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且救援齊國的失敗,原則往往很簡單,難的是堅守原則!

當初韓信在攻打齊國的時候,一路打到了齊國的都城臨淄,而齊王則是向東逃跑,韓信在之後緊追不捨。此時項羽則是派了龍且帶領著20萬大軍前去救援齊國,並且和齊王合軍在高密此地。而這時候有謀士告訴龍且說現在漢軍遠鬥窮戰,其鋒必不可擋。而齊國和楚國計程車兵在本國境內作戰很容易就會敗散,不如深溝高壑不跟他作戰。讓齊王派使者去召集那些已經投降的城池,他們只要聽說了齊王還在的話,那麼一定會反叛漢軍的。漢軍兩千裡而來,客居齊地。齊國的城池只要一反的話,那麼漢軍就沒有辦法收集糧草,這麼一來也就可以不戰而勝。

龍且救援齊國的失敗,原則往往很簡單,難的是堅守原則!

誰知道龍且聽說了以後卻不以為然,他說他知道韓信的為人根本就沒有什麼本事。早年的時候沒有飯吃,甚至要寄食於漂母,更沒有養活自己的能力。後來遭遇了胯下之辱以後也不懂得反抗,根本就沒有一點男人的勇氣,所以說他也並不令人畏懼。況且現在我們是在救援齊國,假如說是不戰而降的話,那麼我的功勞又體現在哪裡呢?只有我們大戰一場,然後取勝之後才能夠體現我的功勞,大王甚至可能還會把齊國的一半封給我作為賞賜。

龍且救援齊國的失敗,原則往往很簡單,難的是堅守原則!

實際上龍且的謀士才是一個真正的高人,因為他所說的正是孫子兵法之中的標準戰術。而他說的容易敗散是源於孫子兵法之中對於地形優勢的分析,意思是說在自己的國境內作戰的話,那麼叫做散地,而深入別國的國境叫做重地。所以說齊國和楚國的兩軍地處於散地,而漢軍則是在重地。散地的作戰原則非常的簡單,那就是無戰。也就是說只要選擇深溝高壑並且不跟他作戰就可以了,而散地的散是說士兵人心比較容易散漫,只要是一旦野戰不利的話,馬上就一鬨而散各自跑回家了。因為處於自己的國境之內,回家實在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而你根本就無法去阻止逃兵的出現。

龍且救援齊國的失敗,原則往往很簡單,難的是堅守原則!

所以說只有選擇了深溝高壑,以後百姓們全部都在城中。且將糧草也全部都在城中,哪怕是帶不走的物資也把它給燒掉,這也就讓侵略者找不到任何的物資可言了。而漢軍的做法則是完全相反,他們地處於重地,那麼重地的作戰原則是什麼呢?他們離家非常的遙遠,而糧草的供給又特別的麻煩,根本就無法供應的過來。所以說身處於重地的軍隊必須得到處搶掠敵軍,把所有的物資都帶走了或者燒掉了的話,那麼也就沒有辦法找到吃的了。

龍且救援齊國的失敗,原則往往很簡單,難的是堅守原則!

而敵軍選擇深溝高壑不跟他作戰的話,只派一些小股的軍隊破壞它的供給線,那麼等到他的軍糧來了也只是會被搶走和燒掉。餓的時間長了以後也就沒有辦法去作戰了,只能夠選擇退兵;而一撤退敵軍就可以選擇去追擊,以此來攻打的話就能獲得全勝。所以說現在龍且放棄的是一種必勝的辦法,為什麼說韓信總是能夠打勝仗呢?那就在於韓信總是能遇到這樣放棄機會的人。前面有著趙國的陳餘,也是因為不聽意見而失敗,現在又有著龍且,明知道勝利的辦法卻不用。

龍且救援齊國的失敗,原則往往很簡單,難的是堅守原則!

實際上我們去看一看劉邦和項羽的對峙就能夠清楚了,劉邦一直就用著一招跟項羽耗著,這邊劉邦站著敖倉有著數不勝數的軍糧,而那邊彭越的遊擊軍隊又一直在破壞著楚軍的交通線和基礎的設施,讓他的糧草根本就無法供應上來。而軍事的原則往往都是這樣簡單明瞭的,但難的是有人按照他所說的去辦。龍且就一句話說出了他兩個不按照原則辦事的原因,第一個就是他瞧不起韓信,認為韓信不過是一個小人物,根本就沒什麼大不了的。非常好對付,而以前之所以韓信能夠有那麼多的勝仗和豐功偉績,全是因為他沒有碰上我龍且。

龍且救援齊國的失敗,原則往往很簡單,難的是堅守原則!

而第二個原因則是因為龍且非常的貪心,他認為不戰而勝的話就沒有任何的功勞可言,所以為了貪圖功勞,龍且偏偏要選擇一個最危險的方法。軍事活動一直都是非常危險的,我們要去追求的應該是不戰而勝,而且是立於不敗之地。所以只有在我們確保了不會失敗之後,次啊能夠取勝,而這也是最為基本的原則。但是龍且卻想著要追求全勝,而且還要保證利益的最大化,那麼這就是想要有個最優的解答。但這根本就是僥倖的事情,所以違背了軍事基本原則的龍且,等待他的就是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