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德戰爭爆發之前,蘇聯和德國在陸軍方面,實力對比是如何的

在1941年6月22日德國對蘇聯宣戰,其軍隊在第一天就越過了蘇聯邊境並向蘇聯縱深方向推進。蘇德戰爭的爆發在當時可謂震撼世界,誰也沒想到蘇聯和德國這兩個簽署了互不侵犯條約的國家突然開戰。當然,這場戰爭的爆發並非沒有任何先兆,畢竟其戰爭準備週期長達一年,德國方面幾乎是舉國之力來進攻蘇聯,而蘇聯雖然不相信德國會進攻,卻也做了一定的戰爭準備。那麼,今天我們就看看蘇德雙方在陸軍方面的戰前實力對比是怎麼樣的。

一、戰前的德國陸軍

在1941年,德國的軍事實力雖然不是天下無敵,但也是其巔峰狀態了。德國軍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從傳統的軍事學說轉為了裝甲戰理論,

這要求德軍在敵方正面的某一狹窄地帶投入強大的裝甲部隊突破敵方防禦,向敵方縱深發展並破壞其後勤系統和指揮系統,而且要對敵方主力部隊實施合圍和殲滅。

同時德軍將建立雙向的包圍圈,防止敵軍突破包圍圈,或是敵方增援部隊或機動力量打破包圍圈。

蘇德戰爭爆發之前,蘇聯和德國在陸軍方面,實力對比是如何的

這就要德國陸軍能夠擁有足夠的裝甲部隊,所以德國異常重視裝甲部隊的發展,尤其是在裝甲師的數量方面。為了擴大裝甲師的數量,德國組建了新的裝甲師,而代價則是削弱了裝甲師的坦克數量。1

941年的德國裝甲師有足足21個裝甲師,但是相較於1940年時的裝甲師編制,德軍現在每個裝甲師只有一個裝甲團,坦克數量大幅度減少,坦克數量在152至207輛左右,唯一值得稱道的是三號和四號中型坦克的比重大幅度增加。

與之相對的則是裝甲師裡的摩托化步兵達到了5個營之多,這在某個程度解決了裝甲部隊缺乏步兵支援的問題。

考慮到德軍裝甲師內還有裝甲偵察營、工兵營和3個裝備拖拽式火炮的炮兵營,以及通訊、反坦克和防空分隊,那麼這一個兵力多達17000人的裝甲師,戰鬥力還是比較可觀的。

而德軍的摩托化步兵師則人數較少,戰鬥單位包括有一個裝甲營、7個摩托化步兵營和3到4個炮兵營。

與之編制類似的則是當時武裝黨衛隊編制下的四個裝甲師,它們現在和德國陸軍的摩托化步兵師編制相同,只不過在不久的將來將會升級成真正的裝甲師。

蘇德戰爭爆發之前,蘇聯和德國在陸軍方面,實力對比是如何的

而德軍的步兵師則是當時德軍的主力單位,每個師有14000人至16000人

。按照戰術要求,這些步兵師應該是迅速填補裝甲部隊戰線的存在,

但因為大多數步兵師缺乏足夠的卡車,所以他們還是由徒步的步兵組成,配備以少量汽車和較多的馬車作為後勤運輸工具,火炮也是由馱馬拖拽的。

這一情況造成了德軍步兵師在機動性上較為低劣,雖然每個師擁有3個步兵團和1個炮兵團,可因為機動能力的不足,大多數時候這些步兵師都只能作為預備力量或是防守力量使用,很難快速填補裝甲部隊的戰線。

在1941年,德軍的一個裝甲軍通常會編有2個裝甲師和1個摩托化步兵師,2到4個裝甲軍就能組成一個裝甲叢集。

而步兵軍通常不會被固定編入裝甲叢集,只在必要時臨時抽調步兵軍編入裝甲叢集,或是從各步兵軍中抽調部分部隊,組成一個戰鬥群編入裝甲叢集之中。當然了,需要指出的是德軍在反坦克能力上較為薄弱,廣泛配備的37毫米反坦克炮不足以應對蘇聯的新式坦克,而50毫米反坦克炮在面對蘇聯新式坦克時的實戰效果也不甚理想,

往往德軍需要用105毫米或是150毫米榴彈炮,或是直接使用88毫米高射炮來迎戰蘇聯新式坦克。

蘇德戰爭爆發之前,蘇聯和德國在陸軍方面,實力對比是如何的

而德軍的後勤工作則是最為貧弱的,這是因為德國統帥部對於蘇德戰爭的前景過於樂觀,認為戰爭將在三個月內結束所造成的。

德國沒有進行全面動員,導致了德國的戰備物資儲備情況不甚樂觀,若戰爭超過三個月則德軍有可能會出現前線物資不足的問題。

另外德國統帥部完全沒有預料到蘇聯交通情況是多麼惡劣,

蘇聯全境只有40000英里可全天候通行的公路,鐵路雖然有51000英里可用,可是卻是和德國鐵路完全不同的寬軌,這就讓德軍的後勤運輸能力大受打擊。

總而言之,德軍的戰備情況並不是多麼的理想,完全是在進行一次軍事冒險。二、戰前的蘇聯陸軍

相比於德國,蘇聯的戰備情況實際上要更為糟糕一些。蘇聯同樣對於裝甲戰有著濃厚的興趣,依託自己強大的工業能力,也締造了機械化軍這一裝甲部隊編制。按照蘇聯國防人民委員會的編制,每個機械化軍在紙面上約有36080人的兵力,下轄有2個坦克師和1個摩托化師。

其編制內坦克師是機械化軍的核心力量,每個坦克師在理論編制上擁有10940人,下轄2個坦克團共375輛坦克,另有一個摩托化步兵團作為坦克師的機動力量,並配備有偵察、反坦克、工兵、防空和通訊分隊。

蘇德戰爭爆發之前,蘇聯和德國在陸軍方面,實力對比是如何的

而摩托化步兵師則在紙面上擁有多則萬餘人,少則數千人的兵力,再加上各種支援分隊則組成了機械化軍的剩餘部分

。可需要指出的是,蘇軍的機械化軍編制十分臃腫,坦克兵力也過於龐大,佔去了機械化軍的大部分作戰力量。而與之相對的,每個機械化軍的摩托化步兵數量過於稀少,而塞進了大量的支援分隊後,後勤力量直接降至了最低,這導致了機械化軍在作戰時會出現更多的問題。

在戰爭時期,這麼一個臃腫的部隊編制所造成的麻煩,恐怕會是災難性的。

同時必須注意到,以上所有機械化軍的編制都是紙面上的,不同的機械化軍之間編制差距十分巨大,

比如說西部特別軍區的第6機械化軍,它超額擁有了1131輛坦克,屬於嚴重超編狀態,而同在西部特別軍區的第17機械化軍就只有63輛老舊坦克了,基本是“名為機械化軍,實際卻是步兵軍”。

不同機械化軍的裝備差距也十分明顯,比如波羅的海沿岸特別軍區的的

第3機械化軍擁有的460輛坦克裡,有109輛是新式的T-34中型坦克和KV-1重型坦克

,而西部特別軍區的

第14機械化軍則沒有半輛新式坦克,全軍516輛坦克都是老舊的T-26輕型坦克。

蘇德戰爭爆發之前,蘇聯和德國在陸軍方面,實力對比是如何的

另一方面,蘇聯的步兵師狀態也十分差勁,從編制上看,這些步兵師理應是擁有14000人的強大編制,每個師應該有3個步兵團和兩個炮兵團,另有一些支援分隊。可實際情況讓人十分絕望——蘇聯當時在西部國土基本沒有齊裝滿員的步兵師。

當時蘇聯在西部國土的步兵師都是和平時期的簡編師,每個步兵師的人數在6000至8000人,甚至還有4000人的步兵師。就算是3個步兵師組成1個步兵軍,可相對於德國的步兵軍根本不夠看,甚至於出現過蘇聯1個步兵軍只能對抗德國1個步兵師的情況。

當然,蘇聯國防人民委員會和蘇軍總參謀部不是沒有人注意到這一問題,蘇聯元帥鐵木辛哥和總參謀長朱可夫就曾經在1941年初指出蘇軍各部隊的編制和人數十分不足,需要緊急對邊境三個軍區進行加強。然而,這一建議在1941年初被擱置了,理由是蘇軍在邊境上的師多於德國,因此斯大林拒絕了這一提案。

不過到了1941年5月份,蘇聯國防人民委員會開始動員80萬預備役人員和各軍事學院學生提前畢業來補充部隊。只不過,這道命令來得實在是太晚了,補充兵員大多還補充到各部隊時,戰爭就已經爆發了。

蘇德戰爭爆發之前,蘇聯和德國在陸軍方面,實力對比是如何的

當然,蘇聯惡劣的交通環境給蘇聯帶來了嚴重的後勤運輸問題,並且同樣讓他們的大部分部隊難以快速機動,這讓蘇聯在遭到攻擊時會出現部隊調動的問題。

同時因為蘇聯的官僚體制問題,直至戰爭爆發前,因為沒有得到明確的命令,所以大批作戰物資都還堆積在倉庫裡,根本沒有能夠下發給部隊,各部隊手頭的作戰物資連三天都支撐不住。

其中西部特別軍區簡直是重災區,因為他們乾脆連坦克都縮進了倉庫裡,而且坦克缺乏保養,甚至連備用零件都生了鏽。這樣糟糕的戰備狀態,毫無疑問地將在蘇德戰爭初期給蘇聯帶來巨大的麻煩。結語

透過對比,我們不難發現,德國的戰爭準備並不充分,甚至有些疏忽大意的成分。可如果對比蘇聯的戰爭準備,那蘇聯就只能用糟糕透頂來形容了。這將是蘇德戰爭初期,蘇軍無法阻止德軍進攻的關鍵性原因。但值得蘇聯人慶幸的是,雖然蘇軍準備不夠充分,但是蘇聯惡劣的交通環境和德國人戰爭準備上的不充分也會給蘇聯以喘息之機。尤其是當德軍推進到蘇聯縱深時,蘇軍可以透過縮短補給線的方式,更快地獲得來自後方的補給,而這一點也將成為蘇聯扭轉局勢的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蘇德戰爭1941-1945》

《朱可夫回憶錄》

《巨人的碰撞:蘇德戰爭》