大量使用,作戰方式由混戰發展為有步兵協同的兵車戰。同時陣法也應用於戰場。考古資料證明安陽小屯殷墟乙組宗廟遺址的“中組”祭坑就是按一定的軍事組織和作戰部署排列的步兵方陣。

古代陣法是如何發展的?其實有三個階段,頂峰在一人身上

可見當時的作戰陣式基本為單元方陣。方陣是最古老的戰陣之一,“凡陣有十”,方陣居十陣之首。其特點是“薄中而厚方”。軍隊結為方陣,以一個整體行動,大排面橫列作戰可以左右照應,免受敵攻,發揮戰車效能。但以整體作為一個戰鬥單位,只能正面進攻,難以從兩側後實施機動。並且為了確保戰陣的戰鬥力,在接敵的過程中要不斷地調整以保持隊形的嚴整“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齊焉”。這樣就會導致行進遲緩,戰鬥動作緩慢。然而伴隨著時代的發展,方陣得到不斷地發展和完善。

古代陣法是如何發展的?其實有三個階段,頂峰在一人身上

春秋戰國時期鐵器出現後,銅兵器逐漸被鐵兵器所取代,獨立的步兵和騎兵開始組建。作戰方式由此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由原來的單元方陣逐漸轉化為多元方陣。無論車兵還是步兵己經開始使用三陣和五陣。三陣指中軍、左翼、右翼三部分別配置的寬正面橫向陣形。一般以中軍為主力,由兩翼相配合。鄭莊公的魚麗陣就是以車徒混編的三陣形。

他將軍隊的兩翼排成兩個方陣,中間排佈一個中軍陣。以戰車居前,步卒居後,戰車間的空隙由步兵作填充,用少量的兵車佔領較寬的正面。作戰時先用兩翼進攻對方兩翼脆弱之軍,再乘勝集中力量攻擊中央。五陣則是由三陣發展而來,多是行軍陣法。行軍五陣由一個開路先鋒軍,保護兵車的右軍,搜尋糧草的左軍,主力中軍,殿後計程車兵等幾部分組成。楚國的

荊尸之陣即是如此。

古代陣法是如何發展的?其實有三個階段,頂峰在一人身上

到了公元前541年,晉大夫魏舒與狄軍作戰,將這種陣形用於戰場,因為戰場地形狹隘,戰車無法展開,便“毀車以為行”,將甲士與步卒混編,組成了第一個獨立的步兵方陣。魏舒之陣由前後左中右,五個相對獨立的戰陣組成。其兵力排布從正面由少及多,由弱至強,左右翼向前延伸形成一個誘敵深入實行包抄的戰陣。五陣分而不離,形分為五,實則為一,從而更加靈活地適應了戰場範圍擴大、地形複雜、兵種增多的時代要求。春秋戰國之交,出現了在五陣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八陣。

古代陣法是如何發展的?其實有三個階段,頂峰在一人身上

八陣之說始於孫武,據《漢書·藝文志》載,春秋末期的《孫子兵法》原來就有陣圖九卷,《隋書·經籍志》著錄《孫子八陣圖一卷》,但己經亡佚。可見孫子已經提出了八陣,只是陣圖亡佚了。戰國時,齊國孫殯在《孫臏兵法》中對陣法多有論述。《十陣》、《官一》、《十問》、《八陣》等篇都涉及陣法。“用八陣戰者,因地之利,用八陣之宜”‘,意思是說要根據不同的地形,將八陣布成適當的陣列。後人研究認為孫臏的八陣是“一陣八體”式的陣法,這對後世人們研究八陣法的影響頗大。其實諸葛亮的八陣之法是改良孫武的八陣法,並非是他獨創的。

參考資料

【1】孫子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