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中有個地方不能拍照,但能聽到很多故事!

這裡不能拍照,但能聽到很多故事。

這一站,是從中學時代就神往已久的莫高窟。

在歷史書裡就已經知道,莫高窟是世界級的文化瑰寶。而讓我最心醉神秘的,就是反彈琵琶的飛天。

沙漠中有個地方不能拍照,但能聽到很多故事!

終於,我們可以見面了。

在這之前,建議來參觀的夥伴都再看看“旅遊帶貨達人”餘秋雨老師的《文化苦旅》,把莫高窟的相關章節再細細拜讀一遍。帶著故事去看風景,更能身臨其境哦。

還有,一定要認真聽導遊講解,才會覺得有意思。不然就只會覺得在一個個小房間裡看各種色彩黯淡的畫和殘破的雕像,是品不出味道的。

沙漠中有個地方不能拍照,但能聽到很多故事!

到了莫高窟,才發現原來每個窟都是特別小的小房間。我還以為是一個超大的空間,上面畫著巨型的飛天呢~

莫高窟因為隨著歲月損毀嚴重,遲早要封,所以旁邊還多了一個復刻窟,復刻窟裡只能大概還原莫高窟的框架,裡面很多細節是不一樣的,粗糙很多。

為了色彩不被相機的閃光加速破壞,這裡不管是莫高窟遠窟還是復刻窟,都不允許拍照的哦。但是敦煌市區內的博物館是可以拍的,所以裡面有些圖,是用的博物館的圖哈。好了,我們帶著耳朵和眼鏡,認真聽導遊來介紹吧。

沙漠中有個地方不能拍照,但能聽到很多故事!

莫高窟是怎麼形成的呢?

公元366年,夕陽山下,河西走廊黃沙漫天,一位法號樂尊的和尚帶著三名弟子,來到了三危山下。這裡離敦煌不遠,退而脫離了綠洲範圍,視野內只有三座嶙峋山峰,巍峨聳立。

樂尊舉目四顧,突見鳴沙山上金光閃耀,似有萬千神佛盡顯,瑰麗無比。震驚之餘,樂尊堅信這是佛陀給予的啟示。他對著山峰頂膜禮拜,發誓在此地修建佛窟。並把這個訊息傳了出去(這算不算最早一批的故事營銷呢?)

但他應該沒有想到,自他之後,隨著絲綢之路的繁榮,這裡陸陸續續開鑿了近千年,上下相連五層,南北貫通1600米,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彩塑2415尊。集合了東西文明多種流派、十幾個政權的藝術思想為一體,成為了世界上規模最龐大、內容最豐富、歷史最悠久的佛教藝術寶庫——莫高窟。

沙漠中有個地方不能拍照,但能聽到很多故事!

洞窟中大多繪製佛教故事。每個都赫赫有名,詳細大家或多或少都聽過。比如254窟,就有著名的《屍毗王割肉貿鴿》和《摩訶薩堙捨身飼虎》。

而285窟,不但有各種姿態的佛教飛天,還有中國本土的西王母、東王公、伏羲女媧等神話形象也被畫了上去。東西宗教神佛彷如在同一片穹頂下,非常不拘一格。

佛窟平面呈正方形或長方形,很多洞窟中後部還鑿有連頂接地的方形塔柱,周圍粘連飛天、千佛等神佛,體型健碩,恣意灑脫。到了這裡才發現,原來這裡的飛天壁畫是那麼的小,色彩也是那麼的黯淡。一方面有點遺憾,和自己的想象不一樣,一方面又感慨,這裡確實是文明的寶藏,每一個細節都如此迷人。

沙漠中有個地方不能拍照,但能聽到很多故事!

96窟,是唐代佛窟,莫高窟內最大的洞窟,又稱北大佛窟,坐落在引人注目地九層佛樓之後,裡面是則天彌勒像。武則天自稱彌勒佛轉世,熱衷於在名山大川修建自己的彌勒佛像。莫高窟作為佛教聖地,自然也少不了。洞窟內的彌勒佛像高達35。5米,令人驚異的是,這座佛像並非依託山體鑿刻,而是少見的石胎彩塑,泥塑五官更加生動立體,卻也更難製作儲存。顯然,經過多次重繪,則天武女皇的真實樣貌已不可考證。

沙漠中有個地方不能拍照,但能聽到很多故事!

但16窟北壁,晚唐高僧洪辯的跌坐彩塑,不僅臉部輪廓清晰明朗,就連眉眼嘴角處的細微表情都纖毫畢現,是貨真價實的人物寫實彩塑。這個洞窟並不大,僅有三米高,場景表現卻極為高明。高僧身後的牆壁上繪製了兩顆菩提樹,書上懸掛著淨水瓶和布袋,樹下東畫有一對持扇比丘尼,西壁則是一個執仗捧帕的侍女。生動再現了高僧在樹下參禪,追隨著小心翼翼侍奉在旁的情景。

可以看出,唐代的石窟以不侷限於宗教神話題材,反而開始著意於對歷史的記錄和表現。

323窟就是其中的典型,此窟開鑿於初唐時期。南壁繪有豐富的佛教故事,北壁則繪製了《張騫出使西域》的故事,故事中山水建築背景及全人物刻畫細膩,若是內容再豐富些,就是兼具藝術與故事性的連環壁畫了。

敦煌莫高窟彩塑藝術的傑出代表——第45窟,修建於盛唐。45窟以佛像為中心,按身份等級侍列成對弟子、菩薩、天王,由於身份的不同,人物的表情和氣質也截然有別。造成有靜有動、文武並俱的活躍氣氛。佛祖臉型豐滿圓潤,兩眼細長,作說法相。佛祖兩大弟子,年老的迦葉和年輕的阿難對比鮮明。兩身菩薩面帶微笑,溫婉慈祥,肌膚潔白如玉,身姿婀娜。威武剛猛的兩身天王與弟子、菩薩形象形成鮮明對比,在相同的身姿,也有不同的面部表情。晚唐後,佛像雕塑線條據趨於僵化,也失去了盛唐時輕快明麗的色彩,缺乏意志和情趣,但這一時期的壁畫內容卻格外豐富。

沙漠中有個地方不能拍照,但能聽到很多故事!

61窟是典型曹元忠大殿風格,三邊牆壁繪製的供養人,是回鵑公主、於聞公主和曹氏女。不同國家民族的貴族婦女共同出資修建的佛窟,自然也是不同凡響。窟內西壁繪製有敦煌壁畫中最大的山水人物圖,專家們稱之為全景式歷史地圖。長13米,高3。6米的巨幅中繪製了東起河北正定,西至山西太原的山川水景、風土人情、寺廟建築。

據說梁思成先生曾根據圖中所繪資訊,找到了五臺山大佛光寺。莫高窟內儲藏著千年歷史,卻還是避免不了被別人遺忘。元代之後,王公貴族們不再熱衷於在此出資落名。隨著絲綢之路的漸漸凋零,莫高窟迎來了沉寂的歲月。

直到1907年,道士王圓籙偶然發現16窟內一側牆壁內,裡面藏著大量手稿文書,震驚了全世界。

沙漠中有個地方不能拍照,但能聽到很多故事!

接下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雖然很多人說他是歷史的罪人,但低價哄騙購買的傳道士斯坦因也在《西域考古圖記》中說:“他將全部的心智都投入到這個已經傾頹的廟宇的修復工程中,力圖使它恢復他心目中這個大殿的輝煌……他將全部募捐所得全都用在了修繕廟宇之上,個人從未花費過這裡面的一分一銀。”所以這個還是當年時代的問題了吧。

後來也出現了一批“犟人”——常書鴻,段文傑先生等人。他們聚集了一批又一批的藝術家們,一點點地修復壁畫雕塑,一平米一平米地種植草皮。他們青了荒山,卻白了頭髮,其實他們都清楚壁畫會衰老。終將有一天會徹底的消失,但他們用畢生生命所做的事情就是與毀滅抗爭,讓莫高窟儲存的長久一些,再長久一些。

從敦煌陳列中心出來往右拐,沿著車轍走幾百米,就會看到一排石階,登上被黃沙覆蓋大半的石階,常書鴻、段文傑先生就長眠於此。三危山下,與莫高窟遙遙相望。

沙漠中有個地方不能拍照,但能聽到很多故事!

風舞黃沙,彷彿能聽到九層樓上銅鈴聲陣陣。先生們大概是換了另外一種方式守護著他們所愛的莫高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