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滅亡後,曾國藩麾下8000兵馬叛逃至太平軍,這是為何?

太平天國滅亡後,曾國藩麾下8000兵馬叛逃至太平軍,這是為何?

眾所周知,太平天國運動是我國曆史上一次最大規模的農民革命,太平天國作為以農民武裝力量為依託的政治形態,不免因受到農民階級小農思想意識的侷限和蝕化而遭至最終失敗。在清朝政府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的過程中,曾國藩組建的湘系軍事集團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可是在太平天國滅亡後,湘軍中竟然有一支8000餘人的精銳部隊投奔了太平軍的殘餘勢力,儘管這件事聽起來匪夷所思,還是讓我們重翻歷史,一探其中的曲折吧。

湘軍雖勇,無奈因“編外軍”的身份始終自籌軍費

古語有云: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說的就是在行軍打仗的伊始,事先籌措、預備充足的軍隊糧餉極為重要。湘軍本是專門為鎮壓太平天國而集結的地方武裝力量。

太平天國滅亡後,曾國藩麾下8000兵馬叛逃至太平軍,這是為何?

而這樣一支龐大的軍隊卻與清政府直接統領的綠營軍和八旗軍有著不小的差別——湘軍是曾國藩組織起來的“編外軍”,不歸清廷號令,只聽命於曾國藩。養活如此龐大的一支軍隊卻

得不到清政府一毫一釐的財政扶持,出於無奈,始終只能自行籌措軍費。

“自收自支”的湘軍,一開始還巧立名目,採用“勸捐”、“收取厘金”、“賣官職”、“抽鹽稅”、“抽茶葉稅”等方式公開籌集軍費。可到了剿滅太平天國戰爭的後期,“搶掠”竟然成了湘軍上不了檯面的主要籌集軍費方式:每當戰勝太平軍,攻城拔寨之後的湘軍就恣意搶掠,當這些搶來的大宗錢物用盡時,便搶奪百姓糧錢,甚至連燒火的柴禾、日用器皿都一併搶光。

日漸頹廢的湘軍

1864年,湘軍攻下了太平天國的首都“天京”,攻佔了王府的湘軍將太平天國 “國庫”中的金銀財寶幾乎盡數據為己有,可以說獲得了鉅額的財富。

太平天國滅亡後,曾國藩麾下8000兵馬叛逃至太平軍,這是為何?

清政府無力出錢供養湘軍,卻又想繼續依賴湘軍清剿太平天國餘孽以保住自己岌岌可危的統治地位,只好丟擲“加官進爵”的方式來拉攏人心。攻佔天京之前,清朝總督、巡撫一類的要職有30多個,而湘軍將領就佔據了其中的19個職位。

此外,慈禧太后為了招撫後續立下戰功的湘軍將領,還設定了許多虛職,比如:記名提督、記名道臺等等,允諾將他們彰

史冊、未來一定會對他們進行厚厚封賞。

就這樣,很多湘軍將領已然身居高位、財富滿貫,戎馬多時的他們起了“思歸”之心。其實這也不難理解,當初,湘軍隊伍的組建十分匆忙,是戰時臨時組織起來的一種“僱傭兵”軍團,多由各地農民、鄉勇組成。

太平天國滅亡後,曾國藩麾下8000兵馬叛逃至太平軍,這是為何?

遵從儒教的曾國藩也只能以“儒家道義”來進行軍隊思想建設,至始至終,湘軍整體都缺乏“盡忠效勇”的精神凝聚力,以至於後來軍心渙散、士氣浮躁不堪。1865年,當曾國藩受清廷之命征剿皖北的捻軍時,手下的18個營竟然無人願意出征,最後只有1個營的戰士極不情願地隨曾國藩出發了。由此看來,太平天國滅亡之後,“編外軍”湘軍逐漸頹廢不堪,絕大多數將士都無心戀戰。

湘軍勁旅“霆軍”擴編,竟無意間收編一眾清廷死敵

和很多軍隊一樣,湘軍中也有自己的“王牌勁旅”——霆軍,而霆軍之所以強悍,是因為它的主將是以驍勇善戰著稱的鮑超,當時組建霆軍,鮑超親自一個一個挑選士兵,又以嚴明的軍紀來帶隊,操兵演練不容半點馬虎。因而在鮑超的帶領下,

的戰鬥力非常強悍,是湘軍中一支遠近聞名的強悍之師。

太平天國滅亡後,曾國藩麾下8000兵馬叛逃至太平軍,這是為何?

隨著圍剿太平天國戰爭的推進,霆軍亟待擴充,根據需要,湘軍部隊從四川、湖南等地招入近15000名將士編入霆軍,卻不曾想在匆忙之間竟然收編了非常多的“哥老會”成員。“哥老會”這個民間組織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若提起與其有相同志向的“紅花會”大家就能明白了,

二者都是當時以“推翻清朝統治”為目的的民間秘密組織,可以說是清廷的死敵。

除了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收編了很多“哥老會”成員,這次霆軍大規模擴招,還使得霆軍內部混入了不少地痞流氓,這相當於無形中給霆軍隊伍埋下了內部叛變的隱患。

長期欠餉,裸戰賣命的霆軍失控造反,投奔太平軍

自1864年12月起,霆軍再一次臨危受命,揮師征討太平軍餘孽和西北揭竿而起的起義軍。霆軍兵分兩路,一路人馬南下配合左宗棠清剿太平軍,另一路則需遠征西北,鎮壓那裡的起義軍。霆軍主將鮑超傷病復發,回鄉養病,就命當時霆軍的一名叫宋國永的戰將率8000霆軍出戰西北。

太平天國滅亡後,曾國藩麾下8000兵馬叛逃至太平軍,這是為何?

遠征西北之路非常艱辛,一路黃沙漫漫、風餐露宿,因為沿途幾乎沒有村落和城市,缺乏軍需補給,這支隊伍時常食不果腹,與此同時,這支霆軍隊伍已經“欠餉”一年有餘。

軍中一名副將叫黃矮子,他曾是哥老會的一名核心成員,本就視清朝政府為死敵的他眼見軍中人心渙散、前途未卜的慘狀,決定抓住時機串通霆軍中其他哥老會成員、率眾叛變。在他的號令下,除了宋國永不願叛變之外,8000餘名被寒了心的將士都誓願不再聽命於清廷,在江西省金溪縣西北一個叫金口的地方發生了譁變。

在黃矮子的帶領下,這8000餘人組成的精銳之師轉而南下,投奔了率領太平軍殘餘部隊的昔日太平天國康王汪海洋。1865年2月,汪海洋率軍在廣東東部一個叫嘉應的小城裡暫時落腳,

不料竟遭到清軍突襲。

在4、5天的激戰之後,太平天國最後一支部隊在此地不幸全軍覆沒,那8000餘名叛變的霆軍將士終究沒有如願卸甲歸田,多數人落得個客死他鄉的悲慘結局。

我們不難看出,清廷幾次三番地利用湘軍精銳部隊南征北戰,只給予空頭官銜進行安撫,卻從不真正關愛將士們的身心狀況、也不考慮為他們提供軍需物資,可謂人心盡失,難怪這8000將士怨聲四起、集體叛變。

免責宣告: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絡,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